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中,為什麼楊炯曾自我評價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269852880003


我是文開石,我有好答案。

對於這類的問題,我總有種萬金油的回答,一是“文人的事較什麼真”二是“文無第一”。

這次我給些個人看法。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這哥四個湊到一塊論,其實說的不是他們的詩文,而是他們駢文和賦的水平而言。

例如超級有名的《滕王閣序》就是一篇駢文。

杜甫老大詩裡是這麼排名的,王楊盧駱。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感覺一半是認同這個排名,一半是為了順應平仄押韻。

什麼說法排名都有,其實可以看作承認他們四個的文采成績,但沒有什麼權威排名,因為本來就不是比賽。

張說(667年-731年)給的排名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

《舊唐書》給的排名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

都是天才,唐詩體系在他們手中誕生。

這哥幾個成名都極早。

駱賓王生七歲即能詩,被稱為“神童”。

楊炯年十歲即應童子舉,翌年待制弘文館。

王勃十六歲時,被太常伯劉祥道稱為神童而表薦於上,對策高第,拜為朝散郎。

盧照鄰二十歲即為鄧王府典籤,“王府書記,一以委之。王有書十二車,照鄰總披覽,略能記憶”

天生英才,仕途又都不是太順。難免剩下點傲氣。

能排進去就算幸運了,還要啥自行車?還要啥一二三。

中國人喜歡評個四六八十的,可惜因為都是雙數,少了一個人,完全有資格一起排個“初唐五傑”。

可惜流傳的作品太少,但是就憑一首,不比那四個低。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


文開石


題目所述原文出自《新唐書·文藝傳.上》:

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傑”。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議者謂然。

初唐時,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四人均以擅詩文見稱,特別是在改變齊梁“宮體”浮靡詩風上,都作出了很大貢獻。被合稱為“初唐四傑”,排名上則為“王、楊、盧、駱”。



事實上,四人的文風各有所長,難分伯仲。而王勃之所以排名居前,除憑《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外。詩中也常有出彩之語,如《秋日別王長史》中的:“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故此一排名在當時還是獲得廣泛認同的,筱靜也認為比較公正。



揚炯之所以有:“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並且獲得議者認同。這大多不單指詩文,而是涉及到王勃的為人處世,特別是其被判死刑一事。

王勃少年時曾從長安著名醫生曹元學醫,熟醫理,著有《黃帝八十一難經序》。咸亨二年,王勃從蜀地返長安,他聽說其朋友凌季友任虢州司法,便向其求助:“聞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舊唐書·王勃傳》)

在凌季友的幫助下,王勃也如願任職虢州參軍,但在任職其間,一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出於私交,王勃便將曹達匿藏起來。但事後又怕走漏風聲,會連累自己,便對曹達作出了殺人滅口之事,也因此被判了死罪,幸遇大赦,改為三年徒刑。而他的父親也受牽連被貶至交阯(今越南)。

楊炯的為人則性情耿直,恃才倨傲,對官場偽善作派常有譏諷,因此,不滿王勃為官所為,也合其性情。此話根源多出於此,因為“恥居王後”的“恥”字下筆極重,顯然已超出了以文論文的範圍。而“愧在盧前”則應是正常的自謙之語。


詩詞書院


關於楊炯和王勃,有一個流傳久遠的小八卦。傳說楊炯聽說時人給“初唐四傑”排名“王楊盧駱”時,很是不爽,公開表示“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這一段被載入了新舊《唐書》。

.

但個人感覺,這個小八卦若真有其事,要不就是有特定場景,後人傳下來的部分存在斷章取義之嫌,要不就是有人存心挑撥二人關係。

.

因為王勃和楊炯應該是四傑中關係最好的兩位,王勃曾評價楊炯:“楊學士天璞自然,地靈無對。二十八宿,稟太微之一星;六十四爻,受乾坤之兩卦。論其器宇,滄海添江漢之波;序其文章,玄圃積煙霞之氣。”

.

(楊炯學士如同天生璞玉,質樸自然,又如同地裡的靈草,獨一無二。若以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作比,他就是拱衛帝星的太微星。如果以易經六十四卦作比,他就是代表天地的乾坤二卦。他的器量,如同海納百川。他的文章,如同仙境裡的煙霞之氣。)

.

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感情不可謂不真摯。更何況,王勃去世後,他的文集是由楊炯編撰並寫的序,其中對王勃的評價極高,楊炯不大會說出“恥居王後”之類的話。

.

好事之人給四傑排名,應該是很晚的事,當時王勃早就去世了,對已經過世的朋友,楊炯無論如何也不至於還爭這一口閒氣。因而,這八卦的可信性實在不算高。



碗豆什錦菜


初唐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

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詩人,在初唐詩壇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其中盧、駱長於歌行,王、楊長於五律。後人所說的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從他們才開始定型。

王勃:唐朝文學家

代表作:《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品特點:詩歌內容充實,感情充沛,悲涼渾壯。

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在四人中才氣最高,成就最大。

盧照鄰:唐朝詩人

代表作《長安古意》

作品特點:詞采富豔,內容廣闊,以韻致取勝。

名句: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楊炯:唐朝詩人

代表作:《從軍行》

作品特點:風格豪邁開朗,感情真摯。

名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愧前於盧,恥於王后。既是自謙,也是對盧照鄰的尊重,因為盧照鄰比他的年齡大。同時也對這種排序有所質疑。暗含自己的才氣並不輸於王勃。其恃才傲物的品格一覽無餘。


詩詞曲賦看起帆


王楊盧駱,符合四聲習慣,讀起來順口,並非是個人成就的座次,還有“李杜”也是這樣。


梧桐秋雨84047


不是佩服盧照鄰,而是不服王勃



東京八十萬禁片總教頭


恥居王後,有兩層意,其一,以居王勃之後感到可恥。其二,王勃才高,勝己幾籌,有幸居後,自感羞愧,故生恥辱之感。乃楊烔自謙之詞!吾持此觀點。


家電維修電器銷售


貌似是王勃人品差,早年間有個犯官司的朋友跑到他的身邊求助,他把人藏起來了,後來越來越感到害怕了,怕別人把他告發,他私下把逃犯朋友給殺死了


暴風烈馬


初唐四傑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簡稱“王楊盧駱”,愧在盧前恥居王後是楊炯自謙的說法。


鋒哥影音


古代詩人比較喜歡自謙,而又非常的尊老愛幼,他的這種說法只是順勢而說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