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為何安排馬岱殺魏延?

王洋Daisy


個人覺得魏延並沒有反心,但卻有實力奪取兵權,威脅蜀國的統治。歷代以來,位極人臣的大有人在,但能善終的卻寥寥無幾。究極原因,你已經有實力跟我爭奪權力了,這是兵之大忌。能夠急流勇退,便可善終。如范蠡,孫武。諸葛亮是個極有見識的人,深知魏延有才華,有能力,但過於驕傲自滿,也知道他死後便沒人可統一天下了,只可守,不可打。深知在他百年之後便沒人可抑制魏延,而魏延是支持攻魏的,這很冒險,因為他還會繼續攻魏,蜀國也極有可能不復存在。退一萬步來說,不攻魏,也會爭權,蜀國會發生統治危機。又會出現一個曹阿瞞,架空權力。綜合以上,魏延非殺不可。


獵影世界


三國志蜀書之魏延傳。

楊儀,費禕,姜維等商量準備退兵。想讓魏延斷後,姜維輔助,如果魏延不聽命令,就自行撤退。

在不發喪的情況下,費禕去試探魏延,魏延說:諸葛亮雖然死了,但是我還健在,諸葛亮的親信和家屬可以還喪,我自己引兵跟魏軍決戰,不能因為諸葛亮死了就廢了軍機大事,況且我魏延怎麼能夠給楊儀斷後?(魏延與楊儀素來不合)。

費禕聽後馳馬而去,告知楊儀,各路軍馬便依次退兵。魏延大怒,楊儀邊退軍邊燒了魏延的退路,而後楊儀和魏延相互向後主舉報對方謀反。劉禪找董允,蔣琬商量,結果這倆貨都相信楊儀而懷疑魏延。後來魏延在南谷口追上楊儀,楊儀便令何平抵禦魏延。何平陣前喊到:丞相剛死,屍體未寒,你們怎麼敢造反?魏延的部眾都覺得魏延這麼做沒有道理,所以都消極怠工,眾軍皆散。

而後魏延跟他的兒子便逃往漢中,楊儀令馬岱追殺魏延,首級獻給楊儀,楊儀踩著魏延的首級罵到:庸奴,還能作惡不?然後下令滅了魏延三族。

因此,魏延不是反將。只是與楊儀不合,而導致身敗名裂。其次,從中也看出了諸葛亮死後,蜀國沒有一個真正的大將能撐住局面,先是魏延跟楊儀內訌,其次是姜維與費禕,黃皓等不合。所以歸根結底,後來蜀國的滅亡還是蜀漢氣數已盡!


1文爺


諸葛亮自知時日不多在五丈原召開退兵會議,此時的魏延領兵對外作戰是僅此於諸葛亮的第二號人物,但其居然沒能參加這次會議,這顯然是諸葛亮故意安排的,那麼馬岱也可以理解是諸葛亮安排在魏延身邊的臥底。諸葛亮死後,魏延不肯退兵,仍要和魏作戰並和楊儀發生爭執(兩人素來不和),後魏延被馬岱斬殺。為什麼諸葛亮一定要殺魏延?書上說是魏延腦有反骨有反叛之相,這當然不可信。但魏延在諸葛亮手裡不受重用處處受排擠打壓卻是事實。也許有以下原因,一是諸葛亮是個力求完美之人,對人格有瑕疵的人看不慣,繼而形成成見。二是諸葛亮擔心自己死後,軍事大權落入魏延之手,無人能制約魏延,對朝廷有威脅,劉備在世時,魏延已是鎮北將軍,漢中太守,地位在趙雲之上,後來又被封都亭侯,諸葛亮一死,地位權勢無人出其右。這也許是諸葛亮除掉魏延的真正原因,但很可惜這樣一員勇將在人才凋零的蜀漢是多麼難得,說其反叛是冤枉了他。實際上,諸葛亮的擔心是多餘的,魏延只是軍事家,而不是政治家,他連楊儀都鬥不過,怎麼會鬥得過諸葛亮,莽夫般的將軍是最好駕馭的,魏延若是象司馬懿這樣的人,諸葛亮能輕易殺的了?應該說,諸葛亮的擔心是對的,也是有道理的,但很可能殺錯了人?因為魏延並沒有反!


梁溪居士陸建榮


馬岱是在蜀漢政權裡除了荊州派,蜀漢本土派之外能獨立一派的西涼派


陳嚴15


馬岱字丁啉,馬丁啉專治魏延(胃炎)


戚建一


演義而已。魏延若有反意,帶兵投魏就是。


樂樂246639272


這都是政治路線不同,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很殘酷。


老於哥2


考慮的太多了,後來的主角該怎麼表演,讓他們自己表演就行了。諸葛亮詮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丸子啊太


因為馬岱和魏延的關係親近


刀在手且聽沙場風雷吼


一句話,(馬岱 字丁林)嗎丁啉專治胃炎(魏延)哦吼吼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