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丞相周亞夫,為何最後會被餓死?

李進


史書上記載周亞夫是絕食而死,究竟是自己絕食還是酷吏不給飯吃,我們無從考證,但確實是被餓死的。



周亞夫是一代將星,戎馬一生,立下過無數戰功。文帝時期抗擊匈奴有功,得到重用。漢景帝在面對七國之亂時,果斷啟用周亞夫為太尉,周亞夫開始走向人生的巔峰。


作為武將世家出身,周亞夫治軍有方,有謀有略,堪稱一代軍事天才。但是他個人的性格桀驁不馴,往往擅作主張。平叛七國之亂時,周亞夫的主力部隊和梁王劉武的主力部隊是漢朝皇室的兩大主力。因為梁王劉武是漢景帝的親弟弟,面對吳楚聯軍的聯合攻擊,會已經招架不住了,多次請求周亞夫派兵增援。戰況也驚動了漢景帝和梁王劉武的母親竇太后,在竇太后的強壓下,周亞夫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絕增發援兵。而周亞夫的戰略本身沒有什麼錯,他本想的就是借梁王劉武牽制吳楚聯軍,逐步瓦解叛軍的鬥志,誘發判軍內部的不和,然後再一舉殲之。周亞夫的戰略奏效了,七國之亂被鎮壓,但是他得罪了竇太后和梁王劉武。


七國之亂被平叛之後,漢景帝劉啟任周亞夫為丞相,實際則是為了剝奪他的兵權。但作為一介武夫的周亞夫在朝廷的鬥爭中可以說是智商有餘,情商不足。他先反對竇太后想給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的建議,後又反對漢景帝廢太子劉榮,在很多政見上和漢景帝分道揚鑣。

漢景帝立劉徹為太子後,一直想為年幼的儲君打造一個良好的即位環境,這桀驁不馴的周亞夫就成了眼中釘。周亞夫倚老賣老,目中無人的做法,連漢景帝劉啟都要忌他三分,更別說年幼的太子劉徹了。於是漢景帝故意疏遠了周亞夫,並藉故罷除了他的相位。由於擔心漢景帝去世之後,周亞夫對新皇帝構成威脅,漢景帝派廷衛嚴查周亞夫的行為。也湊巧,周亞夫的兒子為自己的父親購置的幾百件鎧甲作為百年之後的培葬品,成了周亞夫是圖謀反的證據,最終被廷衛署查辦。面對廷衛的酷吏,周亞夫不堪受辱,絕食五日而死。

周亞夫之死是君臣鬥爭所致的冤案。這是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馬,因為可能會威脅到未來漢武帝劉徹的主政,而被漢景帝制造冤獄而死。


牧漁子


中國古代,能帶兵打戰、兵法如神的將領有很多,能如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以一敵十的武將也不少,兩者結合,雖難得,但也有不少。

歷史上的武將又可以分為四種:

1.有戰功,能善終;

2.有戰功,難善終;

3.無戰功,能善終;

4.無戰功,難善終。

周亞夫,屬於第二類,有戰功,難善終。


周亞夫是有戰功的:

景帝繼位剛剛三年,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膠東王劉印等七個諸侯,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發動叛亂,史稱七王之亂。

周亞夫就奉命領兵平叛,後經過三個月的周旋,叛軍因缺糧退卻,周亞夫趁機派精兵追擊,割下了叛軍頭領劉濞的人頭,取得勝利。

難善終的武將,除了死於敵手,更多的是死於君王的猜忌之心,而不巧,周亞夫就犯了幾個容易引起君王猜忌的事兒。

(一)

景帝想封自己的哥哥王信為侯,朝廷大臣都表示同意,唯有周亞夫強烈反對,後來景帝就沒有封自己的哥哥為侯,不過景帝心裡的不爽可想而知。


(二)

同樣是因為封侯。

景帝想封匈奴將軍唯許盧為侯,可馬上就遭到了周亞夫的反對,漢景帝聽了很不高興,不僅沒有聽周亞夫的,依然封唯許盧為侯,還數落了周亞夫一番。

周亞夫則表示要辭職,不當這個丞相了,景帝就同意了。

(三)

後來,可能是景帝覺得自己老了,而太子還小,就想讓周亞夫回來當丞相輔佐太子。

景帝不知道周亞夫夠不夠忠心,就請他吃飯,順便考驗一下:請周亞夫吃飯,卻不給他筷子,景帝想看看他的反應。

周亞夫可能看到沒有筷子有些不快,又或者是其它一些原因,直接就讓太監去給他拿。

餓死

周亞夫最後是在牢中絕食五日後餓死的。


他之所以會進入牢中,有一個直接的事件:周亞夫的兒子見他年事已高,就私自買了500套甲盾,後來被人揭發,因為甲盾屬國家禁品,只能是政府擁有,私人買賣等於謀反,周亞夫就被髮配到牢中。

這件事其實可大可小,畢竟丞相的身份擺在那裡,可惜之前周亞夫引起了景帝太多的不滿,所以這是壓死騾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金兔歷史


周亞夫並不是被餓死的,而是絕食而亡。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雖然結局相同卻有著天壤之別。絕食而亡,從另一個角度也顯示出了周亞夫性格的剛烈,而正是這種剛烈的性格,讓周亞夫從挽狂瀾於既倒的戰神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說起周亞夫就不能不提漢景帝時期的“吳楚六國之亂”。周亞夫僅用了三個多月便平定了由吳、楚等七個劉姓諸侯國發動的叛亂,絕對堪稱戰神!當然,這其中多少也有“人肉圍牆”梁孝王劉武傾盡梁國之兵遲滯叛軍兵鋒、為漢廷及周亞夫贏得準備時間的原因。但是,周亞夫的威名也的確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周亞夫,漢朝開國元勳、絳侯周勃次子。本來周勃的爵位和他沒有什麼關係,周勃去世後,周亞夫的大哥周勝之承襲了絳侯爵位。後來,周勝之因為犯殺人罪被革爵,絳侯侯國也隨之被廢除。之後,漢文帝又覺得就這麼把推自己上位的周勃家的列侯整沒了,心裡有些過意不去。於是,漢文帝下旨重新選擇周勃其他兒子中的賢者封侯,續絳侯後。就這樣,周亞夫被封為條侯,成為了列侯。



雖然周亞夫是因為其父周勃才成為了列侯。但是周亞夫後來之所以脫穎而出,卻不是因為其父周勃。最著名的事件便是漢文帝入細柳營被截之事。漢文帝前往軍營犒勞將士,因為明顯的皇帝儀仗,前兩站一路暢通。到周亞夫統帥的細柳營時,卻被攔在了營門外。直到漢文帝隨從持符節通報,周亞夫獲悉後才大開營門接駕。即便如此,守營將士仍然告知漢文帝隨從,營區嚴禁縱馬疾馳。正因為此,周亞夫治軍嚴謹、軍紀嚴明給漢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漢文帝對周亞夫大加讚賞,並委以重任。彌留之際,漢文帝還不忘囑託兒子漢景帝,周亞夫是個可用之才。漢景帝即位後,周亞夫升任車騎將軍。再後來,“吳楚七國之亂”爆發,周亞夫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三個多月便平定了這場叛亂。



周亞夫也憑藉著挽狂瀾於既倒的巨大功勳成為了丞相,而這時候周亞夫的短板就逐漸暴露了。丞相玩的是政治,不同於治軍,政治就意味著妥協,要兼顧到方方面面。但是,周亞夫的性格卻是堅持自己信念,認定了就一條道走到黑的。應該說,在周亞夫上任丞相之前,漢景帝對於周亞夫還是比較器重的。但是,周亞夫剛烈的性格卻最終讓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漢景帝廢太子劉榮時,周亞夫認為劉榮無過,堅決反對,搞得漢景帝很是下不來臺。此後,漢景帝開始逐漸疏遠周亞夫。而導致周亞夫徹底被漢景帝拋棄的是兩件事:一是漢景帝給自己的大舅哥,也就是漢武帝的舅舅王信封侯,這本是溝通與漢景帝感情的絕佳機會,可是周亞夫卻搬出了無功不得封侯的祖制,表示堅決反對,搞得漢景帝大為不悅。二是給匈奴降將封侯,這本是顯示漢景帝懷柔的好事,同時也是給匈奴將領樹立一個“投降金票大大的”的標杆。可是,周亞夫卻鄙視降將,覺得不守臣節的降臣不配封侯,硬是給漢景帝頂了回去。在漢景帝沒有采納自己建議之後,周亞夫居然一氣之下請辭,搞得漢景帝更是氣不打一出來,最後直接免去了周亞夫的丞相之職。



一個軍功卓著的將領,自己的營門連皇帝都不能隨便進,這本身就已經犯了大忌了。功高震主的周亞夫在當上丞相之後非但沒有夾著尾巴做人,反而和皇帝對著來,一言不合還甩臉子、撂挑子,他的結局基本上早已註定了。但是,漢景帝依然沒我徹底拋棄這位戰神。後來的一件事,讓漢景帝徹底對周亞夫死心了。晚年的漢景帝在宮中設宴招待群臣,為了試探周亞夫是否服軟,刻意不給周亞夫筷子,周亞夫見狀向侍者索要,漢景帝語帶雙關地對周亞夫說:“這還不能讓你高興嗎?”周亞夫這才反應過來,趕忙下跪謝罪。可是,漢景帝剛說了個起,話還沒說完,周亞夫就徑自起身,拂袖而去。這一舉動,讓漢景帝下定了處置周亞夫的決心,周亞夫對自己尚且如此,自己百年之後,兒子還能鎮得住周亞夫?於是,一場針對周亞夫的清洗開始了。



周亞夫卻依然沒有感受到危機,居然自己給漢景帝送上了把柄。在營建自己陵墓的周亞夫特地囑託兒子買來五百副甲冑陪葬。而漢代甲冑是官方物品,私人嚴禁買賣,私人買賣、囤積等同謀反。不久,事情被人告發,漢景帝藉機將周亞夫下獄,交有司審理。從現有的資料看,負責審理的人幾乎都在把周亞夫案往謀反上拉,如果說這裡面沒有漢景帝的授意,我個人不相信。性格剛烈的周亞夫一氣之下,在獄中絕食抗爭,最終落得個餓斃的下場,一代戰神就此落幕,死得窩囊!



話說回來,周亞夫的死的確和漢景帝的刻薄寡恩有關,但是也怪不得漢景帝,畢竟漢景帝是帝王,帝王沒有高尚、卑劣,只有政治需要。功高震主的周亞夫偏偏又如此桀驁不馴,留著他對於漢景帝的後繼之君而言,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威脅。說到底,周亞夫是自己作死,但凡他能有衛青一半的低調,或許也就走不到這一步了。可是,性格決定命運,自幼生於王侯之家的周亞夫,要他像騎奴出身的衛青那般忍氣吞聲,很難。這種桀驁不馴的剛烈性格,最終讓周亞夫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不務正業歪醫生



路遙lgy


周亞夫之死的故事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古人很重視身後事,周亞夫在世的時候,他的兒子預先買了五百副盔甲盾牌,以備周亞夫後事之用,可誰知這件事被景帝知道了,正沒有理由處置周亞夫的景帝如何能夠放過這次機會。於是,周亞夫被捕入獄,獄吏們誣陷周亞夫有謀反嫌疑,周亞夫說那些盔甲是用於自己死後的。可笑的是,獄吏們竟說出“君欲反地下耳”。因此,獄吏口中欲反地下的周亞夫知道,自己是走不出這間牢籠了,於是絕食,五日後,死於獄中。


(周亞夫像)

以上是周亞夫之死的直接事件,深挖還有三個原因:一是深得軍心。史載,公元前158年,匈奴來犯,文帝派周亞夫鎮守細柳,徐厲守棘門,劉禮守灞上。在此期間,文帝曾到這三處察探,只有周亞夫鎮守的細柳營沒有放行,而是在使者通報後,周亞夫才命令打開營門接文帝入內,周亞夫在見到文帝時也沒有行臣子之禮,只是按軍中規矩向文帝行了拱手禮,文帝也沒惱。細柳之事,體現了周亞夫的治軍之才和對軍隊的掌控能力,文帝雖然表面給予了稱讚,但心中肯定“細思極恐”,埋下了伏筆。


後來文帝臨死向兒子景帝推薦周亞夫,這事肯定被當作重點“說了三遍”;七國之亂,周亞夫帶兵平叛,梁王數次向景帝及周亞夫求援,但周亞夫堅守不出,只是讓騎兵去攻擊吳楚的運糧車隊,而景帝派使臣帶來的詔書也無法讓周亞夫出戰。任何一個皇帝,要是感覺刀把子竟然沒有緊握在自己手裡,肯定寢食難安,自然會找機會“秋後算賬”。二是恃功自傲。周亞夫拜相後,匈奴王來投,景帝要給匈奴王封侯,周亞夫堅決反對,匈奴王封侯後,周亞夫竟稱病在家。景帝在宮中宴請周亞夫,沒有為他放筷子,本意是想難為一下他,可誰知周亞夫竟吩咐太監去拿皇帝的筷子。這下可是壞了規矩,景帝惱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景帝批評周亞夫)

三是得罪權貴。周亞夫雖是漢朝的頂級權貴,但並不是說就沒有比他更牛逼的權貴了。公元前152年,耿直的周亞夫再一次得罪了皇室中人。事情的起因是,竇太后一直提議皇上給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但景帝不願而又不好拒絕母親,於是景帝說此事要與周亞夫商量一下,不出意外,周亞夫搬出了劉邦的遺訓加以阻撓,王信封侯之事就此作罷。這件事可是讓周亞夫得罪了一大圏人,上至太后、皇后,下至皇親國戚,那一個都很牛逼,關鍵是景帝給亞夫挖了一個大大的坑,而亞夫想都沒想就跳下去了,汗啊,伴君如伴虎,誠不我欺!



以上事情一一發酵,最終導致了周亞夫餓死。這事表面看是周亞夫得罪了眾權貴,牆倒眾人推,關鍵還是出自上意,畢竟沒有皇帝的授意誰都沒這個膽。自古對於手持重兵的將領,很少有皇帝不存猜忌之心的,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而作為將領,如果不能讓帝王信任,往往下場都很悲慘。根源還是在於周亞夫是一個軍人而不是一個政客。七國之亂,周亞夫臨危受命,領兵出戰,只用三個月時間就解了大漢的危局,此戰用時之短,戰果之大,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周亞夫作為一個軍人無疑是優秀的;但一旦入朝拜相,短短時間就把太后,皇后,梁王等能得罪的豪門都得罪光了,作為一個政客顯然不及格。再次說明,朝堂的暗箭可比疆場的明槍險惡多了。

(圖片源自網絡)


星宿派高手


周亞夫曾經在七國之亂的時候立下赫赫戰功,他的父親周勃也是一代名將,曾經傭立漢文帝即位,可以說是世代將相,但周亞夫在七國之亂平定之後並沒有被漢景帝得到應有的重用,這個應有的重用不是官職的大小,而是讓他做了宰相而沒有讓他領兵,而周亞夫太子劉榮的問題偏向劉榮,漢景帝則偏向劉徹(漢武帝),由於太子問題功,功高震主,還有周亞夫的性格問題,一直在七國之亂之後得不到景帝賞識,有一次漢景帝設宴席,請大臣吃飯,特意不給周亞夫筷子餐具,就要讓周亞夫難堪,而這時候的周亞夫卻表現的非常不耐心漢景帝震怒,周亞夫也逐漸在君臣猜忌下鬱悶而死




歷史人文之窗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的名將,官至丞相。他在河內郡守任上時,曾請當時非常有名的相師許負相過面,許負說:“你這個面相比較尊貴,三年以後可以封侯,八年以後可以位極人臣官至丞相,但九年之後會因飢餓而死!”他聽後驚訝不已。結果,後來的事真的如許負所料那樣!周亞夫是絳候周勃的二兒子,文帝時因細柳屯兵一事受到賞識,景帝時因平七王之亂有功官至丞相。後來,因與景帝君臣不知,辭去丞相。一職。幾年以後,由於他兒子私買甲盾用以為他陪葬被誣告謀反下獄,絕食五日而亡。個人覺得導致這一結果原因有兩個:其一,性格剛直,寧折不曲。其二,武將為文臣,配置適當。


樂優夢然


西漢丞相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立下赫赫戰功。


語文360


西漢丞相周亞夫,是賢臣良將,但遇上混君和姦臣,可想而之,忠臣的下場是多麼悲慘,也許是命中註定吧


不可觸碰的傷148579824


主要漢景帝是個很陰的皇帝,周亞夫又是直腸子,命中想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