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時期的油燈

井冈山时期的油灯

(資料圖)

□楊海峰

1927年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的中心——茨坪,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井岡山革命力量的壯大,對敵人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此,國民黨開始對井岡山進行多次“進剿”和“會剿”,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當時,在井岡山上,由於敵人的封鎖,生活越來越難,部隊所用的糧米油鹽、服裝彈藥日見短缺。部隊用油非常少,煮菜、點燈都少不了油,而油又在敵人手裡控制著,在最困難的時候幾乎見不到油,油和其他物品一樣成了寶貝。

為此,毛澤東就用油的問題專門向全軍宣佈了一個規定,規定各連(直至營團機關)辦公時用一盞燈,可點三根燈芯,在不辦公時,應熄滅。連部要留一盞一根燈芯的燈,以作帶班、查哨用。從此,在井岡山上,全軍都嚴格地執行了這個規定:每到夜晚,隨著熄燈號的響起,戰士們就吹滅燈,只有連部的一盞燈,點燃著一根燈芯。

毛澤東抓了這件看似小事的大事,使部隊懂得了怎樣精打細算、省吃儉用,使有限的物資能堅持更長的時間,以渡過難關,迎來勝利。井岡山的油燈一直在亮著,毛澤東在燈下制定了一個又一個奪取革命勝利的計劃。在燈下,毛澤東先後寫成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等著名文章,從理論上回答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道理。井岡山的油燈成了革命勝利的象徵。它像茫茫黑夜中的一盞明燈,指引著中國人民在黨領導下,推翻腐朽的舊制度,建立新中國。井岡山的油燈照亮了全中國。

軍事博物館收藏的這盞油燈製作非常簡單,它由南方常見的竹筒製成,有提樑,筒內放油後再放入燈芯即可使用。如今,這隻被油煙燻黑的油燈雖然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它對革命作出的貢獻將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