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要廢掉李嚴?

耀華河馬


方圓論壇觀點!

諸葛亮和李嚴本無仇隙。但諸葛亮有才歸有才,但是其為人好權。本身諸葛亮就喜歡掌控一切,自從追隨劉備之後,諸葛亮可謂是軍政大權一把抓。劉備活著的時候自信可以掌控諸葛亮,但是劉備臨死之前很怕諸葛亮會變成權臣,奪了他的天下,所以劉備才會試探諸葛亮對他說,阿斗能扶持就扶持,如果實在不堪輔佐的話你就自己統治蜀漢。看上去劉備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如果諸葛亮真敢表露出一絲的意動,那麼他必死無疑。沒有任何一個帝王會對有心思奪取自己江山的臣子客氣。當然了諸葛亮也是個人精。他馬上對劉備發誓,絕對會忠心輔佐少主。但即使這樣劉備還是不放心。所以劉備把管教劉禪和治理國家的權利托付給諸葛亮,而統軍的權利交給了川蜀派代表李嚴。按理說皇帝託孤一般都需要好幾個大臣,但是當時劉備也突然之間沒有時間召集更多的心腹大臣,所以只能文武分治,讓李嚴和諸葛亮互相制約。


《三國志》《李嚴傳》記載。“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可見,劉備是很器重李嚴的,把他和諸葛亮並列輔政大臣,一文一武,一正一副。劉備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眼光可是很毒的,看人極準,他死前就看出馬謖此人不可重用,後來果然如此。所以,李嚴的本事也不會差到哪裡。


劉禪繼位大封群臣,諸葛亮和李嚴的封賞差不多,都加官進爵封侯,但諸葛亮似乎比李嚴更受劉禪信任,劉禪給諸葛亮開府治事的權利,並且還讓諸葛亮兼任益州牧。這其中差別就太大了,諸葛亮有了開府的權利這就表示諸葛亮獨立自主權利大漲,可以不需要彙報就能單獨處理朝政,簡單的說就是可以先斬後奏。而兼任益州牧又在地方有了勢力,李嚴這下子就更鬥不過諸葛亮了。本來諸葛亮就是個人精,再加上劉禪的偏愛,諸葛亮穩穩的玩死李嚴。

《三國志李嚴傳》記載,後來諸葛亮甚至開始對李嚴的軍權開始下手,而李嚴心灰意冷之下也忘了劉備的囑託,開始消極對抗,但是消極對抗對於諸葛亮來說也是無甚作用。諸葛亮照樣奪取了李嚴的兵權,最後甚至只讓李嚴當個運輸隊長。這下子李嚴更加心懷怨恨了。有一次諸葛亮在外領兵作戰糧草不足讓李嚴運糧,李嚴告訴諸葛亮後勤跟不上讓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無奈只能撤兵回朝,等諸葛亮撤兵之後,李嚴和劉禪告狀誣陷諸葛亮怯戰,諸葛亮隨即把李嚴說無糧要求撤兵的信拿出來給劉禪看。劉禪看後大怒把李嚴貶為庶人發配。


李嚴本來一個才華橫溢之人被諸葛亮逼的走投無路,之後自亂陣腳導致把柄落在諸葛亮手上。李嚴被貶之後,諸葛亮獨掌蜀漢大權。數次北伐,雖說是為了蜀漢的天下著想,但諸葛亮無限制的北伐也確實拖垮了蜀漢。導致後期蜀漢無力和曹魏爭鬥,最終被曹魏所滅。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一山難容二虎,諸葛亮和李嚴沒有私仇恩怨。更沒有為爭權奪利鬥爭的你死我活。

李嚴最早是劉表的秭歸縣令。曹操席捲荊州時,李嚴逃往成都,就被劉璋任命成都令,幹得非常出色。

214年,已經是益州劉璋任命為護國軍司令,率領一支精兵,去抗擊入侵成都劉備,在綿竹打仗,在法正影響下,率軍投降劉備,成為劉備偏將軍。

劉備成都得取勝利後,李嚴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是劉備政權中五人心腹,揚武將軍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興業將軍李嚴。還有劉禪的老師,掛名軍師校尉的諸葛亮,他還沒有話語權。他們一起為蜀漢制定建國章程,治理混亂,法紀鬆弛,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官員隨意作為的不穩定社會秩序,定出《蜀科》成為蜀漢的法律體系的基礎。

劉備去奪取漢中和曹操幾十萬大軍作戰時,死生未卜,成敗難測,國中的強盜馬賊馬秦 高勝等,在郪縣領兵造反,招集隊伍數萬人叛亂,打到離成都不遠的資中縣,勢頭很猛。李嚴不待劉備命令,發兵只率本郡守城的五幹人就主動出擊,鎮壓動亂隊伍,斬殺馬秦,高勝。使動亂者四散逃跑再回家中,又作農民種田去了。李嚴為劉備在後方穩定,保證劉備在前線抗曹,奪漢中之戰的大捷做出貢獻。

不久後,越嶲郡羌夷帥高定,又率領羌人圍攻新道縣。李嚴率軍出擊,馬到成功,高定被打敗後逃走。

劉備漢中大捷成漢中王,回成都後,加封李為輔漢將軍,繼續為犍為太守。是劉備的第一個軍政全權大員。同期諸葛亮只是掛名軍師中郎將。張飛在閬中匯軍時被部所殺,劉備為保證兒子劉禪安全,給諸葛亮一些軍隊為校尉。李嚴不但軍事上主動強勢作為,而且成功多勳有著,吏治上鑿通天社山,修通沿江大道,大興土木,把成都搞得煥然一新,以致吏民樂悅之,也為新成都開拓設想,要建設富裕漢蜀,使漢蜀勝過中原,觀樓壯麗成為第一人間美麗城市的,做了很多蘭圖遠景。

當然因曲高和寡,性情孤傲,難以與人相處。又是在建國初期,和同僚觀點,意見,想法,不和。理想更相去甚遠。大家對他都持反對態度,爭執更多,江州都督楊洪一氣之下辭職不幹 。牙門將王衝更發生打架摩擦,李嚴有軍有權有勢,王衝自知被其所恨,害怕報復被誣陷罪名而叛逃投魏。

李嚴自視甚高,同級的輔匡護軍將軍,地位相等,歲差不多,李嚴也不去主動與他來往。雖是蜀國早期支柱之一。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

劉備伐吳,在夷陵之戰中,指揮錯誤,將土消積作戰,麻痺大意。被青年少將陸遜一戰全殲,劉備隻身逃回永安。先將李嚴召來永安宮,任命他為蜀漢劉備以下,萬人之上尚書令。必有將國家大事給予意思。

可惜是心高意遠的李嚴,被二世祖劉禪堅決不同意。劉禪直接不同意劉備安排,讓自己老師諸葛亮成為自己首輔,並軟磨硬泡把一切權力都讓劉備給了諸葛亮。

劉備重病身衰,由著劉禪去想去做,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不能不說劉備還是把權力重點,放在李嚴身上。亂世軍權,重於政權。李嚴是讀書人,劉備封他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卻沒有給諸葛亮加爵封侯有假節。李嚴的都有先辦後奏的權力。這些權力都給了李嚴。

諸葛亮的權力,是劉禪為他要來的。劉備安慰他說“你的才能是此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喝盡股肱的力量,報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見劉備說諸葛亮才能十倍於曹丕,就是虛的。當時並不看好諸葛亮。給李嚴都實實在在真權實惠。給諸葛亮“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只有“政事“。可惜李嚴比諸葛亮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有權不會用,被困在永安五年。使諸葛亮不但政治勢力強大起來,而且有了自己一支軍隊無當軍,不論政績還是名譽。都遠遠超越李嚴,在國內外有了相大的影響力。辦好和吳國聯盟,定平國內叛亂,理順上下關係,把國家大權實握手中。

李嚴這時才能想起自己的治國能力,要和諸葛亮比比治理地方能力,要求給自己分裂巴州,讓自己能力得以發揮使展。以圖東山再起,並把迷昏湯給諸葛亮喝,要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企圖捧殺諸葛亮。

被諸葛亮識破,加以駁斥,沒有給他巴州刺史,卻讓他鎮守漢中,李嚴也推脫不去。二人開始鬥智鬥法,逐漸形合影離,諸葛亮在李嚴的同鄉,尚書令陳震提醒下,李正方”腹中有鱗甲“,心術不正,耐製造事端。要諸葛亮早早收拾李嚴以防後禍。諸葛亮“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以其人之道,制其人之身也來捧殺。

二三O年在曹魏大司馬曹真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安康,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赤坂。連天大雨三十餘天。諸葛亮上表李嚴為驃騎將軍,趕赴漢中去阻擊曹真,又表其子李豐,接替都督主江州防務。

曹真因為連天大雨魏軍撤退,諸葛亮確使從漢中調走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於陰溪(武山西南)蜀軍大捷。諸葛亮還又把政事,交給李嚴以中都護辦理丞相府事務。暗中卻收集李嚴言行。準備財料到時一擊將李嚴徹底擊垮。

二三一年春天,諸葛亮再次率大軍攻祁山,開始以木牛運輸(滑輪索道運輸)進行北伐。曹真死了。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迎戰諸葛亮,諸葛亮搶先到魏地,割麥於上邽(天水縣)。司馬懿追遂諸葛亮至滷城,掘深溝為營自守。沒有交戰。有了畏蜀軍如畏虎的名聲。(《資治通鑑》說蜀軍勝斬魏三幹人,《晉書》則魏軍勝,俘獲斬首數萬人。《三國志》兩種說法均無)。

李嚴以天下大雨,運糧不濟,要求諸葛亮還師。張郃追諸葛亮兵至木門時中箭身亡,從實際講,諸葛亮割了天水的小麥,軍中暫時並不缺糧草。後方大雨連天,供應不上糧草是實際但軍中不缺糧草。李嚴聽說軍隊已撤退。根據前線回來帶回小麥情況說。”軍糧充裕。怎麼又退軍呢“用意很明顯,是司馬懿己經吃了敗仗,斬了主力軍張郃大將,又能奪取更大勝利,司馬懿也己經缺糧缺草,又是蜀軍在本土作戰,奪取大捷不是沒有可能,說“軍隊偽裝撤退,其實是用來引誘敵人,好其決戰“的時機。明顯是諸葛亮指揮不利,延誤戰機的大錯誤。

諸葛亮早就抓住了李嚴,督辦根草不力的責任,又有參軍孤忠,督軍成藩傳話諸葛亮讓他撤軍,將李嚴的前後書玩原本手跡遞上劉禪,使李嚴的錯誤和矛盾一下子暴露。加上李嚴結巴,辭窮理屈,只得底頭。

被諸葛亮以李嚴本性只為榮譽利益,哪料到他競然存有顛倒是非之心,以到如此。如果這種搞些小恩小惠,心思著家,只想平穩處世求名,不大憂慮國家大事的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將導致國家的禍敗。廢李嚴為民,流放樣潼郡。李嚴生不逢時,和諸葛亮一心要北伐的心意,建功立業格格不入,他是建設管理美好國家的人,有真才實學的人才,並不是真要爭權奪利的人,如果劉備給得那實權應用得當,以諸葛亮當時校尉官位,能再造蜀漢,李嚴更有實力能力成就偉業,可惜他不被諸葛亮所用,反被諸葛亮壓制 ,無法實展真才,理想能力被埋沒。

諸葛亮和李嚴的鬥爭,代表著蜀漢兩種思想。以軍事強國和經濟強國路線鬥爭,雙方的矛盾是可以調和的,可惜劉禪獨信諸葛亮,都是為了國家。並不是為個人利益,當諸葛亮為了徹底打敗李嚴,作準備,用手段,放棄同司馬懿的軍事鬥爭 ,大不應該的,當蜀漢軍帶回大量小麥,李嚴說糧草充足為什麼退軍也是真實,責難諸葛亮遺誤軍機擔誤大捷機會是正確,可是劉禪信認老師。使諸葛亮打擊李平的陰謀得以實現。可惜蜀國沒有李嚴的邦助。諸葛亮被活活累死了,諸葛亮死在戰場,使兩人心結再難解開心結,李平等待重新為國立功建業的機會也沒有了,內鬥外戰使蜀漢元氣大傷,劉禪終究是投降滅亡下場。兩個孤獨人本原都能有精彩年華,偉大人生的人,卻沒有幹出驚天動地偉業,他們內鬥中耗盡自己生命,也使國家動盪不安。人才受屈。







ww3721王建文


按照三國演義裡的情節,因為李嚴記恨諸葛在蜀漢政權的權貴,所以對於諸葛北伐處處刁難,最終是李嚴的兒子出面為諸葛解圍。這是演義裡面的故事,至於諸葛為什麼要殺掉李嚴,我認為這是諸葛深思熟慮之後的言行,這種言行就是為了蜀漢集權,因為劉備託孤給了諸葛和李嚴,一樣李嚴能在政權上監控李嚴並意味深長的告誡李嚴不要與諸葛作對,之所以這樣告誡李嚴,是因為與諸葛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劉備深知,諸葛的心機,李嚴絕對不是對手,就怕他離世之後,李嚴遭到諸葛算計。可李嚴偏偏不聽,非要爭權奪位,最終被諸葛抓住把柄,削除了一切權利。而諸葛之所以把李嚴削職為民也是為了政權的統一集中,不讓別人插手蜀漢政權,而恰恰正是這種結果直接導致了蜀漢之後沒人才(文才,武才)都沒有的悲劇。諸葛先是殺了關羽(見死不救唄),又殺了馬謖和龐統,而後又斬了魏延,雖說不是直接,但與其絕對有關係。待整個蜀漢大權全部落入諸葛手中後,雖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也事無鉅細一把抓,自然導致李嚴的嫉妒和憎恨,假如李嚴掌權,蜀漢政權也許會繼續保存下去甚至一統三國。

以上都是三國演義情節推論,與真實歷史無關,請大家見諒!




子夜zy


我們知道,劉備在夷陵之敗後,退守白帝城,不幸染上重病,劉備的託孤大臣有兩位,一個是諸葛亮,另外一名就是李嚴了,劉備託孤諸葛亮我們好理解,因為像關羽、法正,張飛,馬超,他們都不在了,只剩下諸葛亮這個重量級的大臣了。

也許會有人說不是還有趙雲嗎?趙雲顯然不夠資格,因為趙雲主要是做為劉備的禁衛隊長存在的,他還不夠託孤大臣的級別。那劉備為什麼還要安排李嚴這個副手呢?難道是因為劉備對諸葛亮不信任嗎?是故意安排李嚴來牽制諸葛亮嗎?

其實並非如此,如果只是單純的託孤大臣,比如曹丕留給曹睿的託孤大臣是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這裡面有兩個宗室,有兩個大臣,是能起到互相牽制的作用,但是劉備安排李嚴並不是這樣打算的。

這個可以從劉備對諸葛亮和兒子們(包括劉禪)說的話可以看出來,他對諸葛亮說,如果阿斗可以輔佐,那麼你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不行,那麼你就取而代之,這個是千古君臣相知的典範,劉備瞭解諸葛亮,諸葛亮也瞭解劉備。

劉備並不是在試探諸葛亮,他是真心這樣想的,而諸葛亮不是其他人,他不會像劉備這樣說的做,否則以諸葛亮的能力和威望,取阿斗而代之,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這個比司馬家要取代曹魏要簡單多了。

劉備安排李嚴,確實是想讓李嚴幫助諸葛亮,而李嚴是個有能力的人,而且還是以前劉璋的重臣,劉備這樣安排,有助於協調荊州集團人員與原來益州集團的人的關係。

可是李嚴不甘如此,他不想只做諸葛亮的副手,他想與諸葛亮分庭抗禮,比如諸葛亮想北伐的時候,他就提出要分出五個郡做為巴州,由他擔任巴州刺史,他就是想將益州分成兩個,由他管一個。

曹真攻打漢中的時候,諸葛亮讓李嚴帶兵增援漢中的時候,李嚴又藉口說司馬懿已經開府了,諸葛亮沒辦法,只能讓李嚴擔任驃騎將軍,還讓李嚴之子李豐督江州,李嚴這才答應北上。

按諸葛亮的想法,只要李嚴能夠支持北伐,那麼他是不跟李嚴一般見識的,可是李嚴在督運糧草上面不力,還撒謊讓諸葛亮撤軍,還把這個鍋甩到諸葛亮身上,變成了諸葛亮作戰不力撤軍的假像,諸葛亮忍無可忍,聯合了百官將李嚴給罷黜了。

李嚴就是太過自負,這一點跟魏延、關羽十分相似,他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也不能端正自己的態度,置蜀漢的利益不顧,一心只為自己的私利,這樣的人,被諸葛亮廢掉,那是很正常的,其實,諸葛亮是十分愛惜人才的,只要李嚴不胡作非為,那麼諸葛亮是有可能讓李嚴接替他的。


歷史簡單說


母門知道,劉備在公元221年稱帝改元章武,章武三年劉備永安託孤諸葛亮後,隨即駕崩,這就是是著名的永安託孤,而永安託孤也是三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他把蜀漢政權一分為二,前期領導人是劉備;後期,以諸葛亮為核心政權代表。而這個節點就是永安託孤。但是問題就出在這個託孤上,《三國志-先主傳》說的很清楚“先主病篤,託孤與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好了,劉禪繼位後也確實貫徹了他父親的遺言,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府治事,領益州牧。(也就是說劉禪把蜀漢的大權全交給了諸葛亮)封李嚴度鄉侯,賜尚方寶劍、宮廷侍衛長,然後又升為前將軍,榮耀可見一斑,看上去步步高昇,但是劉備遺言還有一句“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針永安”。這就很明顯了,雖然李嚴和諸葛亮並受遺照,但是諸葛亮在內,一切大小事務都他一人說了算,李嚴卻在外,長期不在權力中心的李嚴,一句話插不上,也就慢慢的被諸葛亮邊緣化了,由於他遠離朝廷,一不能輔佐天子;二不能舉賢社稷;三又不能入朝理政。就此為李嚴後來的敗北也埋下了伏筆。那麼你會說了,那這排擠李嚴不是劉備安排的嘛?那跟人諸葛亮有啥關係!是的,諸葛亮是領會了先主的意圖貫徹執行的,更何況為了蜀漢的政權,為了克服中原匡扶漢室,諸葛亮也不得不這麼做。為什麼?我給你解釋一下你就明白了。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是由三股政治勢力組成的。一坐地戶,也就是原來益州的官僚和本地豪強組成的,也就是“益州集團”。二劉璋的人,隨劉璋進益州的老部下,“東州集團”。三就是追隨劉備來益州的人,“荊州集團”。本來劉備妹來的時候,東洲集團跟益州集團就水火不容,現在劉備來了,這倆哥們互相有矛盾不說,跟荊州集團也相互不服氣,這可就熱鬧了,劉備這皇位屁股還沒坐熱乎膩就一命嗚呼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劉備要託孤李嚴為副的原因。李嚴原為荊州劉棕手下,曹操南下李嚴投奔了劉璋屬於東洲集團,劉備來了又是李嚴提前向劉備獻媚投降了劉備,那麼不難看出劉備留下來的政治遺囑就是,拉攏東洲集團用這既屬於新人又屬於老人的集團來打壓益州集團的坐地戶,用李嚴來調和東洲集團、益州集團、荊州集團的矛盾,當然了荊州集團是政治的主體,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上幾次北伐也是諸葛亮搶李嚴兵權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掀起北伐戰爭從而消除和打壓異己,諸葛亮的丞相位置也未必能坐的陣麼穩當,所謂的借力打力也不過如此罷了。那麼李嚴是如何掣肘諸葛亮的呢?蜀漢建興五年,當時魏國曹睿已經繼位,諸葛亮準備被罰,要調李嚴的兵,李嚴這時候提出劃出五個郡建立巴州,他擋刺史。建興八年,諸葛亮西出祁山準備讓李嚴鎮守漢中,李嚴趁機提出司馬懿等人開府治事的原因,實際就是借事說自己想要開府,你既然要分地對抗中央,開府挑戰相權,那好吧!作為諸葛亮這種不容大權旁落的人怎能容你,最後罷黜了李嚴,然而解決李嚴也是為了一勞永逸的平息蜀漢內部三方矛盾的切入點,從今以後只有荊州集團的政治背景立足與主要位置,其他個派系已經被邊緣化。好了,大體就是這意思,具體事件可以去百度查找相關資料再看一下。




地中海的蔚藍29395427


權力之爭,李嚴玩不過諸葛亮,所以就被打成反革命。


老林230627576


確切的說,不是殺死,只是廢,平民一個,劉禪的聖旨諸葛亮的意思,公元234年,諸葛亮歸天,李嚴也跟孔明走了!


人間正道陳德立


旨在大權獨攬,創立一個出將入相的驚世奇才,臥龍形像。實際卻得其反,一自稱管樂之才有嗎?自吹三分天下,幹嗎六出祁山呢?三內相外將處處逞能結果三國率先滅亡。這樣的文武接班人和無能子嗣實在於立德立功立言大打拆扣。羅貫中為了高額版權費而鼓吹不已,與實際大相徑庭。


蕭湘居士__


李嚴,自己有了想法,想要分權唄,還有一方面諸葛亮要廢李嚴在益州世族面前立威。震懾這些地方世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