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武術家神腿杜心五戰鬥力如何?

書法影響力


杜心五又作杜心武,原名杜慎媿,出生於1869年,是近代著名的武術家,與董海川、大刀王五、韓慕俠、孫祿堂等高手齊名,更難得的他還是一位革命者。

杜心五自幼習武,後來師從自然門創始人徐矮師,藝成以後當過鏢師和清宮侍衛,後來稱為同盟會會員,擔任過孫中山、宋教仁等人的保鏢。

要說杜心五的武藝如何,因為他為人比較淡泊名利,而且成名比較早,所以很少參加公開比武,加上當時缺乏攝像技術,所以只能以其弟子著名武術家萬籟聲的口述和武林中的一些傳說來加以評價。

四川有個南方大俠美譽的藍伯熙,多次在川中比武大會上奪冠,慕名來和杜心五比武。雙方沒有正式交手,而是互相演技了一番,藍伯熙最後表示心服退去。事後杜心五的徒弟萬籟聲曾經和藍伯熙比武,小勝一場。可見藍伯熙見了杜心五拳藝以後退去還是有道理的。

杜心五自己和人交手最有名的一次,是為徒弟萬籟聲和自己齊名、號稱民國十大武林高手之一的劉百川交手。劉百川出身北派少林羅漢門,擅長腿法,出腳疾如風,重如雷,號稱“江南第一腳”,和杜心五“神腿”的外號正好媲美。最後兩個人打成平手併成為好友,杜心五還讓徒弟萬籟聲拜劉百川為師。據說後來杜心五和劉百川在長沙還曾經交手一次,杜心五小勝,所以也有人說前一次是杜心五讓了對方。

不過相比起武功來,杜心五更出名的應該是在武德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杜心五在清末參加同盟會,積極參與革命事業,不僅擔任同盟會高層的保鏢,還多次利用自己在武術界的名聲為革命募捐,在民國時期,也積極從事抗日救國運動和慈善事業,這一點是非常可貴的,當得一個俠字。


不沉的經遠


杜心武師承自然門,腿上功夫無人匹敵。

少從名師

杜心武從小喜歡武術,七歲時喜歡玩“飛蝗石”,百發百中。

十三歲時已經練就一身硬功夫,他模仿古人比武求師,掛一個牌子:“誠心求師,需要先比試,如能勝我,千金拜師。”周邊的人竟然沒有一個人能打勝這個13歲的娃。

一天,來了一個瘦老頭,身材矮小,小杜想看不上眼,準備三拳兩腳解決問題,誰知他一出手,發現拳頭根本沾不到老頭的身體,知道是高手,立馬下跪,將一包銀子捧在頭頂,拜老頭為師。

這個老頭人稱徐矮師,在峨眉山跟隨武當道人徐清虛學藝,集武當、少林之精粹,創造出“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自然門功夫。他教杜心武負重踩樁圓形走,練自然門的內圈法。他說:“自然門首先練氣,踩樁走要輕鬆自然,動靜相兼,氣沉丹田,能虛能實”。以後,腿上的沙袋逐漸加重,注意手、眼、步法,兼練踢、蹬、掃、踩、踹,做到吞吐沉浮,運氣發功,感覺內在產生升騰之力,瞬息可收可發。他要求杜心五做到意、氣、內功、外功,渾然—體。

身形似電

清政府腐敗無能,杜心武投身反清活動,結識了革命黨人宋教仁,加入了同盟會,因有一身功夫,擔任領導人的保鏢。

有一次,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日本東京召開重要會議,杜心武看到門外有三個人鬼鬼祟祟,懷裡好像藏著武器,便問他們是幹什麼的。三個人看到只有杜心武一個人,非常蠻橫,嘴裡說不用你管閒事,一起上前動手推搡他。沒等三個人的手挨著他,杜心武就勢一轉身形,眨眼功夫在三個人周圍轉了一圈,等三個人反應過來,懷裡的手槍已經全在杜心武手上。

身輕如燕

1928年,第一界全國國術考試在杭州舉行,杜心武當評判員。晚上同鄉聚會,請杜心武表演功夫。他便臨時將三張飯桌摞起來,縱身一躍,便到了上層,然後沿著桌子的移動身形,表演了看家功夫自然拳。他在桌子邊緣敏捷移動,拳腳如飛,三層桌子一點也不晃動,眾人看得瞠目結舌。

腳軟如綿

四川有個叫藍伯熙的,綽號“南俠”,聽說杜心武的名聲很大,就來挑戰。杜心武說,你的功夫我早有耳聞,如果動手的話,我們兩敗俱傷,我表演一點拙技你看看如何。於是脫掉鞋子,大腳趾著地,表演自然門的內圈法,只見人影,看不清人形。然後收勢,兩腿叉,竟然成麻花狀,好像沒有長骨頭一樣。藍伯熙一看,從武功武、德兩方面都趕不上,於是將“南俠”的綽號送給杜心武。

武功高強的人,武德高尚,才會得到人的尊敬。


聾王侃史


在近代武林之中,說起杜心五,可用威震四海來形容,關於其人其事有著許多傳說,更是有不少文學作品將其融入其中,將其寫的神乎其神,令人敬仰,當然,其中不乏有誇大之詞和虛構之言,這是文學作品無法避免的。

關於杜心五其人,在近代武術史上一向都是正面的,除了其弟子萬籟聲宣傳之外,杜心五也確實有過人之處。雖然萬籟聲的功夫造詣並非上乘,但杜心五卻是公認的數一數二的高手。

杜心五出生於清同治八年,家世業儒,有祖業千畝,父親杜佳珍官居四品,曾做的清軍都司。

杜心五五歲時,家中就聘請秀才上門教書。七歲時,開始習武,在此期間,杜心五練就了一手百發百中的“飛蝗石”絕活。八歲之時,父親病故,從此家道中落。

(圖:電影《大俠杜心五》劇照▲)

相傳十三歲之時,杜心五掛出牌子,當街打擂,來往許多武林人士都不是他對手。(這點筆者認為是虛構或誇大,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僥倖贏幾個莽漢還成,不可能贏過老師傅。)

在成年後的日子裡,杜心五做過鏢師,也在清宮作為守衛,後結識宋教仁,獲得到東洋日本留學的機會。在日本期間,杜心五學會日語,並且考入東京帝國大學農科。相傳,杜心五在日期間曾擊敗相撲高手齊藤一郎,並贏得柔道冠軍,更擊敗多路高手。

後來杜心五擔任保護孫先生的工作,並多次擊敗清廷殺手和日本武士,成功保護了先生安全。(這些故事真實度無從考證,其中有杜心五一拳擊毀日本坦克之說,顯然是誇大其詞,真若如此,就跟抗日神劇沒區別了。)

以後關於杜心五的故事,依舊非常神奇,實在太多太多,因此不必細數。

杜心五於1953年7月8日去世,享年84歲,確實是個長壽之人。在其人物身上除了許多美譽之外,還有許多稱呼,比如“南北大俠”、“伸腿”等等。

(圖:《大俠杜心五》劇照▲)

至於其“戰鬥力”如何,除了文學作品和萬籟聲的宣傳之外,實則無人看見過他打擂,但是卻有關於他表演武術的記錄。在二戰前,有日本武術大師專程到中國研討武學,其中看過杜心五表演醉拳等武藝之後,敬佩的五體投地,並且將其所見係數刊登在報紙之上。在90年代的雜誌《武林》中曾經有過一篇文章介紹過,還附有照片。因為筆者曾有一段時期對武術痴迷,因此訂購了大量有關武術的雜誌,如今依稀記得當年看過的一期上面有刊登杜心五的文章。

(圖:《大俠杜心五》劇照▲)

很多人或許認為武術高手都是影視劇中演繹的那樣動作瀟灑,飛簷走壁,甚至可以隔山打牛。其實真正的高手並非如此,動作即不好看,也不華麗,更不會飛簷走壁,而是講求出其不意、一擊必殺,真正的格鬥技就是殺人技,而不是華麗的套路。

杜心五等高手講究的也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二人比武,誰快誰就贏的幾率高。最近很火的徐曉東就是如此,頻頻讓那些自譽武林高手、武林前輩的人當場出醜。想揍你,不需要跟你比劃招式,一拳揍的你鼻子出血就基本看出輸贏了!


大獅


清末民初的武學大師杜心五,因為影視劇較少,現代人對其認知度不高,其實他的人生經歷頗具傳奇,當年流傳著“北有霍元甲,南有杜心五”的說法,更為譽為中華第一保鏢,又被青幫大佬杜月笙稱為師叔祖,成為青紅兩幫總舵主,他憑著一身絕技,見義勇為,為受苦的同胞解爭救難,後來投身革命,抗日救亡,造就一世傳奇。

圖為一代名師杜心五照片。

杜心五(1869-1953年)湖南慈利人,他的一生功夫來自於中國武術流派自然門。此門派武功來源於老子的道法自然,動作簡單,自然而然,主要應用於實戰,所以自然門都是厲害人物,比如創始人徐矮師,個子矮小,其貌不揚,但武藝高強開宗立派,第二代掌門人就是徐矮師徒弟杜心五。

大隱隱於市的白果園31號公館,曾是杜心五的寓所,現已改為餐廳。

18歲的杜心五武功造詣已極深,從那時起走鏢於川、黔、滇一帶,留下“南北大俠”的稱號,後來去北京紫禁城擔任了一段時間宮廷護衛,見國勢日危,於1904年東渡日本留學,考上東京帝國大學,在此期間贏得了柔道比賽冠軍,在日本經宋教仁介紹加入同盟會,回國後投入反清的洪流中,他先後往來於南洋北美,為革命募集資金,曾孤身一人夜赴慈禧、刺殺袁世凱、保衛孫中山等,1928年全國第一屆國術考試,杜心五擔任評判員。

杜心五墓位於湖南大學的鳳凰山。

杜心五目睹軍閥統治黑暗,曾多次棄官不做,但抗戰期間杜心五重新出山,任重慶中央訓練團武術總教官,廣西大學體育主任等職,解放後任湖南軍政委員顧問等職。而杜心五的弟子中,比較出名的是第三代傳人萬籟聲和第四代傳人梁超群,萬籟聲不但是愛國武術家,還培養了眾多全國冠軍,,梁超群不但獲得多次冠軍,還將武術傳到歐洲,蜚聲海外。


圖文繪歷史


民國時期武術家,在武術界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武術據說授師於外號叫徐矮子的世外高人,於人技擊,一般不超過三個回合,其身法快如閃電,曾做過孫中山的保鏢,其辭職後,他推薦他兩個女徒弟繼續保衛孫中山。曾去過日本,偶遇日本拳壇賽事,看了一會兒,露出不屑的姿態,被臺下空手道高手看到,非要其上臺比試不可,杜見無法脫身,便答應他們選一個武功最好的選手一戰,傷亡自負,日本答應並選了一位空手道和柔道修養很深的武術家和杜一戰,沒想到在擂臺上連杜心武的衣衫都碰不到,最後被杜心武踹倒在擂臺上,別的空手道和柔道高手看他在臺上快如閃電的身手,沒一人再敢上臺。其徒弟萬賴生,在民國時期舉辦的擂臺上,中國無一人敢應戰,最後裁判一致判定其不戰而勝得武術冠軍,這在民國時期武術技擊空前興盛的時代是不可想象的。與杜同時代的武術家如雷灌耳的還有一位叫孫祿堂,武術技擊神鬼莫測,曾有日本武術家找到他意欲比武比試高低,孫讓其五人在地上按住他手腳和頭部,以喊三個數為準,喊完三個數不能掙脫就算輸。結果五人在地上按住他,喊了三個數,只見孫騰身而起,五個日本武術家驚得目瞪口呆,不知道孫怎麼掙脫的。民國還有許多武術家身懷絕技的,如霍元甲,王子平,呂紫劍,霍元甲名氣甚大,但確實沒和外國人交過手,是把人家嚇跑了。而呂紫劍在中國武術史上實又其戰例,曾在馮玉祥的部隊做武術教官,有日本武界高手挑戰呂紫劍,並由軍方出面與馮玉祥溝通比賽,馮玉祥答應了並在馮的駐地比賽,日中雙方都出裁判以監督比賽,結果上臺一戰,一兩個回合被呂紫劍一掌拍下擂臺,當場死亡。還我們一次呂紫劍在中華武術會當館長,有日本七段高手兩人來中華武術會挑戰,呂紫劍,幾個回合,就把日本七段高手打死了。


追尋4976


杜心武怎麼說呢,這麼說吧。他一掌李小龍不死也殘了。十個李小龍不夠太十招!自己百度一下!李小龍只不過是沒吃過肉的人第一次吃豬肉。就認為是天下最好的東西,其實豬肉很多人不吃的,有錢人餵狗。洋人根本都不明白武術是什麼東西。霍元甲打死不少幾百斤的洋人。李小龍打狗都打不死一條信不,只不過是把中國武術帶出去露臉的功勞而已。確實他就是個戲子。


賤鬍渣胡扎


那是個全民虛弱的年代,有這麼一個身材高大健壯,家境殷實,能吃飽,偶爾能沾沾油葷,平時喜歡舞個一招兩式的人,基本上在當地是無敵的。比如杜心武,又比如霍元甲,都是這樣的人,在大部分人一年才能吃上幾餐飽飯的年月,面對一個一米八幾的大漢,大家都空手的情況下,一個打十個,根本不在話下。


還行不錯馬馬虎虎


中國的武術種類博大,理論精深,重在兵器,拳腳次之。功夫本無內外家之分。什麼內功深厚都是武俠小說看多了,至於內氣外方放,根本沒有多大殺傷力,輕功在搏擊當中沒多大用處,練習耗時費力,跑路暗殺還有點用處,擒拿,點穴,屬於末技,要不怎麼不叫太極擒拿,八卦點穴之類…所有的功夫的練習都為了一個目的,擊敵之要害,一擊必殺,在現代搏擊比賽中,要害不許打,只憑蠻力擊打,在中國人的體質體重是最吃虧的,特別是拳擊,在世界上只能看看。


宋亮178480545


杜心武曾經到過津市新洲鎮,據說當時露了一手。他摘下一片樹葉,隨手命中目標,贏得一片喝采!我是聽一位80多歲的老人說的,至今老人還健在。


鄉里爺爺


誇大其詞了,應該是有一定格鬥能力,身手比正常人反應速度快,不然也不可能給孫中山先生當保鏢,但不可能有傳說中那麼厲害。後來杜心武在國共兩黨,江湖幫派統統吃得開,主要是因為他給孫先生當過保鏢的資歷而不是因為武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