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江和尚藝事感言:畫山水,簡淡高古,畫家極難事!

漸江

(1610年--1663年)

又名弘仁。安徽歙縣人,新安畫派開創人。

清初推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

漸江削髮為僧,以示反抗,

寓居蕪湖多年,住錫準提庵,

食粥湯菜葉,生活清苦。

在我國近代畫壇上,弘仁的地位很高,影響深遠。他和髡殘(石溪)、原濟(石濤),被後人稱為“三高僧”,或者加上八大山人(朱耷),稱為“四大高僧”。

漸江和尚藝事感言:畫山水,簡淡高古,畫家極難事!

鄭金巖《霜冷長河— 弘仁、髡殘、八大、石濤》布面油彩 180x190cm 2009年

賀天健指出:“漸江和尚的畫,是新安派中最為佼佼者。他筆如鋼條,墨臺海色,每每縱橫交織地表現石的姿態和體積。但覺靜穆、嚴在、樸實、恬潔,規行矩步,一點也不放失。

弘仁 山水冊28×16.5cm 紙本墨筆 1662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以弘仁為領袖的“新安畫派”,能在當時的婁東、虞山、金陵等畫派之外而獨樹一幟,蔚成宗派,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漸江一生勤於學習,從壯年到老年,無日不看書作畫,因而詩、書、畫皆有很深的造詣,其中以畫的成就最大。

漸江和尚藝事感言:畫山水,簡淡高古,畫家極難事!

弘仁 山水冊 28×16.5cm 紙本墨筆 1662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他的山水畫筆墨精謹,格局簡約,他很少用粗筆深墨,也少點染皴擦,不讓作品中出現絲毫的粗獷霸悍,張揚外露的習氣,全以精細的松靈之筆徐徐寫出,於空靈中顯充實,靜謐於寓深秀,結構出一派純淨、幽曠而又峻逸雋永的意境,給人以品味無窮的審美感受。

漸江和尚藝事感言:畫山水,簡淡高古,畫家極難事!

弘仁作品

山石取勢峻峭方硬,林木造型盤弩猶勁,雖師法倪瓚,但又能"於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餘韻",比倪瓚還要孤高。

我們看漸江的畫,可以感受到一種高山上的寒冷,好像連空氣都凍結玻璃。

漸江和尚藝事感言:畫山水,簡淡高古,畫家極難事!

弘仁作品

弘仁在繪畫藝術上,對倪雲林的畫法體會最深,就是因為他能正確的理解倪雲林的繪畫創作方法,能夠真實的表現自己胸中所熟悉的客觀景物。

弘仁對於元四家的畫法力學苦練,尤其出於倪雲林的技法,逸筆淡淡,渾厚而有氣韻,筆墨精煉,一丘一豁確有千巖萬豁之感,但他學其精神,不入窠臼。

漸江和尚藝事感言:畫山水,簡淡高古,畫家極難事!

弘仁作品

表面看,在四位畫僧中,漸江要算是一個出家後與前世脫離得最徹底的人。他不像八大山人那樣,出家後仍然悲憤難抑到幾近精神失常的地步。也不像石濤那樣身為世外人卻熱衷於社會的交往聯絡(接駕康熙,巴結權貴等)。

他出家後,每日掛瓢曳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儼然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絲毫世不相關”的世外高人了,他曾有“偶將筆墨落人間,綺麗亭臺亂後刪,花草吳宮皆不問,獨餘殘沉寫鐘山”的詩句,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懷念之情,但又不得已,只好寄興於自然,雲遊各地。

漸江和尚藝事感言:畫山水,簡淡高古,畫家極難事!

弘仁作品

凡畫山水,簡淡高古,畫家極難事,簡非不用筆,淡非不用墨,寫意境幽深、氣象萬千的胸中丘壑,最要得山水性情。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