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騎兵,為什麼近代拿破崙的騎兵依舊所向披靡,同時代的滿清八旗騎兵就不行?

杜少說歷史


事實上,兩者根本就不具備可比性,因為拿破崙時代的法國騎兵與滿清八旗的騎兵不是一個時代的軍隊。滿清八旗騎兵應該算是冷兵器軍隊最後的輝煌,而拿破崙的法國騎兵,卻是縱橫於步槍大炮時代。無論是戰術方法,還是軍隊性質,以及武器裝備,都有著很大的差距。




我不妨舉兩個戰例,一個是1860年的八里橋之戰,一個是1807年的埃勞戰役戰役。對戰雙方分別是清軍與英法聯軍,以及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帶領的法軍和由俄羅斯帝國的本尼格森伯爵所帶領的俄普聯軍。

這兩場戰役中,清朝的騎兵和法國的騎兵都是各自戰役中的主角,但最終的戰果卻大相徑庭。八里橋之戰,三萬多清軍傷亡過半,而一萬人的英法聯軍只有十二人陣亡。其中一萬多清軍騎兵部隊,根本無法衝破英法聯軍的火力封鎖,造成了單方面的屠殺。而埃勞戰役中,繆拉帶領騎兵,上演了法軍於拿破崙時代最壯觀的一次騎兵方陣大沖鋒,解救了奧熱羅全軍。



同樣是騎兵,為何會這樣?

因為拿破崙的勝利,並不是單純的騎兵作戰,而是各軍種配合的結果。掩護部隊確定敵人地點後,拿破崙以輕騎兵和先鋒部隊盯住敵人,然後以炮兵炸開敵人缺口,騎兵後援部隊便由此缺口擁入,發動猛攻,擊敵於措手不及之中,並追擊逃脫者。



而在八里橋,僧格林沁雖然還有著數萬清軍步兵,但他們裝備的是少數進口和仿製的舊式滑膛槍、自制的本國鳥槍,抬槍,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長矛等冷兵器。

近代的絕對化紀律培養,軍官階層教育程度的提升,戰術的系統歸納和研究,都使得騎兵隊列的密集整齊程度以及騎兵的戰術部署和使用時機達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然了,近代歐洲騎兵所特有的集體衝鋒戰術也是差距的原因之一,雖然曾經這一戰術被蒙古騎兵所破。但由於火器裝備的改良,歐洲騎兵們有了遠程攻擊的能力,這時優勢便再度迴歸。



按照瑞士軍事家約米尼送給俄國沙皇的著作《戰爭藝術概論》中的騎兵理論,更加密集整齊的騎兵隊列必然會打敗相對鬆散的騎兵隊列。無數的戰例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鐵牆式”隊列衝鋒面前,散陣的一方即使有更高強的個人武藝和甲冑防護,也只能被瞬間衝的人仰馬翻。無論是歐洲軍隊之間的戰爭,還是其他各地的戰爭,世界上發生過的所有騎兵戰都符合這一定律。

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各種不同版本的騎兵訓練手冊流行於歐洲大陸,騎兵的作戰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和系統化,18世紀中前期單一的密集線列衝鋒又衍生出了橫隊、縱隊、大步、快步、散陣飛馳等多種變形,其中每一種都有專門對應的衝鋒時機,需要指揮官看形勢把握。




近代的絕對化紀律培養,軍官階層教育程度的提升,戰術的系統歸納和研究,都使得騎兵隊列的密集整齊程度以及騎兵的戰術部署和使用時機達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當地的馬木魯克騎兵在幾百年前曾經數次打敗過西征的蒙古騎兵和東征的十字軍騎士,稱霸北非和西亞,到了18世紀也依然保持著數百年傳承的彪悍尚武的作戰傳統,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世上最好的傳統騎兵之一。



其中有一次,600名馬木魯克騎兵殲滅了法軍的3個騎兵連(300餘人);另一次,900名法國騎兵衝鋒,將數千名土耳其-馬木魯克聯軍擊潰並趕入大海。拿破崙曾在一則日記中描述過馬木魯克騎兵與法國騎兵之間的戰鬥情形:“兩個馬木魯克兵絕對能打贏3個法國兵;100個法國兵與100個馬木魯克兵勢均力敵;300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300個馬木魯克兵,而1000個法國兵總能打敗1500個馬木魯克兵。”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在講法國騎兵的總體紀律戰勝了馬穆魯克騎兵的個人勇武,越是小規模的戰鬥中,個人勇武就越重要,越是大規模的作戰,集體紀律就越居主導性。

這就是為何再槍炮時代,拿破崙的騎兵依舊能夠所向披靡的原因。




事實上,兩者存在的時代雖然有交集,但巔峰時期卻不在同時。拿破崙的騎兵,縱橫歐洲乃是在十九世紀初,而滿清八旗騎兵得輝煌時代卻是在17世紀,即明末清初這段時間。早期八旗騎兵。先後擊敗了蒙古騎兵 ,明軍,其中還包括了關寧鐵騎。這麼說吧,八旗騎兵是將冷兵器玩到極致的,在整個世界,也沒有任何冷兵器部隊的單兵戰力可以抗衡明末清初的八旗鐵騎。

但八旗騎兵和其他八旗軍種一樣,在入關之後,由於階級固化,社會資源被壟斷,八旗子弟逐漸腐朽,這些人覺得自己家裡反正有著固定的收入,於是就每天拿著這些錢去吃喝玩樂,有的甚至把自己的盔甲賣掉去換錢去賭。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世紀,曾經的女真八旗早已不適合上戰場,八里橋上浴血奮戰的乃是蒙古騎兵。

當然了,隨著火器的發展,任何騎兵戰術或者紀律都敵不過子彈,再好的馬也不如戰壕來的妥當。


白話歷史君


雖然同屬騎兵,但是戰術卻相差了一百多年,但如果只是戰術,至少還可以像埃及馬穆路克一樣輸得光榮,但是很顯然,八旗鐵騎的日常訓練也是不合格的。



近代戰術的進化,不只是步兵和炮兵的建設,同樣騎兵的作戰戰術也是有著大飛躍的。近代騎兵是用步兵的戰術,講究隊友之間的協同作戰,這點與傳統騎兵注重個人的騎術與武藝不同。近代騎兵作戰時,儘量保持隊形的緊密,儘可能兩個人打敵方一個人;而傳統騎兵作戰,都會很快分散成一個個小戰團,每個戰團細分都是單對單。


近代騎兵衝鋒時的速度不特別快,注重緊密,經常是膝蓋貼著膝蓋成緊密陣型衝鋒,這種衝鋒方式有個專有名詞:牆式衝鋒。傳統騎兵衝鋒是注重速度,注意保持與戰友的距離避免衝撞。這造成的結果是,近代騎兵與傳統騎兵碰到一起時,經常是兩三個人砍對方一個人。這也是為什麼拿破崙會說一個馬穆路克完爆一個胸甲騎兵,但是三個胸甲就可以和三個馬穆路克打平手,一百個胸甲可以完爆一百五十個馬穆路克。


而反觀八旗騎兵,就是典型的講究技藝的傳統騎兵,靠著精湛的騎射技術和馬上博弈來戰勝敵人。不過入關之後,除了少數關外的駐守八旗,關內的八旗子弟多是沉浸在花花世界中享樂,根本不去操練自己的騎藝,本來戰術就不如人,還不好好訓練,那不被完爆還想咋⊙∀⊙?


火器工坊


拿破崙時代是1810年代,滿清騎兵輝煌的時代是1640年代,兩者相距近兩百年呢,不能稱之為同時代。

但是拿破崙騎兵在後,依然輝煌,這裡也是有原因的。騎兵作戰,需要有相應的戰術理論,拿破崙時代,火器已經比較發達了,尤其是火炮,炮兵與騎兵的結合要比炮兵與步兵結合強大的多,因為騎兵的機動性遠比步兵優越,所以,拿破崙戰術的靈活性就在於他將炮兵與騎兵一起使用,既發揮了炮兵的火力優勢,又發揮了騎兵的機動優勢,再加上法軍武器裝備優良,故而能縱橫馳騁歐洲大陸。

但是清軍就不同了,入主中原的時候發揮過很大作用,那是因為雖然有少量火器,但主要還是冷兵器時代。後來康熙時期,滿清騎兵就開始沒落了,坐了天下就失去了大部分戰鬥力,以至於打仗主要靠漢人。至於同時期的1840年以後,面對外來入侵者,清軍騎兵就更不堪了。

作戰戰術不行,武器裝備不行,人員素質也不行,完全就不是一個時代的作戰方式。就好比二戰時期波蘭騎兵對戰德軍坦克一樣,馬刀砍坦克,後果就不說了。


勤勞的貝貝兔


波拿巴•拿破崙的出現,糸時勢造英雄的時代。他一生戎馬倥傯,叱吒風雲,鐵騎劍指,縱橫歐洲,征戰二十年,一躍為世界第一名將。他用炮兵攻克土倫,一戰成名; 他用騎兵征服歐洲,世界震動。他屢屢獲勝的原因在哪裡呢?

一,擁有先進的軍事思想,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 二,善於機動兵力,長途奔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例如1796年4月9日,拿率遠征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天險,突襲意大利,半月之內六戰六捷,迫使撒丁王國割地求和…再如,1814年2月,奧軍主力與普軍主力分別從塞納河與馬恩河向巴黎進攻時,拿破崙兵寡不能敵,但卻集中兵力利用兩敵軍相隔的弱點,於2月10日全殲普軍一個軍團後,迅速率軍往西,於第二天重創普軍一個軍團。接著在14曰又擊潰布呂歇爾直接指揮的一個軍團。立即馬不停蹄向奧軍主力進攻,在三天之內,打敗奧軍三支部隊,迫使奧軍停戰求和。三,處變不驚,尋找戰機: 拿破崙作戰特點是每每親臨戰場一線,一直注重戰況變化,尋找敵人的弱點,即使面臨失敗也是如此。由於他臨陣冷靜沉著,往往在最後一分鐘,指揮騎兵軍團反擊,近衛軍作後盾,反敗為勝。四,集中使用兵力: 拿破崙會戰貫於將炮兵一部投入作戰,誘使敵人暴露兵力,把大部分炮兵作為預備隊,在關鍵時候,關鍵地點猛擊目標,為騎兵、步兵最後攻擊作好準備。在拿破崙一生大戰中,唯奧斯特里茨戰役是經典中的經典。


楓丹白露211735932


筆者認為,騎兵部隊的戰鬥力集中體現在騎兵隊伍所擁有的集體綜合素質上。眾所周知,騎兵隊伍的綜合素質,應表現在隊伍的聚散戰術快速轉換,機動靈活,英勇頑強等戰術配合運作方面。這是生成騎兵戰鬥力的基礎。一般說來,騎兵在低烈度的戰鬥中優勢十分明顯。如果戰術得當,指揮員能合理組織騎兵力量對敵實施迂迴包剿,猛打猛衝,取勝的概率是很高的,(消耗戰例外。)尤其在追擊戰中,騎兵更是一把利劍所向披靡。所以優秀的指揮員在使用騎兵時是十分慎重的,他會依據戰場地理狀況及戰場情勢變化,適時選擇有益時機令騎兵參予戰鬥。拿破崙是一位傑出的軍隊統帥是一個軍事天才,他目光敏銳,有著超凡的戰爭運籌能力,同時他還兼具著高超的戰場形勢變化洞察力和判斷力,當這些諸多優秀素養轉化為真實戰力時,肯定勝利的天平會傾向拿破崙。然而滿清時代的中國騎兵部隊裡恰恰缺少的正是有著卓越指揮能力的向拿破崙那樣的領軍人物,加之作戰對向意志堅定,作風頑強,戰術成熟,當這眾多因素疊加在滿清騎兵隊伍中時其戰鬥力必然有限,吃敗仗亦在情理之中啦……謝謝!


溫王祥溫玉祥666


拿破崙時期的騎兵運用,差不多也是歐洲戰場騎兵的最後輝煌了。

在歐洲近代戰爭裝備火槍的初期,由於燧發槍裝填慢,精度低,所以騎兵仍有用武之地。甚至為了對付騎兵的衝鋒戰術,長矛兵都還能有一席之地。

而且拿破崙的騎兵是要和火槍兵、擲彈兵、炮兵協同作戰的。和作戰的對手們也毫無代差。

滿清騎兵在清未遇到的是已經放棄了騎兵,並且擁有代差優勢的洋槍洋炮,如何不敗?


難得浮生閒半日


拿破崙的胸甲騎兵是針對當時火槍的性能形成的步兵戰術的缺點設計、運用的,關鍵點在於他了解火槍的性能和戰術運用。拿破崙時代火槍的射擊精度很差,有效射程只有幾十米,在運用騎兵時,拿破崙先用自己的步兵吸引敵人擺成步兵對步兵的隊形,在步兵對射中,造成對方一定傷亡,隊形不整時,再用騎兵衝上去。而清軍上來就是騎兵,人家看見了,馬上組成對付騎兵的隊形,拿破崙的騎兵也沒用。滑鐵盧戰役,威靈頓針對拿破崙運用騎兵的特點,在步兵對步兵的隊形後面,另組成了專門對付騎兵的空心方陣群,結果對拿破崙的騎兵展開了大屠殺。


沉140769451


同樣是騎兵,因拿破崙的騎兵有嚴格的訓練,嫻熟的實戰技木··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有統一協調戰場指揮,有拿破崙卓越的軍事家的親督指揮等…一系列優勢,強勢。

而滿清晚期的八旗弟子,只知坐享勝果,奢靡淫逸,缺少訓練,心懷各異。加上滿清統治者不思進取,閉關鎖國,輕視對槍械武器·火藥的發展製造。亦不瞭解世界各國之先進程度,更缺卓越的軍事人材。所以滿清騎兵的裝備·素質,戰地指揮等皆遠遠落後與拿破崙,更不要說清朝騎兵能所向披靡了。


浩賢2


兩者可比性不大!

首先,軍事統帥沒有可比性!你拿聞名世界的軍事家拿破崙去和誰作對比?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軍隊組織形式不同!滿清八旗騎兵是女真各部落聯盟的產物,如果不是機遇運氣好得不得了——偏偏碰上明末農民大起義(李自成,張獻忠),拱衛京師主力又染上鼠疫!很難想象,滿清能否入主中原……

而拿破崙騎兵是曾經打敗反法聯盟……遠征沙皇俄國的法蘭西精銳……


雲捲雲舒152754837


你在逗我嗎?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軍種好吧。

法國騎兵人家接受的是新式軍事訓練,還配有手槍騎兵,輕騎兵,各種戰術也是經歷過和反法同盟戰爭考驗的。

清八旗多少年沒有打過仗了,戰術老舊,思想落後,武器落後,打打土匪山賊還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