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水淹七軍攻打樊城,如果劉備能把趙雲、黃忠派到荊州協助關羽,是否可避失荊州之痛?

歷史熱點縱橫


未派趙雲救關羽,皇叔粉心中永遠的痛

痛失荊州,敗走麥城,這是三國迷心中永遠的痛。事後覆盤,總是有人禁不住發出類似的提問,為什麼劉備不派出趙雲等悍將協助關羽呢?

的確,這份疑問很有道理。劉備領有巴蜀之後,文有孔明、法正的超級謀士,武有關羽、張飛、馬超、魏延、黃忠等武力值爆表的悍將,文武兼備,蜀地穩定,劉備的蜀漢一時鼎盛。看上去劉皇叔完全有能力派人去協助關雲長,如若這般,日後的麥城之痛或可避免。但是,劉備並沒有這麼做,他究竟有何考慮呢?

荊州在三國時期的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擁有了荊州,誰就擁有了一統天下的支點。曹魏若領有荊州,可以將此地作為水面艦艇部隊訓練基地,褫奪孫吳的水軍優勢,攻打蜀漢和孫吳進退自如;孫吳若拿下荊州,江左水戰的優勢將無以復加;蜀漢若佔據荊州,進攻曹魏和東吳就有了戰略支撐。

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有著孔明、法正等天下一等一謀士籌劃大局的劉皇叔,在荊州的防禦只安排了廖化、關平隨關羽駐防。分析這樣的戰略部署,需要了解當時的背景。關羽守荊州時,荊州三郡已經讓給孫吳,領有巴蜀的劉備,實力大增,蜀漢認為,孫吳沒有實力也沒有必要與蜀漢交惡,關羽的主要敵手只有曹魏而已,而關羽在曹營素有名望,由他來抵禦曹魏,非常合適。同時,劉備也做了荊州後援的安排,他命劉封和孟達駐守距離荊州甚近的上庸,就是考慮作為關羽的戰略後援,可以隨時增援關羽。

但是,蜀漢失算了,劉備自以為佔據了巴蜀,大窮乍富,孫吳不敢惹自己的算盤打錯了。孫吳認為,如果劉備在巴蜀站穩了腳跟,日後才是難搞呢,與其以後難弄,不如現在就拿下。於是,孫吳就聯合曹魏了攻擊蜀漢。

所以說,劉備未派他人協助關羽,關鍵就是戰略上的誤判,失荊州、走麥城的痛其實就是劉皇叔釀造的,戰略上的失算導致關羽戰術上回天乏術。

當然,如果趙雲、黃忠等人能夠協助關羽,局面應該大為不同,逼退曹魏孫吳聯軍的概率還是很高的,最起碼,兩人安全退回巴蜀還是毫無問題的。可惜,一切只有可惜了!


重舟難過千重山


關羽水淹七軍攻打樊城,如果劉備把趙雲、黃忠派往荊州支援,是否能避免荊州丟失?



提問說的是,關羽攻打樊城最接近破城的時候,當時按史料記載,關羽曾經多次給劉封、孟達發信,要求出兵增援,但被拒絕。如果這時候,趙雲、黃忠的援兵到達,那無疑是雪中送炭,荊州襄樊前線,肯定發生大的變化。不要說丟失荊州,就是原來關羽的第一步戰略目標---攻佔襄陽、樊城都能實現。



第一,樊城肯定會打下來,曹仁退守南陽。當時襄陽已經佔領,打下樊城後,短期內曹軍肯定難以收復。那曹軍只能在此戰線適當後撤,退守南陽一帶。這樣,原劉表時期的荊州,基本全面恢復。第二,孫權呂蒙偷襲荊州,也會暗中悄悄取消。也許還會繼續施展陰謀,但只要劉備諸葛亮牢記幾年前舊例,作出恰當安排,關羽處置得當,就不會有大的進展。




第三,徐晃打敗關羽不會出現,而且整個形勢,很可能翻轉過來,即關羽打敗徐晃,這對曹操將形成巨大壓力。會進一步加速曹操告別人生。當時,曹操剛從漢中戰敗退回不久,也就活了多半年,如果襄樊再失手,對曹操的打擊更猛烈、更湊效。曹操即使不死,也會更多犯糊塗,更多錯招昏招。第四,益州方面的人事,需要一段時間恢復。由於趙雲、黃忠調往荊州,劉備諸葛亮需對益州、荊州兩大戰區重新佈局,人事再作安排。既要加強領導,又要防止尾大不掉。



第五,重新劃分戰區指揮,新城、房陵、上庸一帶控制需要加強。這是連接益州、荊州的通道,劉封、孟達恐怕不太勝任,需要具有才能、並忠誠擔當之人為將。具體可以提升趙雲職位,可封四徵或四平類將軍,加派王平、馬謖、鄧芝等人,組成領導核心。或者就以黃忠後將軍身份坐鎮,可以兼管漢中,魏延作為副手協助。趙雲作為荊州副職,協助關羽守備荊州。



第六,修訂關羽原來作戰目標。關羽原計劃第二步攻克許都,營救漢獻帝。這時,劉備諸葛亮需要作出理智選擇,果斷放棄這一目標。因為,曹魏的實力過於強大,即使曹操去世,仍然需要分步、逐漸蠶食,不能貪多求大。同時,改善、發展與東吳的關係。可考慮割東部幾個縣或1個郡給孫權。



第七,後期很長一段時間,益州、荊州、漢中、上庸這片分散間斷、有大片無人區、欠發達區域的管理經營,將考驗劉備諸葛亮的智慧、才能,提問說的就算實現,也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1644)


流譽後


答:誰說的算?

從時間上看,從從容容,趙雲去荊州沒有任何問題。黃忠就不敢肯定?因為,漢中之戰黃忠拼得太狠,被趙雲營救之後,很有可能就失去戰鬥力了。這個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馬超、張飛早在建安22年已經被曹洪打殘了!喪失了戰鬥力。建安24年定軍山戰鬥的時候劉備就用黃忠了。

如果說黃忠尚有戰鬥力,與趙雲一起去荊州,黃忠歸趙雲指揮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關羽討厭黃忠,黃忠知道嗎?答案是肯定的。趙雲與關羽就出現問題了!

1.趙雲自己有部隊,荊州兵歸關羽指揮,漢中兵歸趙雲指揮。關羽想指揮趙雲?劉備讓嗎!劉備極有可能讓趙雲指揮關羽,關羽能聽嗎?

2.趙雲主張與孫權保持聯盟的關係,關羽能讓趙雲把他女兒送給孫權嗎!因為,關羽在前線,趙雲鎮公安,非把關羽的女兒給孫權。趙雲為人謹慎,一定是先問關羽,關羽不同意怎麼辦?趙雲也不敢隨隨便便就殺了關羽,趙雲畢竟不是孫權。

3.關羽向趙雲要兵,趙雲給不給,不給就是第二個劉封。給就得讓關羽拿女兒換!逼著關羽交出女兒!

4.襄樊之戰肯定敗,關羽打不過徐晃是歷史事實!還有曹仁呢!黃忠再領兵去救關羽,趙雲再求孫權看在他親家的份兒上,攻擊合肥!解除襄樊方面的威脅……

5.劉封、孟達、申眈、申儀知道趙雲、黃忠來到荊州,也不敢叛亂!上墉方面完全可以支援關羽。

前提是,誰說的算?荊州都會萬無一失。


中行偃1


假設劉備派黃忠和趙雲去協助關羽。荊州會不會丟失。答案是肯定不會的。可以這麼說。只要有這兩個人在。曹操遷都必成事實。而東吳也只能躲在窩裡不敢動。要知道。關羽去攻樊城。黃忠坐鎮關羽的大本營。會是什麼結果。就算是呂蒙白衣渡江又如何?大家都知道,黃忠的武藝不在關羽之下。而他的百步穿楊更是點睛之筆。說射你鼻子,就絕不會射你眼睛。春秋時期。養由基一箭定乾坤。相信黃忠也不例外。再加上一個趙雲。他跟隨關羽也好,主抓兩邊策應也罷。怎麼都行。單打獨鬥,試問一下。當時所有的敵對國參戰人員,有一個算一個。徐晃,曹仁。呂蒙,陸遜外帶甘寧程普。誰敢出來。趙雲一律秒殺。絕無任何懸念。坦白說。這也是當初諸葛亮的思路。要不是龐統死於落鳳坡,劉備也不會招諸葛亮相助。諸葛亮走時,張飛趙雲這些頂級大將全都帶走了。僅剩下一個關羽獨立支撐荊州事物。就這,關羽一個人,打的曹仁龜縮樊城不敢出來。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說白了。明刀明槍的幹,關羽根本不懼他們。這也是劉備比較放心關羽的原因之一。要不是東吳的偷襲,關羽穩勝。切不管什麼原因,東吳的偷襲使得關羽功虧一簣。一個國家傾舉國之力,幹偷襲陷害,綁架打悶棍的陰損勾當。難怪被人稱作鼠輩。要知道。東吳自從孫策死後。就一直乾的是鼠輩勾當。從沒幹真刀真槍的跟魏蜀PK過。跟劉備爭取南郡。那是曹操赤壁大敗後的事了。爭奪南郡,甘寧的五千先頭部隊被曹仁手下的副將牛金帶領的五百人給禍禍的精疲力盡。曹仁出兵全殲甘寧的先頭部隊。東吳不僅一無所獲,還讓周瑜得了絕症。不愧是諸葛亮說的那樣。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戰合肥。孫權傾巢而出,手下大將悉數登場。結果被張遼的一萬人給打的屁滾尿流,一代名將太史慈折翼沉沙。孫權更是魂飛魄散,差點投胎。白白成就了張遼止啼的威名。而後世所傳更是邪乎。張八百完虐孫十萬。聽聽,這都是什麼話嘛?難怪當時的英雄豪傑從不拿正眼看東吳。因為他們除了陰謀詭計之外,的確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關羽失荊州,坦白說,這是劉備的失誤。按理說,他跟東吳打交道最多。應該知道東吳的伎倆。但他和諸葛亮卻恰恰得了選擇性的失憶。只留下一個關羽。坦白說,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就算是最開始非常順利。劉備和諸葛亮應該會考慮到東吳的因素的。但他們卻是忙中出錯,忽略了東吳的存在。就算他安排了劉封和孟達在上庸。但這兩個人是否稱職呢?於是,關羽失敗了。確切來說。關羽敗在了東吳的陰損偷襲上。個人覺得關羽雖敗猶榮。題主也覺得憤憤不平。於是,假設劉備派趙雲黃忠協助關羽,能否改變當時的狀況的假設思路的原因了。確切說,如果劉備當時真的有此安排的話。那真是劉備的幸事。但恰恰相反,劉備沒有那麼安排。所以,荊州之失也就成了劉備一輩子難以撫平的痛了。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講到關羽的大意失荊州,我總會想到諸葛亮的隆中策: 待天下有變, 荊益兩線出擊, 收復漢室。 這並非不可能的事, 誰說諸葛亮只是擅長內政不擅長軍事? 誰說諸葛亮不懂戰略? 這隆中之策不就是眼光獨到戰略嗎?

劉備率領軍隊攻打益州之時, 以關羽鎮守荊州, 這個關羽是做到了, 但劉備已得到益州之地, 益州與荊州又是相隔千里之遙,為何不再加派良將和謀士協助關羽一起守荊州,這個我想不明白?!

荊州本來共有七郡, 劉備得到了四郡半(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和南郡一半),

這是一個非常富庶的地區, 錢糧豐足,人口眾多, 這可以為蜀國儲備多少軍糧? 為蜀國提供多少兵源? 因此, 荊州的重要性和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如此重要的一個地方, 為何只讓關羽一支軍隊鎮守, 關羽是勇猛有餘, 智慮不足, 情商差更是重大的一個缺點! 如此重要的一個地方,如果劉備能把趙雲、黃忠派到荊州協助關羽,是否可以避免失荊州之痛?

我認為,如果劉備能把趙雲、黃忠派到荊州協助關羽, 那荊州之地穩如泰山, 東吳只有討好的份, 算計的心想都不用想; 樊城的曹仁更不敢輕易打荊州的主意, 輕啟戰事隨時都會被蜀軍全殲黃河以南的全部曹軍。

趙雲能指揮作戰,又有謀略, 武藝更是讓東吳和曹魏的將軍想想都會覺得膽顫, 黃忠穩重兼有勇有謀, 是守城的一把好手。 黃忠和趙雲兩個是一正一奇, 能守又能主動出擊、固守兼機動性防禦,曹仁和東吳是沒有任何機會。

劉備在得到益州之後,如果能把趙雲、黃忠派到荊州協助關羽,另再派費禕、董允兩人協助。 這樣, 荊州猛將和謀臣都有, 荊州可保無虞。 蜀國如果好好經營荊州和益州, 待天下有變, 兩線出擊, 打敗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 曹魏一敗, 東吳必會稱臣或投降, 興復漢室的理想就可以達到了, 劉備或劉禪就是漢朝的另一位中興之主了。

可惜的是, 諸葛亮的隆中之策讓驕傲自大的關羽給毀了。

(荊州的戰略地位)

(失去荊州前的蜀漢)

(失去荊州後的蜀漢)



談文論史


別說趙雲、黃忠,就是把老成持重的王平派去,荊州都未必會丟。

守荊州,並不是只看名氣,也得看將領的頭腦。王平是後三國時期西蜀五虎之一,武藝還是說得過去的。謀略也還可以,至少此君考慮事情很周到,街亭勸馬謖就是一個例證,說明王平不但心思縝密,而且善於用兵,對地勢和排兵都有心得。

如果指派一人代關羽鎮守荊州,呂蒙、陸遜的計劃就要落空。但是有一點不能排除,即使將領精明,就怕烽火臺上有哪個傻瓜開門把東吳兵放進來,那麼,金湯一樣的城池也會守不住。

最可惜的是劉備當時一心籌備北伐,又正因為關羽水淹七軍,一路大勝,得知這個利好消息的劉備肯定欣喜不已。而且劉備也未必知道關羽拒婚惹惱孫權,還以為孫劉聯盟繼續存在呢,對於這個盟友持信任態度,所以劉備對荊州也就疏忽了。手下所有將領都在北伐的大名單中,並沒有派人去荊州協防。

據以上所述,在下認為,大意失荊州的並非只有關羽一人,恐怕劉備和諸葛亮也難逃其咎吧?


禁街虎1


無濟於事。

孫權對於荊州,志在必得;曹操對於關羽,咬牙切齒。兩個巨頭聯合要消滅一個關羽,易如反掌。即使派去趙雲黃忠,也不起作用。關羽是誰,劉備最信任的將領,作為荊州的一線指揮官,會聽從趙雲的建議。當時趙雲盡在劉備身邊效力,大戰未曾指揮。關羽親手締造了水淹七軍的神話,擒于禁,斬龐德,曹操都嚇得要遷都,面對趙雲,關羽怎麼會聽從他的意見。

至於黃忠,這是關羽最看不起的將領,所謂大丈夫豈可與老卒為伍?事實上黃忠定軍山腰斬夏侯淵,多虧了劉備謀士法正的謀劃,一個黃忠有何大的作為?

關羽身邊缺乏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可惜關羽這個人素來高傲,即便是有,他又如何能夠聽進去別人的意見。


李治亞文史博客


派趙雲和黃忠去也沒用,因為他倆左右不了關羽,關羽高傲自負,把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的方略早拋到九霄天外去了,還得罪了孫權,東吳也早有奪回荊州之心,關羽在和曹軍征戰時,東吳必然偷襲,關羽的悲劇不可避免的,當初選關羽守荊州就是失誤,關羽只是一武夫,他不是個能獨鎮一方的帥才。比起歷史上那些名將,如廉頗,吳起,韓信,蒯越,周亞夫,等都差遠了,


歸家的綿羊


謝謝你的邀請,對不起!只要有如果或者是假如的提問我蓋不回答,就是回答了也木正視這個問題,希望你能諒解,謝謝你的邀請!


人間正道陳德立


劉備與 曹操在漢中的大戰,以劉備的慘勝而告終!隨後,劉備忙著打掃戰場,修建驛道和漢中稱王等事務。而曹魏的騎兵機動力很強,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整,幾個月後在徐晃的率領下,又出現在了荊襄戰場。

關羽水淹七軍以後,威震華夏。但是,他的五,六萬兵力又要圍襄陽,又要打樊城,還要守荊州,確實是捉襟見肘。而劉備的主力還在漢中休整,劉封又按兵不動,關羽走麥城就成了必然。

當然,讓趙雲星夜回防荊州短時間是可行的。但是要長期堅守,必須把漢中各隘口安排魏延,張飛和馬超分兵把守;諸葛亮輔太子劉禪鎮成都;劉備自已親率主力返回荊州鎮守,方能防止東吳的偷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