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時期,蘇聯紅軍在巔峰時期為何沒能乘勢拿下黑海出海口?

用戶61402240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在二戰時期,蘇聯紅軍在巔峰時期為何沒能乘勢拿下黑海出海口?



黑海是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一個內陸海,其處在內陸之中,海水由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溢注,面積約42.4萬平方公里。


對於黑海出海口,從沙皇俄國開始就對其一直夢寐以求,為了這個出海口,俄羅斯曾經和奧斯曼土耳其足足廝殺了三百年,足以見得此出海口對俄羅斯的重要性。



俄羅斯這麼想要黑海出海口,但是可惜土耳其海峽被人家死死的捏住。


二戰末期,蘇聯紅軍正值巔峰時期,在二戰結束時,蘇聯擁有1300多萬軍隊,擁有著全球最為巨大的武裝力量,尤其是陸軍,根本沒有國家擋得住蘇聯,但為何偏偏沒有拿下黑海的出海口呢?


在這種優勢下,蘇聯企圖在黑海區域取得出海口,但是英美兩國可是寸土不讓,為了封住蘇聯黑海艦隊,美英兩國不吝與蘇聯分裂。




先說說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曾因為站錯了隊伍,成為戰敗國,受到了列強的瓜分,使得土耳其從一個準一流大國將為二流國家,並徹底喪失了在歐洲的話語權。


在二戰爆發的時候,土耳其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站錯隊的慘痛教訓,這次可學精明瞭,這回土耳其兩邊同時下注,一方面為德國提供資源,另一方面為英軍提供駐泊港口。就這樣,雙方都不想動這個國家。


在蘇聯與德國的戰爭爆發的時候,土耳其則想一旦蘇聯戰敗了,土耳其則可以趁機佔領高加索地區,對於這一點蘇聯自然清楚,所以有一部分軍隊始終不敢調動,這些部隊就是警戒土耳其的。


再後來誰知蘇聯在英美的支持下越戰越強,土耳其見勢不妙便撤回了軍隊,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可是兩國之間的樑子就這麼結下了,要知道蘇聯是很記仇的。



1945年德國宣佈投降,在德國投降一個月之後,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劃分各國的勢力範圍。斯大林在會議中直接提出了黑海問題,蘇聯的要求是徹底控制黑海。


面臨強壯的蘇聯,土耳其開始向英美兩國挨近,本來本來美英兩國同土耳其的關係並不好。可是出於圍堵蘇聯的原因,美英兩國不得不插手。



對於蘇聯來說,黑海出海口就是自己的“蘇伊士運河。”只要控制了出海口,蘇聯就意味著可以隨意出入地中海,要知道地中海那可是歐洲大陸的腹地啊,不過蘇聯明白這個道理,英美兩國自然也不傻,兩國堅決反對蘇聯這麼做,斯大林和丘吉爾甚至發生了爭吵。


英國首相丘吉爾激烈對立,一旦蘇聯艦隊突破了土耳其兩道海峽的封閉,接下來便是地中海。而地中海是歐洲的內地,因而英國激烈對立。在這一問題上,美國依據自個的利益需求,也以為必須在土耳其圍堵蘇聯。


就在他們爭吵的時候,,英國大選的結果傳來,丘吉爾落選,艾德禮成為了新的當家人,這在波茨坦會議上呈現了十分有意思的一幕,會議前半截,參加會議的仍是丘吉爾。可是到了會議後半截,參加會議的變成了艾德禮。


因為英國最高層發生了換屆,蘇聯方面與英國的商洽不得不停止。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杜魯門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鐧。真是巧的很,美國的原子彈剛剛試爆成功。


美國也是非常樂意地讓土耳其成為了北約成員國,美國率先擁有原子彈,這等於直接佔據了先機。


對此,美國擁有原子彈做後盾,蘇聯方面當然要矮上一截,不得不做出讓步。


1946年年初,美國向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蘇軍在5月1日之前撤離伊朗,否則300枚原子彈炸平蘇聯。最終蘇聯選擇了讓步,從伊朗撤出了軍隊。



在此之後,土耳其成為了英美兩國的盟友,如今土耳其和俄羅斯為何又有劍拔弩張的對抗,又有和風細雨的友好,那就是後話了,不過只要俄羅斯還對黑海出海口抱有想法,俄土關係未來就還有極大的變數。


我是方小哥



月林6491


蘇聯紅軍拿下黑海出海口,這會嚴重威脅歐洲腹地,這會嚴重損害,侵犯了美英等強國的根本利益,遭到美英強烈抗議和反對,甚至反抗。蘇聯紅軍十分強大,還是懼怕美國為蘇軍準備的300顆原子彈,在沒有原子彈作後盾的前提下,乖乖的止步,退讓,撤軍,不再有擁有黑海口的打算,企圖。從而,美英就用黑海出海口來圍堵俄羅斯。


中國美6220


黑海的出海口在土耳其境內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如果要強行奪取的話,勢必與土耳其發生戰爭,當時蘇聯的敵人是德國法西斯,當務之急是把德軍驅離國土,黑海出海口的問題相對蘇聯國內的形勢來說,就顯得比較次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