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為何踢死自己的兒子?

秉燭讀春秋


在清朝歷史上有一個皇子的死法最為奇葩,他也是唯一一個被踢死的皇子,他就是道光皇帝的長子奕緯。

道光皇帝的長子奕緯,是一位婢女所生身份十分的低微,在道光還沒有登基之前,他就十分不喜歡這個孩子,但是他的父親嘉慶皇帝,聽說有了一個孫子,便將這位婢女封為了道光皇帝的側福晉,但是即便是如此他也不喜歡這個兒子。


在道光皇帝登基之後,也許是因為皇長子的緣故,道光皇帝也對奕緯的學業十分看重,所以也給他安排了一些名師去傳授學業,但是奕緯憑藉自己是皇長子的身份,有點囂張跋扈看不起人,做起事情來不知道收斂。


再一次學習過程中,或許是奕緯受到了老師懲罰,他便口出狂言說:“等我當上了皇帝,我便殺了你”,誰曾想到這位教書先生便將這件事情告訴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大怒,便將皇長子奕緯喊過來訓話,道光皇帝因為怒氣的緣故,便一腳踢到了奕緯十分敏感的部位,並且連踢了好幾腳,可就是不起眼的幾腳,會為後來皇長子的死有很大的緣故。

在皇長子奕緯受到責罰後回家,過了沒幾天他就得了重病,最後不治身亡,道光皇帝也對此感到十分的內疚,便把他封為隱郡王,也算是對他的補償吧。

皇長子奕緯的死法很是奇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歷史小呆呆


道光十一年四月十二日,公曆是1831年,道光皇帝的長子奕緯逝世,至此道光皇帝膝下三子全無,萬里江山後繼無人了!

奕緯出生在嘉慶十三年,是爸爸道光和手下的使喚丫頭“私通”生的,這本來是偷偷摸摸的事,奕緯一出生事情就徹底瞞不住了。



道光羞愧的簡直無地自容,自己苦心經營多年“循規蹈矩”的形象因此頓時化作烏有,一想起來就氣不打一處來。但是卻樂壞了爺爺嘉慶皇帝,爺爺做主封奕緯媽媽那拉氏為側福晉,還在六十大壽的時候賞了奕緯“貝勒”的爵位。


但是那拉氏從此再沒生育,很顯然道光對奕緯的出身耿耿於懷,再不親近那拉氏了。道光也因此一直對這個兒子不上心,疏於管教。奕緯自己也不爭氣,史書記載他“舉止粗俗,言行不見,學習也不用功”。

可是在道光九年開始,道光突然重視起這個大兒子來,不僅經常過問他的功課,還命令老師對他要嚴格要求。原來道光的次子奕繼、三子奕綱全都相繼夭折,奕緯成了獨生子。但是誰能想到,這帶給奕緯的不是福而是禍呢?


一天,奕緯的功課又沒達到老師要求,老師就對他說:“讀書才能明理,明理方可治國嘛。”話裡話外似乎在暗示著奕緯以後可能繼承皇位當皇帝。突然,奕緯臉色一變說了一句狠話:“我要是當皇帝先殺你!”老師被奕緯這句話嚇得目瞪口呆,然後哭著把事情報告給了道光皇帝。

道光聞聽大怒,於是親自動手打了奕緯20大板。

打完之後道光還不解氣,又踢了奕緯幾腳,據說有一腳踢在奕緯要害部位上,奕緯由此受傷,經醫治無效,最終英年早逝,結束了他作為皇子悲劇的一生。

奕緯死後,道光贈給他“隱志”的的諡號,這明擺著不是一個好諡號,看來直至奕緯離世道光都對這個兒子沒有絲毫好感。


曉史才能明事


大家都知道道光皇帝旻寧是鴉片戰爭失敗的當事人,也是嘉慶皇帝的兒子,更是清朝開始徹底走向衰落的開始。實際上,大家不知道的是道光皇帝這個苛薄寡恩的帝王,親自踢死了自己的兒子。這是為什麼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兒子的母親出身低微,和她生下了孩子,在那個講究門第的時代,道光感覺丟了自己的臉。

道光皇帝的童年是比較幸福的,爺爺乾隆皇帝晚年寵愛,父親嘉慶皇帝也喜歡,15歲就娶了老婆鈕祜祿氏。而道光由於身處和平年代,性格中規中矩,一直是乖乖孩子的形象。可惜,有了嫡福晉,卻管不住下半身,一時按耐不住,就首先和王府的丫鬟那拉氏生下了孩子。嘉慶其實也沒覺得怎麼樣,但是敏感的道光卻認為丟了人。生下的這個孩子就是愛新覺羅·奕緯,從小就沒有父愛,性格比較野蠻,缺乏教養,道光基本上也不喜歡,放任自由。

後來,道光可能是良心發現,也可能是自己後來生下的幾個兒子先後夭折,才想起了可憐的那拉氏和嬪和兒子奕緯,就親自開始管教。沒有感情基礎,加上這個孩子性格確實野,不好好讀書,只知道玩耍,道光很生氣。

有一次,奕緯罵自己的師傅,說如果當皇帝的話就殺了你。小孩子的話本來不必當真,但是師傅卻去告狀了,哭著說自己委屈,孺子不可教也。道光聽到後憤怒不已,就狠狠踢了他一腳。沒想到踢中了下體要害,奕緯沒過多久就死了。道光皇帝當然是後悔莫及,但是隻能哭了一場,也沒有什麼辦法。不久,追封奕緯為隱志郡王。



道光皇帝就是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為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上位的皇帝,為嘉慶皇帝第二子。

旻寧在位展示了滿清男兒的血性,他整釐鹽政,疏通海運,武力平定張格爾叛亂,明文規定嚴禁鴉片,帶頭厲行節儉,而且勤於政事;但其天資有限,清朝延至他時,社會弊端已積重難返。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他一蹶不振,苟安姑息,而內憂外患日益加重,清王朝陷入危機。

這哥登基之後,對嫡長子身份的奕緯學業很重視,遍請天下名師,為其傳授學業,但由於奕緯長期養尊處優,不免趾高氣揚,囂張跋扈,目空一切.




有一次,他的老師見他心不在焉,就耐心地開導他:“阿哥好好讀書,將來好當皇上”,有激勵奕緯繼承大統的意思;奕緯心有靈犀,但卻說出了喪心病狂的話:“要是我將來當了皇上,第一個先把你殺掉!”


這位耿介而忠誠的先生,如實地向道光皇帝陳述了這一幕;道光勃然大怒,對奕緯咆哮如雷,並在盛怒之下踢了奕緯幾腳,不成想傷及了他的命根子,過了幾天便不治身亡;道光皇帝追悔莫及,感到十分的內疚,便追封他為“隱郡王”,以彰顯自己的內疚心情!


希望星晨58298869


道光為何踢死兒子?

這也是亇偶然,原來只是一時生氣踢了一腳,不料這一腳踢的太重了,就要了兒子奕緯的命,過程是這樣的:

奕緯是道光的長子,嘉慶的孫子。,道光的皇二子和三子都因病早夭,只剩下了一個長子奕緯,祖輩父輩都對他寄予較高期望。

奕緯並不是皇后生的嫡子,但是是道光唯一的一個兒子,自然也就成了繼承人,道光對奕緯期望甚高,可是這個奕緯偏是亇弱智,舉止輕佻,又厭學,性格又極蠻橫,等到十四歲給成了親,就更不願讀書了。有一天,老師勸其好好讀書,以便將 來能更好的治理天下,可是這個奕緯卻叱責起老師來,說:“我做了皇帝,第一個要宰的就是你!”老師吃驚,即將奕緯原話,跪告道光皇帝。道光皇帝聽了非常生氣,命人把皇子奕緯叫來,奕緯跑過來後,剛備跪下請安,道光皇帝不等其說話,站起來就是一腳,這一腳剛好踢中奕緯的下身,奕緯當場就倒下不省人事,隨後太醫們經過幾天急救,奕緯還是死了。可見道光當時之憤怒,腳下用力之猛。同時也可看出,道光皇帝對傳統的儒家思想,師尊禮儀看的十分重視,對兒子違背師道尊嚴是極其痛恨的,下了重手。自然,作為父親道光對兒子的死還是很痛心和後悔的。

據有關史料記載 ,一次,道光路過武英殿西邊的斷虹橋,橋上有一排形態各異的石獅子。其中有一個小獅子,一手放在頭上,一手護在兩腿間,表情極其痛苦。道光帝由此想到奕緯,不忍再看下去,便讓近侍用紅布將那獅子包裡住。可見道光對他那一腳的悔恨。

讓道光皇帝比較欣慰的是,在奕緯被踢死了之後的兩個多月裡,有兩亇妃子,又出生了四皇子,五皇子。其中四皇子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



李伯禺


愛新覺羅.奕緯,道光皇帝長子,他的死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被道光皇帝一腳踢死的。那道光皇帝為何踢死自己的兒子呢,個人覺得有幾個原因。

首先道光皇帝不喜歡這個兒子,這是顯而易見的。道光皇帝是一個循規蹈矩又注重形象的皇帝,在登基前因臨幸一個端茶倒水的宮女生下這個兒子,古代不僅有母以子貴,也講究子以母貴,何況道光並不喜歡這個宮女。生母地位的低微讓道光不僅不注重這個孩子,更覺得他的出生毀了他一直以來循規蹈矩的形象,因此,可以說這個孩子是令道光厭惡的。所以道光在登基後,給所有人封號,唯獨這個孩子仍然是多羅貝勒。

道光皇帝在後期又開始重視這個孩子教育,並不是他突然轉性喜歡這個孩子了,而是他的其他兩個兒子相繼夭折,他不得不培養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吩咐大臣用心教導。可奕緯頑劣習氣已經養成,對道光的突然重視不僅不感恩,對能夠繼承皇位又有點勢在必得的張狂。在一次上書房面對師傅訓誡時,對師傅直接說出“等我將來當了皇帝,便殺了你”。

道光聽到此事後,一方面有對這個孩子本來的厭惡,一方面又恨鐵不成鋼,更何況奕緯說的話可以說是挑戰了道光作為皇帝的權威,他盛怒之下便一腳踢向這個孩子。而奕緯長期受到冷遇不敢反抗,又驚又怕下便一命嗚呼了。


都付笑談中01


作為父親道光為何如此殘忍?踢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奕緯?


事實上道光並不是故意踢死自己的兒子奕緯,本想把奕緯培養成為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可是恨鐵不成鋼,一氣之下道光使勁踢了奕緯下部一腳,沒想到沒過幾天自己的兒子便駕鶴西去了。道光當時追悔莫及、痛徹心扉。

奕緯是道光的第一個兒子,年輕時候的道光風流成性,有一次道光無意中被一位面容好看的宮女吸引,於是道光便寵幸了這名宮女。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就是自己這麼一次寵幸,結果這名宮女便懷孕了,最終生下了奕緯。

道光並沒有因為奕緯的出生而感到初為人父的快樂,反而感到羞愧地無地自容。

雖然道光因為這個兒子的母親身份低微,只不過中一個端茶倒水的宮女,對這個兒子充滿了嫌棄。但是道光的父親嘉慶卻因為奕緯是自己的第一個皇孫而對其百般喜愛,不久便冊立奕緯的母親為側福晉。

道光九年,原本擁有三個兒子的道光,偏偏這一年道光的另外兩個兒子奕綱和奕續相繼死去,奕緯成為道光唯一的兒子。

奕緯成為道光唯一的希望!道光對這個兒子開始重視起來,經常對奕緯噓寒問暖。希望把他培養成才,將來好繼承大統。

可是由於道光多年對奕緯漠不關心、不聞不問,現在的奕緯已變成一個頑劣成性、放蕩不羈的少年。

於是道光便把奕緯安排在上書房讀書!還特地為其請了最好的老師。老師也不負眾託,對奕緯的管教可謂是嚴於律己、正己守道。奕緯對這個老師是咬牙切齒、深惡痛絕。

奕緯一不做二不休躺在家裡乾脆不去上課了!老師跑到奕緯家中對其百般勸導,奕緯不勝其煩,便嚴肅地對老師說:將來我做了皇帝第一個把你殺了!

老師聽完魂不守舍!於是趕緊跑去道光那告狀順便請求把職務辭了。道光聽後惱羞成怒、火冒三丈,趕緊派人把奕緯叫來。


奕緯一來還沒開口說話道光便一腳踢過去,不巧這一腳正中奕緯下生,奕緯慘叫一聲,捧著肚子暈了過去。御醫幾次搶救無效!幾天後奕緯就死了。


奕緯死後道光悲痛欲絕!給奕緯上諡號“隱志”以表達自己悔恨之情。

咸豐繼位後追封奕緯為“多羅郡王”,還把永瑆的曾孫過繼給他。


燃燒你的夢15359


道光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十二帝中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在他26歲還是皇子時幹了件丟臉的事,他和府邸中一名端茶倒水,地位卑微的丫鬟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後來被他一腳踢死的皇長子奕緯。


由於奕緯的母親身份低下,讓道光帝丟盡了顏面,所以對這個兒子從小就不怎麼待見,在他身邊玩的時間稍長些心裡就煩,要趕他們母子離開,有一次奕緯的大伯來看望他們母子,因為事先沒有和道光帝打招呼,惹的他不高興,也就沒給奕緯的大伯好臉色看,奕緯就是在這種缺乏父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因為不待見,不重視,不關心,奕緯從小就養成了沒教養,貪玩,不愛學習的壞毛病。

道光帝總想造出“根正苗紅”的接班人,無奈生育力低下,自奕緯出生後一直無子產出,直到44歲才得次子奕綱,滿心的歡喜換來的卻是失望,奕綱只活了一年多點時間就夭折了,道光帝再接再勵,二年後又盼來了三子奕繼的出生,這次奕繼只存活了幾個月,這讓道光帝開始為皇位的繼承人隱隱擔憂了,想想自己都46歲了,今後還能不能生出皇子來是個未知數,就是生出來能不能活下來更是讓人存疑,道光帝就是在這種焦躁不安的思慮中又過了兩年多,他想了又想,思了又思,奕緯畢竟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實在沒辦法,以後就把皇位傳給他吧。


道光帝是在心裡暗暗地下的決定,但觀察到奕緯武的還算可以,無論騎馬打獵,舞槍弄棍都不錯,唯獨文的方面不行,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都需修練,特別是文化方面,必須加強教育,督促學習,以便以後放心地將皇位傳給他,於是道光帝遍尋名師,準備把奕緯培養成文武兼備的好皇帝。

此時奕緯並非是小小少年,各方面還可塑造,他已是24歲的青年人了,性格早以定性,要想重新培養談何容易,他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見,他的心裡是明鏡似的,非常清楚“我就因為母親出生卑微不受待見,所以一直以來和皇位無緣,如今父皇生不出小皇子來才開始重視我,皇位也輪到我了,學習不學習都一個樣,只要沒有父皇的嫡子出生,我就是未來的皇帝了”,所以他沒有危機意識,也根本沒把學習當一回事。

有一次老師叫他背課文,他背了幾句就背不下來了,他說他忘了,記不起來了,老師叫他抄寫一遍加強記憶,他寫了幾個字就不耐煩了,起身就要走,老師見他要走,便嚴肅地批評他“您將來是要做皇帝的,不好好學習,今後怎麼治理天下?如何有能力管理好國家?”奕緯聽後勃然大怒,指著老師的鼻子就罵道“你這個臭儒算什麼東西,竟敢在我面前指手劃腳,以後我當了皇帝,第一道聖旨就先殺了你”,說完揚場而去。

老師不知是氣的還是嚇的,立馬跌跌撞撞跑到皇帝面前告御狀,道光帝聽後暴跳如雷“皇家歷來尊師重教,如何出了這等孽子,還不把孽子給我找來”,當宮中太監把弈緯找來時,奕緯自知闖了禍了,戰戰競競不敢直視父皇,道光帝對奕緯是一頓訓斥,越想越氣,越說越火,上前就是一腳,沒想到這一腳踢到了奕緯下身要害部門,奕緯當即昏暈了過去,道光帝開始還以為是裝的,仍然訓斥不斷,後來看看奕緯躺著不動,才知事情不妙,趕緊宣太醫救治,可是太醫也無力迴天了,沒過多久奕緯就去世了。

雖然奕緯不好好學習,又對老師說了不該說的話,但道光帝並非是真想弄死奕緯,只是一時急火攻心,踢了一腳不該踢到的位置,可能用力也過大了些,這些都是失誤。


自從奕褘死後,50歲的道光帝迎來了生育的高峰期,當年皇后就生下了奕詝,也就是後來的咸豐帝,不久又連生五子。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道光十一年,從紫禁城的高牆內院中傳來了一個噩耗---皇長子奕緯歸天了。竟然是被自己的父親踢死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孩子不聽話,父母一時氣急動手教訓他們,似乎無可厚非,尤其是處於十多歲青春期的孩子最難管,厭學叛逆的比比皆是,而對於已經24歲的皇長子奕緯來說,道光帝也是恨鐵不成鋼,本想好好的教訓一下他,沒想到一記窩心腳當場要了兒子的命,他也是追悔莫及啊。


奕緯生於嘉慶十三年,他的母親原是宮中一名普通的宮女,被道光帝寵幸了一次就中了槍,生下王子後,母憑子貴,被冊封為側福晉,這也是皇位繼承人旻寧二十七年來的第一個兒子,旻寧非常高興,也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

旻寧二十七歲得子,這無疑也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因此旻寧要對他重點栽培,他請來名師教奕緯讀書,因材施教,可這位皇長子生就的體格健壯,他酷愛習武,精通騎射,經常隨他爺爺嘉靖帝一起行獵,就是不願意讀書,學習成績那是一塌糊塗,他壓根兒就不是讀書的料。


奕緯後面有兩個弟弟都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他雖說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但他是道光帝身邊唯一的兒子,順理成章就是好玩繼承人,可這個奕緯似乎是天生的孱弱和智力平庸,讀書方面一點上進心都沒有,道光帝也由開始的滿懷希望要把他培養成接班人,逐漸慢慢的對他失去了信心,一個無學不術的人將來怎麼能夠成大任,道光帝為此傷透了腦筋。

在奕緯十四歲的時候,就給他成了親,可這小子讀書讀書不行,生娃生娃也無用,幾年下來沒有為皇家留下一兒半女,道光帝著急啊。
到了十七歲奕緯就要去上書房讀書了,一去了就成天的想著玩,根本靜不下心來讀書,而且脾氣還特別大,幾個老師成天也是戰戰兢兢的得罪不起啊。

幾年過去了,奕緯都是來混日子,不是睡覺就是大鬧,總是讀不進去書的乾脆破罐子破摔,也沒人敢管他。

道光十一年的一天,奕緯又來到上書房,這位天性好動,精力旺盛的皇子,一副在書房一分鐘也待不下去的樣子,這時教書師傅嚴詞厲聲地教誨他“大阿哥,你現在必須端正態度,好好讀書,只有把書讀好了,將來才能當一個好皇帝,”。

聽到師傅在教訓自己,奕緯更是坐不住了,他指著師傅惡狠狠地說“我做了皇帝,首先就要把你殺掉”。


聽到這話師傅們嚇了一跳,也就沒有心思再教書了,師傅便把情況如實地奏報給了道光帝,道光帝聽後火冒三丈,那一句狂妄之言確實激怒了他,他對這個兒子瞬間由失望變得憤怒、厭惡了。

於是道光皇帝立馬派人叫來奕緯當面訓斥。


當奕緯低著頭剛要下跪請罪時,道光皇帝再也剋制不住胸中的怒火,一腳踢向了面前的兒子,不巧這一腳正踢中兒子的下身,只聽得奕緯一聲慘叫,捧著肚子昏了過去,御醫幾次搶救無效,沒幾天奕緯就死了。

因誤傷導致兒子的死亡,道光皇帝后悔莫及,悲傷不以,他給兒子上諡號“隱志”,以表達自己的悔恨之情,為自己的一時衝動深深的愧疚。


好在奕緯死後不久,又添了皇四子,皇五子,皇四子咸豐繼位後,追封這位兄長為“隱志郡王”,因為奕緯沒有子嗣,咸豐皇帝便將乾隆皇帝十一子永瑆的兒子過繼給奕緯,這樣奕緯也算是後繼有人了。

雖然道光皇帝明知兒子奕緯並非將來繼承人的最佳人選,但是作為父親,他還是竭力想要教導奕緯成人成才,但可惜奕緯資質太過愚鈍,加上脾氣太差,才致使道光皇帝一氣之下提示了奕緯,而後道光皇帝將皇位傳給了咸豐,本指望皇四子能夠做個明君,誰料咸豐也是個不成器的庸才,由此可見,清朝後期的皇帝都是些廢人,氣數已盡,滅亡是在情理之中的。



遺產君


這位皇子是道光的長子奕緯,卻不是嫡長子,後來他還做了皇太子。奕緯的一生充滿了意外——他生得意外,他當皇太子也是意外,就連死也是意外!福垊從老太監那裡得知踢死奕緯的原因,這個後面我們詳細再講。

生得意外

輝發那拉氏

奕緯的媽媽輝發那拉氏是個格格,這個格格一點也不高貴。因為格格在這裡的意思不是公主而是藩邸格格。藩邸格格也叫使女、官女子就是皇子或皇太子的小妾中的小妾——連個名分也沒有的小妾。輝發那拉氏是個有強烈事業心的女子,她想方設法討得旻寧(後來的道光帝)歡心。有心人,天不負,她懷上了旻寧的寶寶了。而且生下的還是個皇子,嘉慶皇帝喜得皇孫,立即封為多羅貝勒,輝發那拉氏自然母憑子貴晉封為側福晉。

當皇太子也是個意外

奕緯

等到道光繼位時,輝發那拉氏已經是和嬪了。然而除了嘉慶喜歡奕緯外,道光一點也不喜歡奕緯,連他的多羅貝勒也給沒收了。這是親爹嗎?不喜歡奕緯是因為道光不喜歡輝發那拉氏,還不是看不上人家出身低微嘛!福垊猜想輝發那拉氏估計顏值也不會太高,至少不是道光帝的菜,不然也不會努力上進還被冷處理。出身高貴的靜妃博爾濟吉特氏一連給道光帝生下了奕綱、奕繼。他這個父親不愛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父親愛了起來,而且還把立為了皇太子,請問為什麼?因為道光九年時,奕綱、奕繼兄弟兩人先後掛掉了。

死得意外

奕緯這個大冷門變成了大熱門,因為昔日被冷落,奕緯也沒怎麼受過系統的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於是道光帝為了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就開足馬力給奕緯大辦學習班補課。奕緯以前被冷落雖然不開心,但有自由啊。不用每天背那麼多課文,寫那麼多作業,還有各種全面發展的特長班。別提多累了,他也自持高貴的身份,頂撞老師,並遭遇了意外死亡。

據老太監信修明所著的《老太監的回憶》載。教奕緯的老夫子,見皇太子心猿意馬,就好言相勸:“阿哥好好學習,將來當個好皇上。”奕緯不知正在想什麼好事,被這樣一句話打斷了思路,惱羞成怒地說:“等我以後當了皇上,先把你弄死!”老夫子一臉委屈告御狀了。本來都不喜歡的道光帝,怒斥奕緯,怒斥後還不解恨,還朝著奕緯襠部踢了幾腳。不要命的腳踢到了要命的部位,可憐的奕緯最終搶救無效而死。道光帝非常傷心,追封他為“隱志貝勒”。死後才要回個貝勒,還是他的弟弟咸豐厚道,追封他為多羅郡王。

福垊發現“糹”旁的皇子都是死於非命,後來道光帝就給自己的兒子改成了“訁(訁)”字旁。靜妃又為道光帝生下了老四奕詝、老六奕訢,老四就是咸豐,老六就是鬼子六恭親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