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之亦然歷史學家


在與劉備的“隆中對”中,提出了“聯吳抗曹”的戰略思想,由於劉備採納了諸葛亮的意見並加以實施,很快變被動為主動,使劉備這支薄弱的力量,做到了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終於使自己站穩了腳跟,並與東吳孫權聯手,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處理與少數民族關係中,像“七擒孟獲”,體現了諸葛亮的遠見卓識,重要的是做到了口服心服,只有心服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只是口服心不服,就會有反覆,雙方很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關係,很容易遭到破壞。

諸葛亮在率領蜀軍六出祁山中,除了“街亭”一戰用人有嚴重失誤,導致損失慘重外,其他成功的戰例還是很多的,也體現了諸葛亮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只是一些客觀的原因,如糧草接濟不上等,導致諸葛亮不能實現自己的夙願,功敗垂成留下了很多遺憾。


求圓4


我十分喜歡三國那段歷史,縱然三國演義中英雄豪傑令人嚮往,但我更喜歡真實的歷史。我就來說說我在書中瞭解的諸葛亮。

首先我們應該肯定諸葛亮是一個頗有智謀和成就的歷史人物。隆中對可見一斑,此後的建立蜀國的過程中,也時有出彩的計謀和過人的謀略。但是從三國的歷史來看,蜀國一直都是一個戰敗之國,許多戰略上的失誤和戰術上的敗筆與諸葛亮有莫大的關係。例如三國中最經典的敗筆之戰,關雲長大意失荊州,不僅僅是關羽的責任,同時也是掌握全局的諸葛亮幾乎不作為的結果。

諸葛丞相的失誤大部分都在其掌控蜀國局勢開始的,對於人才的儲備、國力的提升、戰術的更新和運營都存在著大量的錯誤方針。尤其是缺乏群策群力的謀略,往往一意孤行,自以為是,使得蜀國成為諸葛亮的一言堂。

諸葛亮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忠誠,與同時代的曹操父子、司馬懿父子相比,更是顯得諸葛丞相一生忠貞的品行難能可貴。加上其賢相、廉潔的身份其官奴人格完全符合最高統治者和制度文化的需要,是使政治保持穩定的支撐點。中國古代這樣的官員是十分罕見的,在忠貞標準上,諸葛亮的家人與子孫都是毫無瑕疵的。


7鬥5言


三國演義中隊諸葛亮固然是有些神話了的。不過諸葛亮也絕對不像現在有些人貶低的那樣。

首先,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出山時,他也不過26-28歲的年紀,在信息那樣閉塞的年代裡,年輕的孔明能夠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的戰略,可見其頗具韜略。

第二,諸葛亮發明了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等一些列在當時較為先進的運輸工具和兵器,對後面的戰爭也有一定的影響。

其實諸葛亮的貢獻遠不止這些,要立體、客觀的去看待一個人,應該從多方面去了解。一味貶低孔明的人固然有自己的意圖,一味神話孔明的人也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不過歷史就是歷史,要追求完全的真像也許只有當事人才最清楚,這也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千年以後,人們對那些戰爭已經淡忘,什麼戰略戰術都成為塵土。但是人們依然記得那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依然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彩色de木子時光


沒有。正史與小說,尤其是演義類小說,差別是非常大的。正史的人物,一般是骨架一尊,而小說裡的人場不僅有骨架,還有血有肉。十分豐滿,看上去吸引人去讀。

正史裡的孔明,看《三國志》,幾頁篇幅就完成了, 厲害了得,不拖泥帶水。反正是幫了劉備大忙。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小說裡更厲害,掐指一算,借點東風,取西川,平南中,北伐之類,堪比神仙妖魔化身,人見人愛。

所以說,上點年紀的人爰看正史,野史,年紀輕的愛看小說,打遊戲。至於孔明的厲害,大家心知肚明,小說中比正史更厲害。孔明罵死王朗,氣死周瑜,看看他在小說中的厲害,這二人之死,就反正孔明的口舌了,至於定計謀劃,讓曹操破口大罵,諸葛村夫,安敢如此……氣得曹操跺腳劃指,看看兩個丞相的鬥氣,非常精彩。


劉一千五


十分感謝各位的回答,大家的精彩回答給了我啟發,我都已關注了每一位回答的人,再一次感謝大家的回答!👍👍👍@無慾 國 4 t K 鬥 你們!!!


達之亦然歷史學家


孔明在三國裡是頂級的謀士,不然徐元庶和司馬德操也不會極力向劉備推薦,劉備在遇到孔明前身邊雖然有關,張,趙等虎將也是四處漂流,沒一處立身之地,直到請孔明出山才得荊州,取益州,建立了三國鼎立之勢,功不可抹,但行事謹慎,不敢兵行險著,不肯接受魏延出斜谷,直撲中原的奇兵之計,若採納或者不用七伐中原兵敗垂成過勞死了。


閒tin信bu



HK4606929447241


諸葛亮主要是個明白人,他看的比較遠,他也是個凡人,放到現代他就像周總理一樣有人格魅力


1490243757


諸葛亮是劉備的高級幕僚熟讀兵法善於排兵部陣並非傳說中的那麼神通廣大?


中國民間電視臺


三國演義誇大了諸葛孔明的軍事能力,但他的確是良相,在治國治軍方面的確是獨樹一幟,其節操更是千古佳話,但治軍是內部管理方面,和指揮方面是有側重不同之分的,指揮才是軍事上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