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哪些歷史人物的結局雖然是失敗的,但卻贏得了後人的敬仰?

邁向頂峰的那一朵白雲


歷史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活動,自然有結局好的(成功),也有結局悲慘的(失敗);其中像三國諸葛亮、宋岳飛、明於謙等歷史名人大眾群體雖然結局悲慘,卻“常使英雄淚滿襟”讓後來人敬仰,這裡也有那麼一些小眾人物為了自己的命運勇敢地起來抗爭,雖然結局也失敗了,同樣也讓後來讀史者敬仰!

時間撥回到大明嘉靖年間,嘉靖帝本來無緣皇位,只因前任正德帝無子而僥倖登上皇位,按說這麼好的事該讓自己有番作為,但是不知道嘉靖是不是被天上掉下的這個大餡餅砸暈了,在他長達四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就沒有辦過正事,只有兩件事在做:前二十年讓沒有當過皇帝的爹當皇帝,“稱宗入廟”;後二十多年為了長生不死修道煉丹,這些小眾人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嘉靖為了長生不死,求道修仙,聽信道士煉製丹藥,煉丹藥需要採取少女的處女經血,就在全國大量徵召少女入宮,並時常讓她們服食催經血的藥物,讓這些少女身體受到嚴重摧殘;不僅如此,嘉靖為了保持經血的潔淨,還不讓她們吃飯,只能喝露水,並經常打罵宮女……種種這些讓宮女們實在忍不下去了……

終於在公元1542年11月的一天晚上,以楊金英為首的16名宮女乘嘉靖熟睡之際採取了行動:有的按脖子,有的捂嘴,有的按手,有的按腿……事情進行的很順利,就在馬上要結果昏君生命的檔口,楊金英把勒在嘉靖脖子上的繩釦打成了死結,眼看勒不死嘉靖,其中一個宮女膽小害怕,悄悄跑出去告密給皇后,皇后趕到,楊金英等宮女四處逃亡,但是戒備森嚴的皇宮大內,手無縛雞之力的宮女又怎麼能逃得出去呢,全部被抓,行動失敗,最後可憐的宮女們被凌遲處死!

以楊金英為首的16宮女行動失敗,結局是很悲慘的,但這是她們這些宮女的自救行動,不甘心屈服於暴君,雖然失敗了,但是至少她們不是坐以待斃、任人宰殺的羔羊,而是敢於直面殘酷的世界,勇敢地為自己的生命爭取自由的勇士!

勇士,從來就是被人們敬仰的!




南門嶺的柿子樹


秦始皇,商鞅,項羽 關羽,岳飛,文天祥,史可法 冉閔 劉琨 楊椒山。

大家崇拜的不是失敗而是這些高尚情操,

當然大家記住的也都是成功者做的孽

因為越是在艱難的處境之中越能體現一個人的道德素養和英雄主義氣質

在艱難的困境之中想要憑藉個人之力力挽狂瀾希望是極其渺茫的,所以看上去像是大家崇拜的都是失敗者。

所謂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喜歡老照片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圖影觀史


這樣的人太多了!

《霸王別姬》,一個英雄窮途末路時何其淒涼,可是與愛人笑談生離死別,又是何其浪漫!

譚嗣同,一個志士甘願赴死何其悲壯,可是我自我血薦軒轅,又是何其振奮!

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何等豪邁!可是,封狼居胥卻又英年早逝,又是何等遺憾!

岳飛,精忠報國還我河山,何其雄武!可是,聖心難測冤死牢獄,何其唏噓!

商鞅,敢叫日月換新天,何其勇武!可是,車裂身死矢志難成,何其無奈

王安石,破舊出新砥礪前行,何其激憤。可是,功敗垂成竹籃打水,又是何其憤懣!

……

歷史從來不缺有情懷,有愛、有理想、有才華的人,他們很多犧牲在體制、現實、黑暗、命運之下,但是隻要他們沒有屈服、背叛,這些人都是受人敬仰的。

我們把更多的眼光、羨慕、佩服都放到了成功者的身上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關注悲劇的力量


老易說事


造化弄人嗎。明朝的于謙,不是德雲社講相聲的于謙,這個于謙沒有給大家帶來笑聲,卻帶來了幾百年的震憾和惋惜。他是個正直的人,是個有自己原則的功臣,更是個忠臣。他組織的北京保衛戰挽救了大明朝,但卻落個身死家破的遭遇。話從頭講起,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太監王振。太監一般都是有上頭沒下頭的人,玩弄權謀而不懂治國的殘廢。括號,二般的除外,有鄭和幾個例外。王振拾掇明英宗親征,他認為蒙古兵不過兩萬人,我大明20萬軍隊嚇也嚇死你。好像歷史上很多很多類似的戰爭都有這種場景。殊不知,打仗不光看人數,你看海灣戰爭,伊拉克可謂兵強馬壯,薩達姆準備好了戰鬥,但戰爭也就結束了。話說回來,王振一路威武,一路那個豪情沖天,碰到也先,幾回合下來,敗了,皇帝也被俘了。也先順勢擴大戰果,把北京包圍了。這就看出朱棣的英明瞭,但有先見之明,也要有人能守住啊,最好的城防還是人防。當是時,有主張南逃的,有主張議和賠償的。但于謙卻分析形勢,堅守北京,取得了勝利。這種挽大廈於將傾的大功,放在網友身上,不知有幾人能承受。但于謙頭不昏,他只一心為國,朱祁鈺什麼事都和他商量,他不居功。

天道無情,人間滄桑,朱祁鈺卻病危了,還沒有傳人。這時幾個宵小奸臣心裡活泛了,想擁立前皇帝朱祁鎮。密謀宮廷政變,但于謙早知此事,他手握兵權,卻任其行事。後來朱祁鎮又做了皇帝,他算個明白人吧,但為了名正言順,還是殺了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于謙的心聲。他做到了。讓我們永遠記住他,正是有這種人,才能讓我們的民族綿延不絕。


時尚女褲批發


這樣的例子不少,如商鞅,項羽,岳飛,文天祥,等

如果非要讓我選一個的話,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岳飛!

一生精忠報國,英勇善戰!雖然現在因為民族團結問題被和諧了不能稱之為民族英雄,但是其不苟且偷安,勇驅蠻夷的英雄主義精神還是讓人心折不已!在宋朝這個整天被人欺凌的封建王朝,其品格更顯高貴!

有意見歡迎來提,以史會友


尖兵1號


南明,李定國。

兩蹶名王。

公元1652年(清順治九年、明永曆六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進攻貴州,命吳三桂由嘉定(四川樂山)出敘州(四川宜昌)進攻川南。三月,李定國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征。五月,北路軍連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縣)、武崗諸州。鎮守寶慶(湖南邵陽)的清將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從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國搶在援敵之前,從楓木嶺渡江直取寶慶,消滅清軍五千。六月,李定國出兵祁陽。七月初四,大西軍登雲梯攻城,孔有德額頭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無路,於是把所有的家產放在一個屋子裡,然後又親自把自己的愛妻們殺掉,最後自焚而死。

桂林大捷後,廣西全境很快被收復,有些地區的百姓,不等大西軍到,便自動將清軍驅逐,李定國下令不要亂殺無辜,先安置百姓[54],明將胡一青、趙印選、馬寶等相繼歸順李定國。為此,李定國在桂林七星巖擺下酒宴,慶祝勝利。他對明兵部尚書劉遠生說:“文、張諸公(指文天祥、張世傑)其精忠浩氣,固足以光昭青史,為天地生色,然吾儕之對於國家,竊不願有此結果也。”表達了他決心收復被清軍佔領的土地,恢復明朝的志向。

清軍在湖廣接連失利,使清政府大為震驚,急忙命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兩廣,趨長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朝長沙撲來。面對強敵,李定國進行了周密的佈署:大西軍暫退出長沙,引誘清兵渡湘江,將馮雙禮、馬進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過衡山,李定國從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擊,馮、馬二將背後出擊,兩軍相夾,合殲尼堪。但這一計劃卻被馮雙禮透露給孫可望,孫可望不想讓李定國立功,卻暗自想著怎麼陷害他。密令馮雙禮退出伏擊,馬進忠見狀也撤離了戰場。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進抵衡州,李定國在蒸水率軍出擊,接著轉戰到城北香草菴、草街,不分勝負,為此李定國準備採用伏擊戰術。二十四日,雙方再戰,李定國佯裝敗退,尼堪緊追不捨,追至演武亭,一聲炮響,大西軍伏兵四起,團團圍住尼堪,李定國手舉大刀,將尼堪一劈兩半。清軍失去主帥,大敗而逃。李定國繳獲了尼堪的鎧甲、繡旗,正準備乘勝追擊,才發現馮雙禮、馬進忠未到,派人偵察說已走湘鄉。李定國才知自己是孤軍作戰,無法擴大戰果,只得收兵向武崗轉移。衡州戰役後,李定國叫人繪製孔有德、尼堪畫像,刊佈粵楚,“露布告捷”。

黃宗羲讚道:“逮夫李定國桂林、衡陽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仁宗陛下殿前都檢點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巾。


春水大江


項羽了,霸王別姬,奈何奈何奈若何!自古悲劇人物總是值得後世敬仰。再加上悲涼的結局,和蓋世英雄。真的是值得嘆息


如流水兮逝如風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雨城9210


文森特·梵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