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羹堯為何直接射殺富寧安,卻不按軍法處置?

青燈問史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富寧安其實死得很冤枉,冤枉就冤枉在他落入到老八老十四和雍正的政治漩渦當中,充當了一回政治犧牲品。要是他能夠和年羹堯搞好團結,同仇敵愾,因為是八旗的出身,以後估計會在嶽鍾琪之上,最低也和嶽鍾琪能平起平坐。

但是富寧安這人還是心思太單純了,他聽言了老十四允禵的話,和年羹堯打起了擂臺。殊不知,就在那一刻,雍正已經全權支持年羹堯節制西北大軍所有事宜,這一點,連當時的老十三允祥都十分擔憂,畢竟是將幾十萬兵馬交給一個愛闖大禍的年羹堯手裡啊,也就等於把身價性命交給了一個奴才。

但是雍正卻冒了這個險,我認為雍正敢於冒險的因素主要有兩點:一是年秋月,既為皇妃,又為質子,年羹堯還是要忌憚的。二是糧草,糧草始終是牽制西北大軍的關鍵所在,而管制這件事情的人一個是河南的田文鏡,另一個是江蘇的李衛,不要看他們不在同一個地方,一個則是賦稅重地,一個卻是轉運,二人聯合,就可以置西北大軍於死地。

話回到富寧安的問題上來,要知道,年羹堯雖然是綏遠大將軍,節制各路兵馬,但是若不聽號令,他這個軍馬大元帥就是光桿子司令,富寧安當時手裡是八萬兵馬,接近所有人馬的一半,加之富寧安是八旗軍馬,相比於綠營兵,他是嫡系部隊,裝備和素質絕對更勝一籌,所以,他的一舉一動,一定會左右整個西寧大軍的動向。

不解決富寧安的問題,年羹堯就會寸步難行,因為還有其他部隊眼睛盯著呢。年羹堯長期供應西北糧草,做陝甘總督,對前方的軍情自然也是十分了解的,所以,對叛軍羅布藏丹增的瞭解絕對不會比富寧安差。然富寧安卻故意挑釁年羹堯,說直接找叛軍決戰才是上策,沒有意識到這場戰役是持久戰,堅守戰。

年羹堯隨即反將一軍,讓富寧安出兵找叛軍。這富寧安也是傻,也就真的出兵找叛軍去了,哪知道還真的找著了,但是卻被叛軍殺得片甲不留,只一個人活下來了,就是他自己。

有人說,這是年羹堯的計策,假裝扮作叛軍引誘富寧安上鉤,然後幹掉富寧安。這也許是真的,但是我們無從查起,沒有充分證據。不管怎麼樣,富寧安再也和年羹堯打不起擂臺了,年羹堯牢牢掌控了西寧大軍之權,這才是關鍵。

富寧安全軍覆沒,就剩下自己一個活口。年羹堯找到他後,即刻命令亂箭射殺,而不是按照軍法處置的程序,上上“軍事法庭”,這又是何道理?

1.雍正支持他便宜行事之權。雍正在給年羹堯的信中說讓他放手去幹,什麼糧草問題等統統不需要他考慮,自然會源源不斷送達,同時還對老十三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一切,都是雍正的大力支持,有了這樣的支持,年羹堯自然不怕什麼富寧安,更不怕他是什麼出身,什麼嫡系部隊,至於富寧安怎麼個死法,他更不會關心。所以,之間亂箭射死,年羹堯既是樹威,也是震懾,向所有各路軍馬錶示,唯有他年羹堯才是主帥。

2.收買各部軍馬人心。富寧安該死,但不應該這樣死,可以肯定的是,富寧安的八萬兵馬,並不是全部都在這次追擊中覆沒了,他只帶了部分兵馬出擊,年羹堯的處置方式將直接影響到軍心的變動。如果他按照軍法處置,富寧安全軍覆沒將承擔的不僅僅是損兵折將的責任,更重要的是朝廷和八旗的臉面,那將是滿族八旗永遠的恥辱,他所帶的剩下的兵馬也將帶著恥辱而喪失士氣,那年羹堯就很難再統一軍心了。如果直接射殺,造成富寧安戰死的假象,雖死猶榮,年羹堯還宣稱,富寧安的家小他都一體供養,讓他放心去死,這樣,富寧安剩餘的部隊和其他各路兵馬就會感恩年羹堯,便於年羹堯收復軍心,統一指揮。

所以,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這個細節,以為年羹堯就是報富寧安不聽指揮就亂箭射殺,其實大錯特錯。年羹堯雖然驕橫跋扈,但是也是粗中帶細,就這,就可以看出年羹堯的幹才和水平了。這個綏遠大將軍,真不是驕橫跋扈就能勝任的。


青燈問史


雍正加封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全權負責西北的平叛工作。初次上任,就遭到富寧安的冷嘲熱諷。富寧安何許人也?乃老十四的心腹愛將,八爺黨一員,手握西北的八萬精銳之師,佔到年羹堯統率軍隊的三分之一,絕對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


因此,面對富寧安的陰奉陽違,殺伐果斷的年羹堯選擇了隱忍。當富寧安提出要帶領部隊尋找叛軍主力決戰時,年羹堯爽快的答應了他。因為年羹堯久任陝甘總督,對西北敵情瞭如指掌,富寧安以區區幾萬之兵,想與叛軍一決高下,無異於以卵擊石。果不出所料,富寧安被叛軍殺的是全軍覆沒。

當年羹堯率軍趕到戰場時,只見到處屍橫遍,野,陰森恐怖,主帥富寧安蹤跡皆無。他這才發出“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命令。士兵好不容易把深受重傷的富寧安,從死人堆裡扒出來。年羹堯歷數富寧安輕敵出擊,損兵折將的罪過,然後說了一句讓富寧安安心上路的話:你不用擔心,你的家人我會照顧的,便命士兵亂箭射死富寧安。



年羹堯之所以不按軍法處置富寧安,而是將他當中射死。一是為了在軍中立威,告訴眾將,這就是擅作主張,不聽號令的下場。二是替雍正除掉八爺黨在軍隊中的領頭羊 ,震懾那些跟八爺黨藕斷絲連的將領。三是為了收買人心。如果按律將富寧安斬首,必會連累富寧安的家人。而將富寧安射死,年羹堯就可以上報富寧安戰死沙場,是雖敗猶榮,他的家人會得到朝廷撫卹,相信年羹堯的良苦用心,那些活著的將領會從心眼裡感激他,敬重他。

《雍正王朝》只是小說,決不能當歷史看。歷史上富寧安是父子兩代大學士,深受康熙、雍正的器重。在年羹堯被賜死後,富寧安回到京城,被雍正加官進爵。病死後,賜諡號文恭。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政治之爭,同時爭的也是經濟,軍事!會有很多犧牲品,而富寧安就是其中一個。以富寧安的單純政治小白,不知是其不幸還是可悲!而富寧安被年羹堯射殺,是有年羹堯的野心,也有其主子的授意:

1、年羹堯雖然出身低微,但是是個極具野心的人,而且是個很有軍事能力的人。他迫切需要更多更大的戰功,來向上爬,增強自己的實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受到皇帝的器重和滿朝文武的尊重(此人虛榮心也是極強)。在戰場上殺掉富寧安也可見其對西北極想控制和樹立威信的野心和慾望。

2、四爺授意。如果按正常程序來審判富寧安,可能會牽連甚多,震動朝野。不管是哪種情況都不是四爺想要看到的結果。畢竟四爺很愛面子,大清天朝更要面子,在戰場上殺掉富寧安,全軍覆沒,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犧牲你一個,大家都平安無事,多好啊!

3、穩定朝局,籠絡人心。如果正常審判,就要公事公辦,王子犯法與素民同罪,這樣四爺很難堪也很難辦。在朝的,哪一個不是老謀深算活成人精,朝中局勢也都看的基本清晰,更何況誰沒有站錯隊,犯過錯?戰場殺掉富寧安,就可以被看成奮勇殺敵,英勇犧牲,一家老小還有撫卹金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此舉就是要告訴大家,朕不冤深究,但願你們能看的明白想的清楚,且行且珍惜啊!

所以,不管是哪種情況,都可以瞥見黨爭的殘酷,皇家的無情,富寧安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個,當然,既然參與黨爭,就要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有犧牲的覺悟!




傾聽歷史的聲音


《雍正王朝》是一部不錯的歷史劇,喜歡歷史的人對此劇大都非常熟悉,年羹堯這個悲劇人物的一生活脫脫一本教科書,此處暫不做過多評價,單就年羹堯射殺富寧安一事,稍作淺談。

年羹堯和富寧安屬於政治鬥爭的兩派,年羹堯是四爺雍正的家奴,富寧安是十四爺八爺黨的人,就西北大將軍王頭銜之爭,雙方暗暗較勁。戰功赫赫的富寧安不服年羹堯做大將軍王,同時他也收到十四爺的消息要對抗年羹堯,於是便屢屢抗命。

富寧安抗命帶著8萬人去血拼,結果中計全軍覆沒,此事便給了年羹堯機會。年羹堯射殺富寧安原因大抵有三:

1.年羹堯本就是心胸狹窄之人,前面的抗命及處處為難,使年羹堯在軍中沒有地位,此時恰逢好時機,便快刀斬亂麻,以防夜長夢多,有人求情。

2.富寧安的慘狀給軍中其他有異心的人樹立反面教材,奠定年羹堯在軍中的地位。

3.按軍法富寧安也是死,射殺也是死,只是方法不同,卻能達到目的。8萬將士的鮮血需要有人來負責,需要有人祭奠。


Shirley西蘭花


這是為了保住富寧安的家人!同樣是死,死在戰場上算烈士,妻小可保,全家光榮;回來軍法處死算罪臣,妻小發配,全家遭殃。在這件事上面年羹堯做得不錯。

當時的富寧安是不尊軍令擅自出擊的,而在出擊過程中遭到了叛軍的埋伏,導致全軍覆沒,10000多人戰死。這個罪追究起來就是抗命、擅自調動部隊,外加喪師辱國。單單一個戰場抗命就足以將他罷官奪爵了,更何況後面那兩個罪名更重,按著清朝法律應該妻女沒入官籍為奴,餘者發配寧古塔。

不過呢,年羹堯在對富寧安上面給他報了一個追擊賊寇誤入包圍圈,英勇戰死。這樣一來性質就不一樣了,富寧安轉眼從罪臣變成英雄烈士。這樣的話他的家人不僅可以保全,還能得到一大筆撫卹金,而且兒子還能獲得保員的資格(清朝賞賜給旗人的特權,父親退位後,兒子可以錄取到官府裡補差)

其次,年羹堯沒有追究富寧安的戰場抗命跟私自調動部隊的責任,反過來就變成年羹堯自己指揮失利了,他自己反而要被處分的。所以呢,年羹堯在部隊裡很得軍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優己


富寧安是個四肢發達有頭無腦的武夫,只是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他無力辨析政治的鬥爭的險惡,只顧爭強鬥狠,其結果只能被人利用淪為炮灰。而對比與富寧安,年羹堯卻能洞察這一切,所以他是瞅準了箇中奧妙,才會斷然射殺富寧安給自己立威,年羹堯殺伐決斷絕對是個將才,但卻沒有大智慧不能擔當帥才,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相比年羹堯,嶽中琪才是擁有大智慧的帥才,他站在暗處,默默支持當政者,一旦時機成熟,就立馬上位。


一村文藝


年的處理方式看起來不是尋常方式,但又極其軍事。

1富帶人馬殺敵,全軍覆沒,獨一人生還,但其是將,處置權在中央,所以其未必會死,但有損年領兵能力,殺之可把責任全部帶到墳墓。

2也可理解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就是年是這個地方的老大,想怎麼處理也只有自己知道,皇帝是不能知道的,富被射殺可理解為其力戰而亡,不辱士氣。當然也洩私憤,亂箭射殺,死的也算極慘。

3在眾軍士年前射殺也是樹立權威,不遵其令,其可隨便處理,不用通報。

4富損兵折將,也確實傷了年的軍事實力,其心內恨之入骨,殺之,雖然給了其美名,但也表達他真實意圖。

綜上所述,年是一個典型獨裁風範的人物,不允許分歧,這也表現在其治軍嚴格中。



東哥暢聊


這與古時軍法有的認定與善後方式有關。

如果是經過審判的軍法制裁,犯人是沒有撫卹金的,很大概率家屬還會被連坐,為奴為娼。這基本就是“打倒在地,踏上一萬隻腳,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福寧安家世代從軍,如果被安上這麼個罪名,這個難題就會擺在雍正的面前,進而成了滿漢勢力的戰隊,讓皇帝裡外不是人。這點年羹堯心裡肯定是有數的,否則也不會坐在那個位置上。

亂箭射殺也是做給其他人看的,表示我老年大人大量,對藐視上級的福寧安也能網開一面,成全其名節,讓其家人能得以善後。其他人也會認為是福寧安咎由自取,大家要引以為戒。


約翰的甲殼蟲



濟世論事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富寧安是老八的門人,軍法處置會引發其他糾紛!年將軍以富寧安將軍戰死的藉口滅了老八的人!可謂棋高一招!這樣清除異己,為日後的軍事行動提供良好的環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在權力利益面前,年某人的行動一切都要聽主人的!這是必須絕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