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急急忙忙的殺了和珅,他真的是為了和珅的錢嗎?

孤城影隨




第一、皇權旁落

乾隆六十年(1796年),85歲的乾隆昭告天下,禪位於兒子永琰,即嘉慶皇帝,乾隆則成為太上皇。乾隆在禪位詔書中寫道: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可見,乾隆雖然退位,但並沒有放權,軍國大事還是他說了算,嘉慶實際上就是個擺設,直到1799年乾隆駕崩,嘉慶才真正開始親政。

也就是說,嘉慶做了四年的傀儡皇帝,我認為正是這難熬的四年,使嘉慶對和珅產生了更為強烈的排斥感和厭惡感。乾隆雖然大權在握,但畢竟年事已高,精力衰竭,為了駕馭龐大的帝國,很多日常政務都交於和珅處理。在這四年時間裡,和珅的權勢達到頂峰,不僅身兼軍機大臣、御前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多個朝廷重要職務,還把持吏部、戶部、理藩院尚書的工作,將大部分政事、人事、財權攬於一身。



這樣一來,和珅無疑架空了作為堂堂一國之君的嘉慶皇帝,深深的刺傷了一個帝王的自尊。對於乾隆,嘉慶無可奈何,可他對父皇所有的不滿和怨氣全都根植在和珅的身上,時間拖的越久,對和珅的怨恨越深。在嘉慶日後對江西巡撫張誠基的奏摺批覆裡可以管中窺豹: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實出於萬不得已。可以說,嘉慶迫不及待的處決和珅,正是為那段屈辱的時光尋找情感宣洩的出口。

第二、積怨已久

和珅不是沒有想過自己的退路,他也明白乾隆不可能永遠罩著自己,總有撒手人寰的一天,到那時新皇登基,是福是禍猶未可知。所以,和珅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繼續扮演乾隆第一寵臣的角色,另一方面向嘉慶暗送秋波,千方百計的討好嘉慶,防備日後嘉慶對他實施政治清算。

當和珅得知嘉慶被秘密立為太子之時,第一時間向嘉慶獻上厚禮以示慶賀。然而此舉無疑是熱臉貼了冷屁股,嘉慶不僅不領情,反而極度反感,立儲如此絕密的事情,和珅都能輕而易舉的知曉,可見他權勢滔天,無孔不入,這樣的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嘉慶。




嘉慶元年,乾隆準備晉升嘉慶的老師朱珪為大學士,嘉慶作詩向老師表示祝賀。誰知和珅擔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脅,跑去乾隆那裡一通添油加醋,大意是說嘉慶作詩慶賀其實是籠絡人心,把乾隆的恩典,算到自己頭上。乾隆聽後大怒,把朱珪降職處置,無疑狠狠扇了嘉慶一記耳光,提醒嘉慶,老子還沒死呢!

只這一件事,和珅徹底得罪了嘉慶,嘉慶被扇的有多疼,對和珅的怨恨就有多深。嘉慶也明白,乾隆在世之時,自己動不了和珅。於是,嘉慶開始韜光養晦,為了麻痺和珅,甚至免了二人私下的君臣之禮,忍辱負重到這個份上,對和珅早已咬牙切齒,磨刀霍霍,只差乾隆斷氣了。


第三、殺人立威

乾隆活了89歲,是最長壽的帝王,嘉慶長期處於他的陰影之下,如今終於熬出了頭,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為了展現新皇的權威,必須和舊勢力劃清界限,和珅此時位極人臣,百官之首,嘉慶不拿他開刀拿誰開刀?槍打出頭鳥,其實這也是自古以來新皇立威慣用的手段,也是帝王之家父子之間在用人方面總是互相頂牛的原因——老子喜歡的大臣,往往是兒子討厭的大臣。



在嘉慶看來,處死和珅可謂一石四鳥,一來鞏固了皇權,二來樹立了權威,三來清算了大貪官,博得了百姓的好感和支持,四來白花花的銀子盡數落入自己的口袋,賺的盆滿缽滿。如此一本萬利的買賣,何樂不為?

西嶽頑石~和珅無疑是乾隆飼養的一頭肥豬。


西嶽頑石


一代天子一代臣,乾隆皇帝剛歸西不久,甚至還在大喪期,這位嘉慶帝就急急忙忙的殺和珅,抄了和府,他真的是為了錢嗎,和珅是必死的,何不等大喪期過了再處置和珅?小編就帶大家深層剖析一下當時情況吧。

首先,得介紹一下我們這位和珅和大人,和珅大家都不陌生,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和珅紀曉嵐乾隆皇三人組拍了五部,吸引了多少觀眾粉絲,宰相劉羅鍋裡也有和珅角色。王剛老師演繹的和珅真的是惟妙惟俏人物角色入骨三分。和珅,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生於乾隆十五年,從一個小小的世襲輕車都衛一直升到領班軍機大臣,首席大學士,內務府大總管等十數個職位,和珅能力出眾,善於經營官場,溜鬚拍馬,少年時就博學多才,通漢、滿、蒙、藏等語言。因此甚得乾隆喜愛,即便乾隆到了晚年,也是和珅陪伴左右。



言歸正傳,說說為什麼嘉慶帝急於處死和珅吧,原因有三:

其一,肯定為了錢,據民間野史記載,從和珅家抄沒的財寶摺合白銀多達8億多兩,珍珠古玩無數,這些白銀相當於大清帝國數年的財政收入,打掉一個和珅充盈了整個國庫何樂而不為呢,況且此時正是與白蓮教匪眾用兵之際,這些錢正好也解燃眉之急。

其二,前面介紹和珅時說過,和珅權勢過大,在乾隆執政晚年,一心只顧玩樂享受,也無精力打點政務,就把一些軍政大權交給了和珅打理。和珅掌握著軍機財政內務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黨羽門客遍佈全國各地,朝中有不少都是和珅黨羽,這樣的一個和珅,在乾隆皇帝死後,新皇嘉慶能不心有膽寒,如果不是騙入宮中為先皇守靈時乘機抓捕,時間一長,即便有心處置和珅,還真的很難了。嘉慶曾對一位近臣說了這段話:“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這段話就很明顯了,和珅必殺!



其三,為了立威,或許,留和珅給兒子嘉慶帝誅殺就是為了做一個局,老皇帝乾隆還是深謀遠慮的,真的歲數大了老糊塗了,未盡然,老皇帝難道不知道和珅弄權,是個鉅貪?左右逢源之術,朝堂之上,就是需要兩股實力均衡,要是都是正直廉政之士那誰幫著皇帝斂財呢?你和珅儘管去貪,能花用多少,到時候還是一鍋燴,只要不侵擾到皇權,老皇帝是聽之任之的。很大的一個局,乾隆晚年,把和珅留在身邊照顧,其實就是對他進行看管,可以讓自己兒子騰出手來,乾隆一死,嘉慶馬上處置了和珅,繼得了驚人的錢財,又震懾穩定了人心,給自己做穩江山鋪平了道路,不得不說,乾隆皇帝真的是深謀遠慮啊。


唯戀無名


我們知道民間有"和珅跌到,嘉慶吃飽"這樣一句諺語,說的就是清朝的嘉慶皇帝在乾隆皇帝死後通過扳倒大貪官和珅獲得了其富可敵國的財富,但是實際上嘉慶皇帝處死和珅並抄了他的家可絕不僅僅是為了其鉅額的財富。

和珅其實原本也是一個清官,一開始還通過查處地方大員李侍堯等貪官進一步獲得了乾隆皇帝的歡心,只是後來權勢日隆之後卻逐漸變成了一個依附於自己的貪腐勢力遍佈全國的大貪官,其一生中通過貪汙受賄和官商勾結等手段聚斂的財富可以說是令人瞠目結舌。



和珅財富的具體數目從2億多兩白銀到20多億兩白銀的說法都有,一般認為其財富大概在8億兩白銀到11億兩白銀之間,要知道這已經相當於當時清朝政府十幾二十年的財政收入了,而中國古代歷史上還沒有哪個貪官積累了如和珅這麼多的財富,所以說和珅堪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鉅貪了。


但是和珅的貪汙腐敗行為其實也沒有多高明幾乎是弄的人人皆知了,就是乾隆皇帝也知道自己的寵臣是一個大貪官,只是因為和珅能夠弄來很多錢給揮霍無度他花費,所以乾隆皇帝就竭力包庇和珅使得其可以逍遙法外,當然乾隆皇帝之所以不除掉和珅還有人認為也有留給嘉慶皇帝立威的考慮。

而嘉慶皇帝在乾隆皇帝死後通過處死和珅並將其抄家確實樹立了自己的威信,要知道乾隆皇帝在世晚期和珅已經成為了立皇帝了不把嘉慶放在眼裡,嘉慶皇帝為了自己執政順利也必須要剷除勢力遍佈全國上下的和珅,所以說嘉慶皇帝處死和珅並將其抄家還有著為自己立威和出一口惡氣的因素。

總之嘉慶皇帝扳倒和珅有獲得其財富、樹立自己威信和推行反腐倡廉新政等多方面的考慮因素,一開始和珅被打倒後人們都普遍對於嘉慶皇帝抱有很高的期待,可是由於嘉慶皇帝本身能力平庸,即使是獲得了和珅的鉅額財富和樹立了自己的威信也無法挽救清王朝這艘腐朽的破船。


執斧傳播開天名


方圓論壇觀點!

嘉慶匆忙殺掉和珅絕不只是為了和珅的錢。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要知道嘉慶想要和珅死急切到什麼程度嗎?乾隆僅僅去世15天,嘉慶就迫不及待的賜死和珅。如果只是為了錢嘉慶絕不會這麼著急殺掉和珅,因為古代講究忠孝,尤其是皇家,和珅做為乾隆的心腹,即使必死無疑也不應該在乾隆的喪期沒過就擅動刀兵,按照清朝時期的慣例,和珅怎麼也有兩年的時間好活,但是,事實上嘉慶在乾隆剛死不顧一切就要殺死和珅這就擺明了告訴別人,和珅之死絕不只是因為嘉慶想要和珅的錢財。


其實和珅的死,可以說完全是由乾隆造成的。本身如果和珅只是貪的話,還有可以免死的機會的,畢竟嘉慶在沒有繼位之前和珅和嘉慶也有過許多交往,但是乾隆的一場“禪位”直接導致了和珅的必死之局。很多人說乾隆唯一留給嘉慶的財富就是和珅。因為傳說中和珅的財產相當於二三十個大清王朝的國庫收入,而和珅也被一些外國媒體列為19世紀初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可想而知和珅這隻“大肥豬”有多麼誘人。



嘉慶殺和珅列舉了二十條大罪,前十二條罪名主要是獨攬朝政,結黨營私這些罪名,直到第十五條罪狀才是貪汙斂財,可見嘉慶痛恨的並不是和珅貪汙,而是獨攬朝政,結黨營私不把他放在眼裡。乾隆禪位之後依舊貪戀皇位,雖然把皇位讓給了嘉慶,但是還以太上皇的名義統治國家,嘉慶這個皇帝好像傀儡一樣。而做為乾隆的心腹和珅自然而然也是為乾隆馬首是瞻。事事還是遵照乾隆的意思辦,根本就沒把嘉慶這個皇帝放在眼中。而當時乾隆畢竟年事已高,實際上整個清朝權利都由和珅掌控,畢竟和珅是乾隆的代言人嘛。這就是嘉慶深恨和珅的原因所在。


正是由於和珅的存在,才使得嘉慶這個皇帝猶如傀儡一般。史上的“二帝同朝”更是猶如一個笑話。而在和珅總攬朝政之後,和珅更是逾越了臣子的本份。皇室御用之物和珅也要用,倒不是說和珅有了造反的心思。而是權利迷人眼,和珅被權利衝昏了頭腦,根本沒想到乾隆已經老朽,命不久矣。也根本沒想到他如此對待嘉慶,等嘉慶掌權之後他該如何自處。

而嘉慶雖然當了皇帝,但權利基本上沒有。而且他也知道和珅之所以能如此猖狂,背後就是太上皇乾隆起的作用。所以他只能隱藏仇恨。所以當乾隆一死,嘉慶馬上就掌握了大權,掌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掉和珅。乾隆屍體都沒涼透了,嘉慶就要殺掉和珅。可見嘉慶對於和珅的忌殫和痛恨。所以,錢財不是主因,如果和珅在嘉慶上位之後積極配合嘉慶掌權,那麼很可能和珅還會繼續榮華富貴享用一生。但可惜沒看準籌碼一失足成千古恨。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公元1796年,86歲的乾隆皇帝為了兌現“在位六十年傳位嗣子”的諾言,將皇帝位禪讓給兒子嘉慶,成為了清朝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太上皇。而登上皇位的嘉慶並沒有享受到皇帝的權力,太上皇乾隆仍掌握者皇權。《清高宗皇帝實錄》記載,他曾敕諭天下”內而部院給衙門,外而督撫大吏等,奏章事件亦皆朕親綜覽,隨時訓示“。一個年輕的皇帝每天聽著前朝老皇帝的嘮嘮叨叨,而自己又沒實權又沒有人輔佐,能不生氣嗎。再看看那個大權獨攬,連自己都不放在眼裡的老皇帝的寵臣和珅,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天下人只知道和珅的貪和會巴結乾隆帝,豈不知和珅儀表堂堂,相貌出眾,才華也是很出眾的。公允的說和珅是一個有能力,能做事的官員,很得乾隆皇帝的寵信。乾隆皇帝將自己的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使其成為了皇親國戚,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十個重要職務,可見其權力有多麼的大。隨著權力的增大,他的私慾也在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

而對於嘉慶這個新皇帝和珅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不尊禮制,目無老大,皇帝召見還耍這麼大,人家不記恨嗎!

”自剿辦教匪以來,皇考盼望軍書乃和珅於各路軍營地道奏報,任意延擱,有心欺瞞“

”前奉皇考諭旨,令伊管吏部戶部,伊竟將戶部事務一手把持,不許部臣參議一字“這就是典型的要架空皇帝且搞一言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個臣子豈能居功自傲,目無主子。

總之是乾隆讓位不讓權,自己又年邁無力掌控國家機器,和珅就成了實際的操控者,而和珅仗著有乾隆的寵信沒把這個新皇帝當回事,惹得嘉慶啊是咬牙切齒:“小子,總有一天收拾你”。

這一天到來了,嘉慶四年,八十九歲高齡的乾隆皇帝壽終正寢,和珅的保護傘沒有了。此時的嘉慶已沒有了顧慮,他開始授意朝臣彈劾和珅,果然群臣紛紛上書彈劾和珅種種不法行為,嘉慶就勢革除了和珅的一切職務交由刑部收監。同時命定親王,成親王,儀親王,大學士劉墉,董誥,兵部尚書等查抄其家產並會同審訊和珅。期間和珅的二十大罪狀被公佈於世,在京的文武大臣奏請皇帝將和珅凌遲處死,嘉慶表示,和珅罪有應得但考慮到其曾任首輔大臣,為了國家的面子免於極刑,加恩賜令自盡,就此一條白綾結束了和珅的一生。


半醉看夕陽影音


在嘉慶處理完和珅一案後,民間紛紛流傳著“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段子,和珅受乾隆寵幸幾十年,黨羽遍佈大江南北,和珅的權力也達到了頂峰,僅僅在抄和珅家的時候,就抄出8億兩白銀,各種金銀珠寶不計其數,要知道,這麼多財富,可是清王朝國庫十幾年的收入。難道嘉慶匆匆處死和珅真的就是為了這鉅額的財富嗎?


其實不然,嘉慶非要置和珅於死地有著他特殊的原因。

乾隆退位後,雖說是當上了太上皇,但離位不離權,權力依然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而作為新君,嘉慶前期可謂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嘉慶最為困難的時期,和珅不但沒有雪中送炭,還有幸災樂禍之嫌。

和珅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絕對忠於乾隆。在嘉慶皇帝想把自己的老師朱珪調到中樞時,和珅嗅到了威脅,在乾隆面前百般詆譭,致使乾隆開始對嘉慶染指權力而不滿,嘉慶當時嚇壞了,跑去乾隆那裡瘋狂磕頭請罪,乾隆這才作罷。


和珅還派吳省蘭到嘉慶身邊,名為幫助嘉慶整理詩集,實則為了監視嘉慶言論。其實並不是說和珅有反心,和珅只是害怕了,想了解嘉慶對自己的態度,等到嘉慶掌權後自己能遊刃有餘。

可嘉慶並不這麼想,他認為自己受到了監視,對和珅欺壓君主越來越不滿,對他的恨也越來越深。只是暫時還不好發作,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乾隆的死也就預示了和珅的滅亡。乾隆剛去世,和珅就被免去了軍機大臣的職務,命在宮中守靈,不得與外界接觸,變相的軟禁了和珅。然後言官們彈劾和珅二十條死罪,最後和珅被賜死,家族也被抄沒。

和珅從天堂到地獄僅僅經歷了十幾天,正如後來嘉慶皇帝所說:朕若不除和珅,天下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謝悟空!嘉慶帝殺和珅,原因不僅僅只是為了和珅的錢,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我想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維護嘉慶皇帝本人對清朝的統治。我們知道,和珅在當時清朝,不但光很有錢,而且還很有勢,除了乾隆,在清朝再也沒有人在權勢方面能比過和珅,可以說,和珅在官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整個清朝沒有和珅幹不了和辦不到的事情,和珅的權力和能力確實很大,這正是乾隆喜歡、重用和珅的主要原因,也是和珅最為可怕的地方。



從和珅歷任官職看,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豐富的任職經歷和十多個重要的官銜,而且在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就很難保證和珅以後在朝堂不一手遮天,這對剛剛登上大位、根基不穩的嘉慶皇帝來說,當然構成了權力威脅。

所以,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趁乾隆帝尚在,但父親的權威,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和珅被賜自盡。

殺和珅,主要是為了確保嘉慶的皇權不受到威脅,有利於樹立嘉慶皇帝的威信,同時對其他官員也是一個警告,當然也給朝廷發展籌措了一筆豐厚的錢財。


知未是也


首先,你要知道,在中國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上天之子,一切的一切都是皇帝一個人的,那麼還有那個皇帝會為了錢殺一個大臣嗎,你不覺得有點可笑嗎。

小編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皇權,乾隆末年,大清國所有的事情除了乾隆皇帝,就是和珅說了算,就連嘉慶這個儲君也得跟著手氣,當時的和珅自稱“二皇帝”生活中不管是住所還是吃喝拉撒都僭越了,甚至還把乾隆的妃子弄出皇宮,自己享受,很顯然這是對皇權的一種藐視。當時嘉慶帝在當儲君的時候想讓自己的老師朱圭入京為官,輔佐自己,也是被和珅從中作梗,此事後來就不了了之了,對此,嘉慶帝對和珅是恨之入骨。特別是川蜀一帶興起的白蓮教,和珅一邊謊報軍情,一邊觸犯了新君的權威,還把地方上搞得烏煙瘴氣,所以不得不殺。


第二的原因才是錢,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這輩子真的沒白活,把康熙和雍正留下來的好底子基本上揮霍的差不多了,嘉慶繼位的時候,國庫基本上沒什麼錢了,當時邊疆不穩,內部還有白蓮教做亂,國家需要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這也是殺和珅的一個原因吧,和珅正法後,嘉慶帝在財政問題上寬鬆了好多年,所以民間才會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個詞,老百姓只是看到了表面而已,而且殺和珅也是嘉慶帝給自己立威。

但是,就算殺死了和珅,也沒有挽救大清王朝的衰落,乾隆皇帝時期的政權已經壞到骨子裡了,嘉慶皇帝也算是個好皇帝,就是生不逢時啊,以上文章僅代表小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喜歡的一定要關注啊。


多肉影視


很多人認為,嘉慶之所以迫不及待處決和珅,是因為和珅富可敵國,而當時清朝白蓮教叛亂,急需銀子平定叛亂,所以嘉慶必須將和珅拿下。


嘉慶他老爹乾隆十分寵愛和珅,嘉慶早就看和珅不順眼了,只是苦於沒有機會,他一上臺可逮住機會了殺之後快,殺掉和珅他能充盈國庫,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確吃的挺飽的,和珅復可敵國


和珅早就料到有這麼一天,所以讓他的兒子豐紳殷德 嫁給乾隆的十公主,想讓嘉慶看在公主的面子上能饒他狗命,嘉慶也沒把事做絕,放過了妹妹和妹夫,賜和珅三尺白綾自殺………


姐依舊霸氣2018


和珅,滿州正紅旗,據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傳說嘉慶派人從他家抄出了大約八到十一億兩白銀,再加上其他的珍寶,總價值超過了當時清朝十多年的財政收入總和,這個數字確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但要說嘉慶在乾隆死後第十五天就將和珅賜死是為了和珅的錢則不然,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嘉慶急著殺掉和珅呢?無非是因為和珅權勢太大,已經讓嘉慶感到了威脅!



嘉慶初年,嘉慶想把自己的老師朱珪調到北京,以此培養自己的勢力,卻被和珅跑到乾隆跟前告了一狀,誣稱“嗣皇帝欲市恩於師傅”,乾隆一生氣就下令不準朱珪調動,就這樣和珅仍不滿意,鼓動著乾隆將朱珪由兩廣總督的朱珪降調為安徽巡撫,使朱珪不僅沒有升官反倒降職了,更嚴重的是他還把親信吳省蘭兄弟派到嘉慶身邊,名義上是嘉慶的侍讀,實際上是為了監視嘉慶,這讓嘉慶感覺到了威脅。



嘉慶二年,此時的嘉慶雖然已經登基,但乾隆做為太上皇仍然坐在朝堂之上,國事的決斷大權仍然不為嘉慶所有,可是這個時候的乾隆已經老得連話都說不清楚了,做為乾隆最信任的人,和珅和嘉慶都站在乾隆身邊,和珅不愧是乾隆的心腹,只有他才能明白乾隆說的是什麼意思,因此此時的朝政其實為和珅所把持,當時的人私下都稱和珅為"二皇帝",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從以上這些事情我們可以看出乾隆活著時和珅已經權勢滔天,勢大欺主了,這才是和珅被殺的原由,當然他蒐括的錢財如此之多嘉慶也不可能不動心,只是和權力相比,錢財只是順帶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