网络诈骗、景点诈骗,这些你了解多少?

现在网上有很多测试,比如心理测试、性格测试、命运测试、星座测试等,有一些都是收费的。可你知不知道,里面许多情况属于诈骗?有的更严重,甚至会将你的个人信息暴露于网络。

包括某些景点地区,常有利用你的拜佛虔诚心来诈骗的,由于数额都比较小,因此许多人也不在意,殊不知,已经踏入被人诈骗的圈套。

那么,面对诈骗,不管是网络中还是现实生活中,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我们都必须利用法律武器讨回自己的合法利益。如何保留证据呢?

网络诈骗、景点诈骗,这些你了解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刑法规定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网络诈骗、景点诈骗,这些你了解多少?

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网络诈骗、景点诈骗,这些你了解多少?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以上,便是对上述问题的相关解释。如果您对此解释还有其他疑问,可以拨打我们的电话15603119635联系我们。更多法律知识、法律服务等着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