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寫盡了內心的淒涼、孤寂與無助

蘇軾自號東坡居士,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同時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在文學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其詩自稱一派,其詞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準,其散文千變萬化,藝術造詣頗高。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寫盡了內心的淒涼、孤寂與無助

蘇東坡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數次貶謫,走遍了窮山惡水,平生功業,盡在黃州、惠州、儋州。而東坡一生坎坷之中最為驚險的一次便是“烏臺詩案”,他被下獄關押數月,幾乎被殺。最終還是被貶黃州閒置。遭此莫大打擊,蘇軾不免心灰意冷,長期沉鬱。下面這首《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就是這一時期所寫,寫盡了他內心的孤寂。其原文如下: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寫盡了內心的淒涼、孤寂與無助

詞的開篇就交代了環境,“缺月”“疏桐”月是缺的、梧桐枝葉稀疏,這是一個蕭瑟的秋天,這也是一個不完美的夜晚。漏聲已斷,現在是夜深人靜的時刻。“誰見幽人獨往來”這裡的“幽人”就是“孤鴻”,這隻“孤鴻”形單影隻,煢煢孑立。這是秋天,鴻雁要去南方過冬,可是它是一隻失群的大雁。如果說“孤鴻”正是蘇軾的寫照,也可以說蘇軾是“孤鴻”的人格化。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寫盡了內心的淒涼、孤寂與無助

上闋中的“缺”“疏”“斷”“靜”“幽”“獨”“孤”這些字眼我們看到了一個孤獨的夜晚,一個孤獨的人,一隻孤獨的鴻雁。下闋具體描繪了孤鴻的活動。“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裡省略了一個聲音的描寫,失群的孤鴻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定聽到了什麼聲響,讓它受到了驚嚇。孤鴻回頭看,並沒有發現它的同伴,作者卻說沒有人能明白它。這或許正是當時作者被貶黃州時的心理。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寫盡了內心的淒涼、孤寂與無助

而結尾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是點睛之筆,自比於孤鴻,與孤鴻惺惺相惜,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不棲就,表達了自己貶謫黃州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寫盡了內心的淒涼、孤寂與無助

此詞境界高遠脫俗,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前人評價為“似非吃煙火食人語”,歷來被廣為傳頌。這首詞中蘊藏著最深的孤獨,讀詞畢,整個世界都彷彿靜止了、凝固了。不過,這種深邃的孤獨,並非消極避世的孤獨,而是一種高潔的、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孤獨。在這種孤獨中,與自己的魂靈對語,才能深刻認識自我,最終超然於萬物之上,這也正是蘇軾的偉大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