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前兩天,我們圍繞著劉詢與許君平“故劍情深”的經典典故展開了敘述。而劉詢作為一個平民皇帝的身份,讓小編不禁想到一個新的話題: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大大小小几個著名的平民皇帝,而在歐洲王朝裡卻鮮有耳聞,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首先我們先來細數一下,在中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平民皇帝都有哪些。第一位當然就是我們前兩天討論過的漢宣帝:劉詢。而還有三位,則是實打實通過個人努力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劉邦(秦漢之交的皇帝)、朱元璋(明朝實現平民化時期的皇帝)、還有劉宋的劉裕(南北初期的皇帝)。後三位是開國皇帝,而劉詢比較特殊,屬於身份尊貴卻成長於民間的平民皇帝。


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要是說這四位皇帝都有著什麼共同點,或許就是都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和果斷勇敢。在自幼長於深宮的皇帝不同,他們更多了些煙火氣也更加心狠手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都處於社會的動盪時期。這在過往的皇帝裡,算是特殊的存在。為什麼要如此強調是社會動盪時期呢,請往下看:

反觀歐洲,能做首領的人都是擁有貴族身份的人。可能有人會舉出拿破崙這個例子。可是深究下去我們會發現,拿破崙並不是傳統意義的平民皇帝。他是破落貴族的後裔,即使是破落的,也不算是生長於民間的。他的成長經歷依舊是按照一個貴族的要求來進行培育的。


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想要釐清這樣差異的誕生,我們可以從中國史學家於外國史學家在劃分上的不同略知一二。中國史學家,將先秦至清朝這段歷史時期統稱“封建時期”這段時期時間跨度特別大,而且歷經多次制度變革和改朝換代。統稱為封建時期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這是從思想觀念這個角度來進行劃分的。而歐洲的封建時期不太一樣。他們是從制度上劃分的。中世紀時期,之所以稱為“封建時期”,是因為他們的制度就是一層層這樣劃分下來的。又稱分封制。這是一段比較純粹的封建時期,也因此不太可能出現身份卑賤的人可以越級去推翻王朝進行統治。因為前方有貴族的層層保護,保護著王權的至高無上性。


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即使是王朝被推翻後,也一定是由擁有貴族身份的人統治。這就從根源上杜絕出現平民皇帝的原因。

歐洲的“封建”特點,在日本身上也可以略見一斑。日本脫亞入歐後,方方面面像歐洲學習,其中很著名的就是明治維新時期。學習了君主立憲制的日本,天皇成為了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而幕府大將軍才是是國家的實際管理者,其然後在通過大名,家臣,武士,平民這樣權力的下分進行分封。這樣的方法,壓制住了平民反抗的力量,而將權力集中在了幕府大將軍手中。因此,日本也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平民皇帝。


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反觀我們中國,分封制只是我們中國早期的封建社會形態。由於時間跨度太大,中國社會從重貴族化慢慢演變成其平民化。貴族這個詞也不再成為權力的象徵。沒有了權力的依靠,貴族存在的意義也不復存在了。


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而歐洲與日本,究其根本更像是中國早期的貴族制封建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下,平民擁有的權力很小,還沒來得及有所抵抗便被上一級的人有所打壓。還未等到攻擊到帝王就已經消失不見了。


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縱觀歐洲歷史,也就只有拿破崙能夠勉強稱為“平民皇帝“

但他的王朝也是建立在封建制已經逐漸走向解體的十九世紀初,這是的歐洲也開始褪去貴族化的時期了。


令人深思:為何歐洲沒有像劉詢這樣的平民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