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洪篇(下)

三國良將系列之曹洪(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曹洪重大事件之四——官渡之戰

建安四年(200),官渡之戰時,曹操後方的豫州汝南地區先後發生多次叛亂,袁紹還曾派劉備到汝南開闢第二戰場。濦強縣就有名叫祝臂的人聚眾叛亂,被曹洪與徐晃迅速平定,又趕回北方前線。

同年十月,曹操在許攸的建議下親自率兵偷襲烏巢,留曹洪鎮守大營。得知烏巢遇襲的袁紹兵行險著,派大將張郃、高覽領重兵猛攻曹軍大營,雙方從夜裡一直激戰到早晨。突然,袁軍停止進攻,並將攻城器械放火焚燬,張郃、高覽舉白旗來到營前大喊要投降。此時曹軍主力不在,本來袁軍攻勢正盛,突如其來的轉變使曹洪懷疑張郃、高覽是不是詐降。

幸好謀士荀攸也留守營中,趕緊勸曹洪,據《資治通鑑》載,荀攸曰:“計畫不用,怒而來奔,君有何疑!”按理說袁軍以優勢兵力猛攻曹營,是由曹操突襲烏巢引起的突發事件,是袁紹的臨時命令。判斷出張郃、高覽二人並非詐降還正常,可如此短的時間內荀攸怎會知道“計畫不用,怒而來奔”呢?僅憑張郃他們在營外的喊話?這是有些疑問的。

根據《三國志》張郃傳等其他傳記,張郃確實曾建議袁紹火速救援烏巢而不被採納,但荀攸不可能知道這種細節。筆者認為應當是荀攸綜合戰場形勢與對烏巢戰況的預測,判斷張郃所言為真。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洪篇(下)

多虧有荀攸在,曹洪才不至於犯糊塗,將足以左右官渡戰局的投降者拒之門外。否則不僅官渡之戰還要繼續,曹操也將錯失得到名將張郃的機會。

曹洪此後多年沒有記載,一方面因史料缺乏,二方面反映出曹洪自身軍事水平並非頂尖。當曹仁、夏侯淵分別成長為鎮守一方的統帥,分別在關中、荊州連年作戰時,曹洪卻消失了。《三國志》曹洪傳只記載一句“累從征伐,拜都護將軍。”但我們發現並沒有像曹仁、夏侯淵,甚至夏侯惇那樣具體的帶兵記錄。既然是累從征伐,那就是跟隨曹操出征。曹操親征的戰役史料都有記載,如果真的立下大功,曹洪必定會有所提及,很遺憾找不到。所以曹洪的升遷與其說是戰功,不如說是因為宗親身份以及元老地位。

關於曹洪拜都護將軍時間,史書未明確記載。但建安十七年(212),曹操以夏侯淵行護軍將軍職鎮守長安,建安二十一年(216)拜夏侯淵徵西將軍。那麼曹洪拜都護將軍的時間應該在此之後。也就是說從200年到216年如此漫長的時間曹洪都沒有值得記載的事蹟,考慮到曹洪也沒有擔任地方太守,而曹魏東、南、西三個方向都有大將鎮守,那麼以曹洪的地位,他應該是留守於鄴城。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洪篇(下)

曹洪重大事件之五——漢中之戰

曹洪軍事能力不突出,從另一件事可以印證。

建安二十二年(217),漢中之戰爆發。此戰曹劉雙方派出全明星陣容進行大決戰。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等。

筆者認為曹洪的都護將軍很可能就是徵漢中出發前提拔的,當時夏侯淵與劉備對峙,曹仁在荊州與關羽對峙,夏侯惇、張遼在合肥防備孫權,曹操剩餘能派的大將地位、資歷上講首推曹洪。劉備以張飛、馬超、吳蘭分兵屯於下辯,曹洪領兵抵擋。但曹操又任命騎都尉曹休隨軍,名義上做曹洪的參謀,實際卻吩咐曹休來指揮作戰。《三國志》曹休傳載“太祖謂休曰:‘汝雖參軍,其實帥也。’洪聞此令,亦委事於休。”

曹洪頗識大體,儘管自身能力一般,但可貴之處就是對曹操的指示永遠堅定執行。曹休的祖父就是當初提拔曹洪的曹鼎,這位曹休雖然是小輩,但曹操早就發覺是個人才。所以借曹洪在軍中元老的名氣與地位,名義上曹洪為主帥,實際卻鍛鍊新人。曹洪從無怨言,曹操深知其為人,才會如此安排。

軍隊開拔,曹洪果然將軍中事務放手交給曹休決斷,只要曹休提出建議,曹洪沒有不批准的。以曹洪的資歷與地位,能夠做到這點其實很難能可貴,歷史上有多少將領仗著自己資歷老、地位高,對新人排擠打壓,曹洪完全沒有,可以看出他的氣度非同常人。

且說曹洪聽聞張飛已率兵駐紮於固山,並風傳要切斷曹軍後路,便召集眾將開會商議對策。根據曹休傳記載,眾將意見不一,猶豫不定。曹休表示:“敵軍真要斷我軍後路,應當悄悄設下埋伏。現在卻大張旗鼓,其實是他們兵力不足所致,只好虛張聲勢。現在我們不必理會張飛,而應該立即進攻下辯的吳蘭,擊破吳蘭則張飛將不戰而退。”由於曹操事先已私下授意曹洪要聽曹休的,儘管眾將不知情,但曹洪仍然聽從曹休意見,集中兵力進攻下辯。吳蘭張飛分兵作戰的意圖被曹休看穿,曹軍以優勢兵力大勝,斬殺吳蘭部將任夔。張飛、馬超隨即也撤往漢中。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洪篇(下)

吳蘭在退往漢中的途中遭遇親曹軍的氐族部落襲擊而死,首級被獻予曹操。此戰曹軍指揮得當,蜀軍戰敗也有其自身內部因素,這點留到蜀漢良將時再展開介紹。

於曹洪本傳中漢中之戰毫無記載,而散見於他人傳記。指揮上曹洪要以曹休意見為先,成了背景板,陳壽似乎認為這事不太光彩所以未予提及。

在漢中之戰期間還有件本傳未提及的事,曹洪又成為楊阜的背景板。《三國志》楊阜傳記載,曹洪在獲勝後,大擺慶功宴。史書原文“洪置酒大會,令女倡著羅縠之衣,蹋鼓,一坐皆笑。”這裡羅縠是指非常疏細、輕薄的絲織品服裝,說白了穿與不穿差別不大的那種。藝妓們穿著這種羅縠,踩著鼓點跳舞,圍坐在大帳中的曹魏將領們皆哈哈大笑。大家喝酒看跳舞玩的正開心,武都太守楊阜受不了這場面,站起來厲聲斥責曹洪:“男女有別,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怎麼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女人裸露身體!就是夏桀、商紂這種昏君也不會這麼幹!”說罷楊阜一甩袍袖便告辭而出。曹洪趕緊叫停歌舞,派人請楊阜回來落座,從此曹洪對楊阜是既尊敬又害怕。

這件事說明楊阜是個正直、有氣節的人,敢於據理力爭,非常有原則。另一方面,以曹洪的地位,面對下級如此讓自己下不來臺,卻沒有耿耿於懷打擊報復,而是立即認識到自己行為不當,並請楊阜回來繼續喝酒,體現曹洪的大度。公平地說,連年征戰的時代,道德高潔、嚴守氣節的人固然值得尊敬,但對於流血賣命、有今天沒明天的將士們也不能苛求太多。夏侯惇在駐守居巢坐鎮東線時,曹操還曾擔心夏侯惇生活無聊而送他一整支歌舞團。曹洪的作為肯定不符合道德準則,但也不像楊阜說的比夏桀、商紂還要嚴重,要知道當時在場的眾將都很開心。但曹洪即使被弄得場面尷尬,很沒面子,也沒有絲毫為難楊阜,他不是自己地位高就飛揚跋扈、擺架子的那種人。

曹洪尊敬楊阜與放權給曹休其實都反映曹洪性格特點,就是他從不自大,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待人很寬厚,從不驕橫。很多名將本身能力非常強,但卻慘敗收場。重要原因就是敗在自己的性格,這點來說曹洪的特質非常可貴。

延康元年(220),曹丕即位魏王,曹洪被拜衛將軍。同年曹丕稱帝,曹洪昇遷驃騎將軍,進封野王侯爵位,增加封邑千戶,總計達到兩千一百戶,另加特進,不久改封爵為都陽侯。上次曹洪受爵位還是196年封的國明亭侯,已經是二十四年前,所以當中曹洪理應還受過一次鄉侯的封爵。但因曹洪長期未領兵作戰,所以史料對其中間多年經歷是一片空白。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洪篇(下)

楊阜

曹洪重大事件之六——獲罪曹丕,貶為庶人

前文介紹過,曹洪家非常富有,曹操起兵時曹洪就有一千多私人武裝。曹操當年做司空時,要求每年各縣對每家每戶進行財產評估,以此作為徵收稅賦的依據。曹操以身作則,對自己的財產評估也很嚴格。譙縣縣令上報的評估報告上曹洪的財產顯示與曹操相等,曹操看後說:“我家產哪有子廉多啊!”

這裡能看出曹洪對錢財的重視。他為曹操出生入死毫不猶豫、執行命令言聽計從,唯獨對錢財非常吝嗇。曹操當然知道他有錢,可曹洪仍然瞞報。曹操對自己都要求嚴格,唯獨對曹洪,並沒有處罰。曹操太瞭解曹洪,對這個愛財甚於惜命,卻又忠誠無比的堂弟,曹操也很沒辦法。

曹操能容忍,那是兄弟出生入死幾十年的感情,可曹丕就不會容忍曹洪了。

據《三國志》曹洪傳記載,曹丕曾經向曹洪借錢,遭到拒絕,於是曹丕懷恨在心。後來當了皇帝,便尋找機會收拾曹洪。曹洪為人還不錯,並無什麼把柄可抓,曹丕以曹洪門客犯法這個頗為牽強的理由,將曹洪下獄並準備處死。

這下朝堂炸鍋了,群臣紛紛上奏請求皇帝寬大處理。可曹丕鐵了心要殺曹洪,誰說也不行。最後曹丕的母親卞太后出馬,威脅曹丕妻子郭皇后說:“曹洪要是今天死,我明天就叫曹丕把你廢了。”郭皇后只能哭求曹丕,不斷地吹枕邊風。在公卿百官、母親妻子的全體阻撓下,曹丕好歹沒有殺曹洪,但處罰免去官職封地,貶為庶人。曹洪傳中載“洪先帝功臣,時人多為觖望。”這件事曹丕的處理不得人心,大臣們都很失望。

這件事頗為蹊蹺。陳壽所記事情經過就是上文所述,不夠詳細。好在裴松之注引《魏略》有所補充。

《魏略》記載,說曹丕還是太子時,向曹洪借絹百匹。古時絲綢、糧食等都是硬通貨,一定時期有相對穩定的匯率,所以也可理解為借錢。曹洪沒借,所以曹丕一直想報復曹洪。

後來魏文帝曹丕收押曹洪時,曹真正在身邊。曹真說:“陛下現在殺曹洪,他必會以為是我的主意。”曹丕說道:“是我自己要殺他,你有什麼顧慮的?”卞太后聽聞指責曹丕:“當年你父親起兵時,沒有曹洪哪有你今天的皇位。”曹丕只得下詔釋放曹洪,但將其財產全部沒收。卞太后又繼續說情,不久曹丕將財產也還了回去。

曹洪被抓後以為必死無疑,被釋放後喜出望外。重獲新生之下,寫了封奏章感謝曹丕不殺之恩。不知是因經歷生死劫難的感悟,還是怕曹丕日後再找藉口加害,奏章措辭肉麻至極。

《魏略》載原文如下:“臣少不由道,過在人倫,長竊非任,遂蒙含貸。性無檢度知足之分,而有犲狼無厭之質,老惛倍貪,觸突國網,罪迫三千,不在赦宥,當就辜誅,棄諸市朝,猶蒙天恩,骨肉更生。臣仰視天日,愧負靈神,俯惟愆闕,慙愧怖悸,不能雉經以自裁割,謹塗顏闕門,拜章陳情。”

沒實質內容,全是溜鬚拍馬感謝曹丕皇恩浩蕩,自己貪財無度,老邁昏聵,實在該死,感謝皇帝不殺之恩云云,就不逐句翻譯了。可憐一代名將曹洪,晚年為活命已毫無尊嚴節操可言。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洪篇(下)

關於曹洪受罰的幾點思考

這件事有幾個疑點。第一,曹丕要殺曹洪的真實動機。

曹丕沒有曹操雄才大略,但絕不是昏君。曹洪除了貪財,並無惡行記錄在案,當然,組織裸女跳舞這事也不光彩,但都是細枝末節。值得曹丕如此記恨之事,筆者認為沒那麼簡單。能讓朝中百官群體勸諫都無效,一定是原則問題。也許涉及到政治鬥爭,但因為無史料支撐,筆者不能過多猜測。

第二,曹真的角色。據前文所述,曹真擔心曹洪認為是自己建議皇帝殺他。如果僅因曹真當時在皇帝身邊,似乎不足為據。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之前曹真與曹洪沒有瓜葛,又怎會作此聯想?曹洪都是要死之人,他誤會與否有何區別?筆者認為,曹真很可能與曹洪之前有矛盾,並且他並非怕曹洪誤會,而是怕其他大臣誤會,引來對自己不利的風評。至於曹真與曹洪的矛盾是否跟曹丕與曹洪的矛盾有關,這就無法證實了。

第三,卞夫人的角色。根據《三國志》曹洪傳記載,是卞太后威脅郭皇后去勸說曹丕,才放了曹洪。如果陳壽記載為真,那卞太后為何如此對待郭皇后?若只因為卞太后勸不動兒子,所以讓兒媳婦出馬,那沒必要以廢掉皇后來威脅。如此態度粗暴,必定有隱情。

最後,曹丕行動的時機。曹丕借錢時為太子,收押曹洪時間是226年正月,已經當了足足七年皇帝,這麼多年裡真要收拾曹洪還怕找不到藉口?曹丕即位魏王時晉升曹洪衛將軍,稱帝后拜曹洪驃騎將軍位加特進,如此重用根本不像有任何嫌隙。

226年五月曹丕就駕崩了,為何在生命時日無多的情況下突然要殺曹洪?《三國志》文帝紀“七年春正月,將幸許昌,許昌城南門無故自崩,帝心惡之,遂不入。壬子,行還洛陽宮。五月丙辰,帝疾篤...丁巳,帝崩於嘉福殿,時年四十。”曹丕回洛陽沒幾天就要殺曹洪,這當中應該有隱情。

曹真怕自己被人誤會、卞太后以廢位威脅郭皇后、曹丕時日無多、大臣紛紛勸諫,如果只是因為曹洪貪財這種人盡皆知的事情,實在太不合理。若非事情真相過於隱秘陳壽無法得知,便是陳壽有意為尊者諱,沒有寫進史書。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洪篇(下)

總之,筆者認為事情沒有表面看來那麼簡單。但沒有史料支撐,不好隨便下結論,只能說存有懷疑。

當年五月魏明帝曹叡即位,曹洪立即被重新啟用,官拜後將軍,封樂城侯,封邑千戶,位加特進。不久又復拜驃騎將軍,完全恢復了曾經的地位。

太和六年(232),曹洪逝世,諡號為恭侯,其子曹馥繼承其爵位。

曹洪一生戰功並不多,指揮大戰最知名的一次還是侄子曹休主導。受到爭議最多的就是貪財吝嗇的性格,受到很多非議。但正如卞太后所言:“梁、沛之間,非子廉無有今日。”其他人戰功再大,再能打,但沒有曹洪,就沒有曹操的叱吒風雲,就沒有曹魏帝國。儘管性格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對曹操無比的忠誠,對他人的大度包容,都是他作為三國名將的閃光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