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有哪些軍團?

用戶4071591056363


蜀漢沒有軍團這個稱呼,不過有專門用於方面作戰的地方部隊,這種部隊沒有軍號,最高領導一般為“都督”。我就權當題主問的是這種“軍團”了。這樣算下來,蜀漢一共有五大軍團,即中央軍團(大將軍親領,為野戰軍團)、漢中軍團、南中軍團、江州軍團和永安軍團。

中央軍團

集中了全國大部分精銳部隊,是最有戰鬥力的野戰軍團,所以歷來都是由劉備親自統領,劉備之後則為丞相諸葛亮,諸葛亮去世後由三任大將軍統領,參加了每一次北伐,直到蜀漢滅亡。

1、虎步軍。

《三國志.姜維傳》“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須先教中虎步軍五六千人。”

既然有中虎步軍,那麼也應當有左虎步軍和右虎步軍,整體在兩萬人之間,考慮到蜀漢傾國之兵不過十萬,這已經是中央軍團的主力步兵了。



統領為虎步監,唯一有記載的虎步監是孟琰,為孟獲族人。

《水經渭水注》中引《諸葛亮表》:臣先遺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渭水漲,以二十日出騎萬人來攻營,臣作竹橋越水射之,賊見橋垂成,便引兵退。

2、飛軍。全軍一萬餘人,統領不明。



《華陽國志》: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這是一支純少數民族部隊,慣於山地作戰,“能披甲渡水。歷山飛天塹…於穹山峭壁驀越如平地”。

3、無當軍。統領為無當監,兵力不詳,唯一有記載的是王平(原名何平)。後人將飛軍與無當軍合二為一,其實是沒有歷史依據的。主要戰績是防禦戰,抵擋住了魏國名將張合的進攻,為蜀漢主力大敗司馬懿創造了條件。

《漢晉春秋》:五月辛巳,(司馬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4、連弩士。這也是一支少數民族部隊,兵力三千人,專門負責操縱諸葛亮發明的元戎連弩。



《魏氏春秋》記載:“諸葛氏長於巧思,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華陽國志·巴志》涪陵郡條:“涪陵郡,巴之南鄙..多獽蜑之民..漢時赤甲軍常取其民。蜀丞相亮亦發其勁卒三千人為連弩士,遂移家漢中。”

5、虎騎軍。統領為虎騎監,兵力不詳,有記載的是開國功臣糜竺的孫子糜照。

漢中軍團

蜀漢最強大的地方軍團,也是除中央軍團之外唯一的野戰軍團。漢中為北防重地,歷任都督均為行伍出身的良將 :

漢中軍團功勳卓著,獨立取得的勝利有陽溪之戰(擊敗魏雍州刺史郭淮和後將軍費耀)、興勢之戰(擊退曹爽大軍)

魏延(219——234)

《三國志•魏延傳》: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吳懿(234——237)

《三國志•後主傳》:(建興)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以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

王平(237——248)

《三國志•王平傳》:(建興)十五年,進封安漢侯,代(吳)壹督漢中。

胡濟(248——263)

《華陽國志•漢中志》:(延熙)十一年,鎮北(大)將軍王平卒。以中監軍胡濟為驃騎將軍,假節,領兗州刺史,代平督漢中事。

庲降軍團(南中軍團)

庲降都督總督南中七郡軍政,治夷之務重於軍事:

庲降軍團防區最大,但兵力不多,主要功績是多次鎮壓了南中豪族和少數民族的叛亂。西晉時期曾經佔領了東吳的交趾三郡。

鄧方(214——221)

《華陽國志•南中志》:建安十九年,劉先主定蜀,遣安遠將軍、南郡鄧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縣。

李恢(221——231)

《三國志•李恢傳》: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鄧方卒……遂以恢為庲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剌史,住平夷縣。

張翼(231——233)

《三國志•張翼傳》: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

馬忠(233——249)

《三國志•馬忠傳》:(建興)十一年,南夷豪帥劉胄反,擾亂諸郡。徵庲降都督張翼還,以忠代翼。忠遂斬胄,平南土。

張表(249——253)

《華陽國志•南中志》:以蜀郡張表為代,加安南將軍。

閻宇(253——257)

《華陽國志•南中志》:(張)表後,以南郡閻宇為都督。

霍弋(257——263)霍弋不是正式的都督(資歷不夠?),只是副貳都督。

《華陽國志•南中志》:(霍)弋甚善參毗之禮,遂代(閻)宇為監軍、安南將軍。

江州軍團

江州(重慶)為東防重鎮,永安之後的第二道防線,不過該軍團自李嚴後兵力大部分抽入中央軍團北伐,嚴重削弱,自鄧芝後似乎已撤銷,可能是軍隊全被調入中央軍團參與北伐了。

費觀(219——221)

《華陽國志•巴志》:劉先主初以江夏費觀為太守,領江州都督。

趙雲(221——226)

《三國志·趙雲傳》: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李嚴(226——230)不過李嚴不是都督,而是更高級的中都護。

《三國志•李嚴傳》:(建興)四年,轉為前將軍。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李)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

李豐(230——231)

《三國志•李嚴傳》:(建興)八年,遷驃騎將軍。以曹真欲三道向漢川,亮命(李)嚴將二萬人赴漢中。亮表嚴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督軍,典嚴後事。

李福(231——235)

《華陽國志•巴志》:(李)豐解後,梓潼李福為都督。

鄧芝(235——255)

《三國志•鄧芝傳》:亮卒,遷前軍師前將軍,領袞州刺史,封陽武亭侯,頃之為督江州。

永安軍團

防區為巴東郡,治所在永安(重慶奉節),是蜀吳對峙的前沿,與東吳西陲重鎮西陵(宜昌,防區西至巫山)相鄰。因永安原名白帝城,所以這支部隊也被稱為白帝兵。該軍團最輝煌的戰績是在蜀漢滅亡時,僅以二千兵力抵擋數萬吳軍進攻長達半年之久,可見戰力之強悍。



李嚴(223年—226年)

《三國志·先主傳》: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陳到(226年—?年)。陳到鎮守時期是永安軍團最精銳的時期,因為陳到率領的是劉備的禁衛軍——白毦兵。

《華陽國志· 卷七》:四年,永安都護李嚴還督江州,城巴。以徵西將軍汝南陳到督永安,封亭侯。

宗預(?年—258年)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宗預)遷後將軍,督永安,就拜徵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

羅憲(258年)。羅憲只是短暫代理。

《華陽國志·卷七·劉後主志》:景耀元年,……徵北大將軍宗預自永安徵拜鎮軍將軍,領兗州刺史;以襄陽羅憲為領軍,督永安事。

閻宇(258年—263年)

《襄陽耆舊記·卷二·羅憲》:時黃皓預政,眾多附之,憲獨介然。皓恚之,左遷巴東太守。時大將軍閻宇都督巴東,拜憲領軍,為宇副貳。

海軍史研究會員


1.白毦兵

白毦兵是劉備下面的一支部隊,統帥為陳到。

當代學者根據諸葛亮給李嚴的書信得知,公元226年,諸葛亮計劃北伐,為了北伐的後勤工作,調李嚴前往江州進行部署,並派陳到率白毦兵協助。至於其兵種的來源,史書均未記載。

提到白毦兵統帥陳到,由於在三國演義裡面沒有登場,所以未被大家熟悉。他在蜀漢的地位僅次於趙雲,深得劉備的信任,且武藝十分高強,同時對陣吳將朱然和朱桓時,絲毫不落下風。《三國志》作者陳壽曾評價他為忠勇之士。

2.無當飛軍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的少數民族建立的兵員。第一任統帥為王平,最後一任為張嶷。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馬謖失街亭,身為副將的王平率無當飛軍死戰,保護許多部隊成功突圍。

無當飛軍善使弓弩,擅長野戰,作風彪悍,是諸葛亮北伐時的精銳部隊。

不過,無當飛軍的結局卻是十分悲壯的。在姜維第七次北伐時,為掩護主帥姜維撤退,最後一任統帥張嶷率無當飛軍力戰數倍於己的魏軍,最終全軍覆沒,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3.西涼鐵騎

西涼鐵騎是由五虎上將馬超統領,是蜀國最具攻擊力的騎兵部隊。西涼鐵騎長期負責鎮守蜀國的邊疆,為平定南蠻做出了突出貢獻。

白耳兵,又叫白眊兵,。是劉備的親衛軍團,統帥是陳到字叔至,汝南人,在劉備這麼多年的戰爭生涯中,白耳兵一直都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戰鬥經驗非常的豐富。三國志.楊戲傳》稱徵南(趙雲)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列。“彝嶺之戰蜀軍戰敗,陳到率白耳兵斷後,僅數百人即阻礙了乘勝追擊的陸遜的吳國大軍,其戰鬥力可見一斑。而且這支部隊一直比較神秘,關於他們的來歷一直都是眾說紛紜。

.無當飛軍。他是諸葛亮征服南蠻之後,利用當地蠻夷兵源,戰鬥力驚人,王平是第一任統帥,而王平也是一個猛將,治軍嚴謹和將士們同甘共苦、一起訓練。在之後的戰爭中,無當飛軍不負眾望,在蜀漢的戰爭中大放異彩。對於他們彪悍的戰績,在史書上可以找到,像在《華陽國志》中記載:“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給以所向無前的極高評價。但是這麼一支所向無前的軍隊,結局卻十分悲壯,在諸葛亮死後,姜維的最後一次北伐中,當時無當飛軍的主帥張嶷為了保護撤退的主力部隊率領5000人同曹魏軍隊戰鬥,但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實在是可悲可嘆。

其他的有名的軍團像呂布麾下高順統帥的陷陣營,公孫瓚手下的白馬義從,陶謙組件的丹陽兵,當然還有曹操麾下虎豹騎,董卓馬超的西涼鐵騎。





孤城影隨


1.白耳兵,又叫白眊兵,。是劉備的親衛軍團,統帥是陳到字叔至,汝南人,在劉備這麼多年的戰爭生涯中,白耳兵一直都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戰鬥經驗非常的豐富。三國志.楊戲傳》稱徵南(趙雲)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列。“彝嶺之戰蜀軍戰敗,陳到率白耳兵斷後,僅數百人即阻礙了乘勝追擊的陸遜的吳國大軍,其戰鬥力可見一斑。而且這支部隊一直比較神秘,關於他們的來歷一直都是眾說紛紜。

2.無當飛軍。他是諸葛亮征服南蠻之後,利用當地蠻夷兵源,戰鬥力驚人,王平是第一任統帥,而王平也是一個猛將,治軍嚴謹和將士們同甘共苦、一起訓練。在之後的戰爭中,無當飛軍不負眾望,在蜀漢的戰爭中大放異彩。對於他們彪悍的戰績,在史書上可以找到,像在《華陽國志》中記載:“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給以所向無前的極高評價。但是這麼一支所向無前的軍隊,結局卻十分悲壯,在諸葛亮死後,姜維的最後一次北伐中,當時無當飛軍的主帥張嶷為了保護撤退的主力部隊率領5000人同曹魏軍隊戰鬥,但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實在是可悲可嘆。

其他的有名的軍團像呂布麾下高順統帥的陷陣營,公孫瓚手下的白馬義從,陶謙組件的丹陽兵,當然還有曹操麾下虎豹騎,董卓馬超的西涼鐵騎。


daijay


1.白毦兵

白毦兵是劉備下面的一支部隊,統帥為陳到。

當代學者根據諸葛亮給李嚴的書信得知,公元226年,諸葛亮計劃北伐,為了北伐的後勤工作,調李嚴前往江州進行部署,並派陳到率白毦兵協助。至於其兵種的來源,史書均未記載。

提到白毦兵統帥陳到,由於在三國演義裡面沒有登場,所以未被大家熟悉。他在蜀漢的地位僅次於趙雲,深得劉備的信任,且武藝十分高強,同時對陣吳將朱然和朱桓時,絲毫不落下風。《三國志》作者陳壽曾評價他為忠勇之士。

2.無當飛軍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的少數民族建立的兵員。第一任統帥為王平,最後一任為張嶷。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馬謖失街亭,身為副將的王平率無當飛軍死戰,保護許多部隊成功突圍。

無當飛軍善使弓弩,擅長野戰,作風彪悍,是諸葛亮北伐時的精銳部隊。

不過,無當飛軍的結局卻是十分悲壯的。在姜維第七次北伐時,為掩護主帥姜維撤退,最後一任統帥張嶷率無當飛軍力戰數倍於己的魏軍,最終全軍覆沒,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3.西涼鐵騎

西涼鐵騎是由五虎上將馬超統領,是蜀國最具攻擊力的騎兵部隊。西涼鐵騎長期負責鎮守蜀國的邊疆,為平定南蠻做出了突出貢獻。




歷史薈


本人認為,打仗時旗上都為首領姓名為番號,那就是軍團。如關,張趙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