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因為人物平凡,細小甚微,反而顯現出偉大的意義


許三觀賣血記》是作家餘華既《活著》後的又一著作。小說講述了在外人眼中看似“縮頭烏龜”、“窩囊廢”的小人物許三觀在生活大浪中的沉沉浮浮,以“許三觀賣血”為主線,勾勒出那個特殊年代中與命運搏鬥的小人物們的悲喜生活。整部小說以許三觀賣血串聯起許三觀及其家庭的生活,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主人公心理的變化,“賣血”也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許三觀賣血的目的變化,可以看作是許三多責任感的成長。

“我們賣掉的是力氣,你們城裡人叫血,我們鄉下人叫力氣,血裡的力氣比肉裡的力氣值錢多了。”小說的開頭指引許三觀走上賣血道路的阿方的一席話幾乎可以看作是年輕許三觀賣血所獲利益的詮釋。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角色的融入,許三觀在賣血的頻率和意義也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除卻年輕時懵懵懂懂的為討媳婦賣血、結婚後為討好女人賣血,隨著作為一家之主肩上擔子的愈發沉重,許三觀賣血不再是為個人安樂、獲取利益而賣。

如果說年輕的剛結婚的許三觀為了贖回自己家的家當賣血還帶有一絲為求安身立命的意味,那麼後來他為了害他“養別人的兒子做烏龜”的一樂先後賣了四五次血 ,則是他家庭融入感增強、人格情操淨化的成熟表現。作為一家之主的許三觀在那個飢餓、貧窮的年代裡責無旁貸的扛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擔,為毫無血緣關係的一樂回城賣血、為其治病先後賣了四次血險些丟掉性命,不但是許三觀的人格成長史,更是那個年代如螻蟻般活著的“小人物”的成

隨著賣血的頻率不斷的增加,許三觀一家在風雨飄搖中反而更緊密的融入在一起,而人性、責任的光輝反而在疾病和為生活所作弄下愈發煥發光彩。

許三觀是生活痕跡很重的一類人物,他們不得不揹負起養家餬口的重擔,在貧困線上命同命運作著搏鬥。他們如螻蟻一般輕賤的活,偶爾為生活壓迫太重罵幾句嘴,卻沒什麼膽子做壞事,心地善良而簡單。然而這類小人物的生活命運交織彙集起來,卻是那個處在特殊年代人的全部悲喜人生。

一方面,讀者為許三觀一家在一路風雨飄搖後逐漸磨合的默契所感動,更為許三觀的逐漸成長的善良和大氣所折服,希望這個家庭可以渡過難關;但另一方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時代背景如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和知青插隊使本就搖搖欲墜的家庭命運增加了不確定性,一樂、二樂的相繼生病、許三觀不停賣血及令人擔憂的身體狀況讓人更覺得揪心。

小說最後年邁的許三觀還“妄圖”賣血遭拒其實是一種類似於輪迴的效果,意味著許三觀終於可以卸下載負了幾十年的重擔“歇一歇”了。生活的擔子則會隨著時間推移交給同樣是小人物的後輩,正如指引許三觀最初賣血的阿方所說“你下地幹活,挑著百十來斤的擔子進城,使勁的活花血裡的力氣”,許三觀的後輩小人物們將以另一種“賣血”的形式,支撐起整個大家庭的生活。


因此,《許三觀賣血記》其實寫的就是處在現實生活中與貧窮、命運作鬥爭中小人物成長過程。在他們的身上,大多數讀者可以清晰的捕捉到自己的生活與許三觀家庭的相似之處。許三觀賣血目的變化,可以看作是家庭承擔者在社會角色及人格情操上的不斷成長與成熟,支撐著風雨飄搖中的家庭度過一波又一波的危機——這一點,也使本部小說的人文情懷在剝開生存、生活的冰冷外衣後更顯得熠熠閃光。

它所反映的不單單是上個世紀特殊年代中人物的生存狀況與成長變遷,更與21世紀的今天裡的普通家庭產生共鳴,使小說有著超越時代的現實意義。

它所反映的不單單是上個世紀特殊年代中人物的生存狀況與成長變遷,更與21世紀的今天裡的普通家庭產生共鳴,使小說有著超越時代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