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而是養精蓄銳,能拖垮曹操嗎?

幸運21


《胡說志》記載如下:話說袁紹欲兵發官渡被田豐阻撓,甚怒,此時幸得沮授勸解,方才作罷。

回鄴城後,細思田豐之言,覺得很是有理。於是命田豐總攬政務,興農促商,設遊士府『間諜機構』任沮授為主官,廣招遊俠,細作,四處打探信息,尋機刺殺關鍵人物。又命審配領校兵府『新兵訓練機構』督訓新兵,並裁撤老弱精幹舊軍。以劉備為漢左將軍遙領徐州牧,許以軍資和兵5000駐高唐港,相機策動徐州。

安排妥當,自領大軍,遠交馬騰,近滅張燕。約一年餘,北地盡平。府庫充盈。曹操之校事府也在沮授的打擊下一蹶不振,其中好手盡被遊俠刺殺。審配編練新軍6部也成:三部為為車步騎混編熊龜軍,兵種齊全,猶善平原攻防與突擊。三軍種可合可分,機動靈活。顏良,文丑,高幹為主將分領之。兵9萬。

另三部為:飛馬騎一部萬人,人人善騎射,張合統領。先登團一部萬人,人人善強弩長矛,麴義統領。羽林衛一部3萬人,人人長戟短刀,其中雜佩短刀強弩兵萬人,戰力驚人。高覽,牽招,閻柔分領之。


於是,袁紹將大戟士等舊軍交由審配分批整訓,命沮授選手下高手配發新軍,又分新軍成三個梯隊,開始了對曹操的輪流騷擾暗殺戰,邊戰邊訓。又命劉備所部出入徐州之地進行癢動牽制。一年期間,時時有兵,刻刻能戰,只弄得曹操疲於應對,很是惱火。

已過三年,舊軍編練全部完成,得兵20萬。新軍又練得6部,兵力倍增。袁紹將青、並、幽三州將三子為刺史,又將舊軍拆分為中軍和邊軍兩部,分別戍衛鄴城和邊境重鎮。又命許攸、逢紀、郭圖三人分別輔助任相。令辛毗接替沮授。一切妥當後,又令陳琳做檄文昭告天下,列數曹操罪狀,邀各地共伐曹。

新軍整編為三部,沮授為前軍都督,轄顏良、張頜、麴義;自領後軍,轄文丑、高覽、淳于瓊、韓猛;牽招為機動軍團都督,轄高幹、閻柔等做援。著田豐總督後勤,調審配為總監軍,負責屬地軍事總務。大軍向官渡開拔。南邊孫策剛亡,孫權初露頭角響應袁紹,襲擾壽春。廣陵等地,叛變成風。一向安穩的劉表,似乎也在蠢蠢欲動。西邊馬騰,兵至長安······


整個局勢開始朝著有利於袁紹的方向發展。許昌的曹操,此時頭痛突發,手下群臣也是人心惶惶,袁氏門生故吏開始生事,一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欲知後事如何,還請大家續寫。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或署名!謝謝閱讀,下回見!


有畫說話


這個問題其實在三國中,跟田豐不對付的許攸已經幫忙回答這個問題了。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田豐的建議:主張養精蓄銳,積攢國力。

這個建議在我個人看來是圖霸。

這個建議對就對在天下諸侯紛爭,有強大的國力做基礎,再加上天下九州袁紹一人虎踞冀,幽,青,並四個州,地大物博天下無人可出其右,兵將之盛更是無人可及,如果坐擁河北而以強大國力虎視中原也未嘗不可,遙想春秋時期無人統一天下,卻有春秋五霸,也足以看出來,有時候稱霸天下比一統天下要好的多,吃香的多。

但是,缺點就在於不能給曹操施加壓力從而讓曹操有足夠的時間來擴充強大自己。

其次,我們再對比許攸的建議:主張力戰速戰,把第一強敵予以最快的剷除。

這個建議對就對在能馬上剷除掉心腹大患而且搶回漢帝,在政治上也能幫助袁紹勢力取得一定的進步和優勢,而且養虎為患,太放縱曹操發展的話在日後必然會威脅到自己。

但是缺點就是紙上談兵含量太大,曹操說的對: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在謀!曹操雖然相對於袁紹而言兵少將寡,但是曹操連年四處用兵,兵將經驗想必遠非袁紹部下能比,一旦袁紹與曹操相持不下,那麼必然會極大的削弱袁紹陣營的實力,在古代攻城拔寨可沒那麼容易,一旦打不贏曹操或者以極大的代價戰勝曹操,那麼袁紹離被滅也不遠了,但是許攸在官渡之戰時期獻計袁紹要偷襲許昌是條上計,可惜袁紹沒能採用。

我個人的觀點就是袁紹無論如何都是戰勝不了曹操的,更談不上會拖垮曹操。

1、實力方面。袁紹在官渡之戰之前,實力和地盤遠遠超過曹操,曹操和袁紹遲早會有一戰,戰機選擇更重要。在曹操不如自己的時候剷除他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一味等待,只會讓曹操不斷壯大,這樣後面越來越難消滅他,況且,曹操手中有漢獻帝,目前這個皇帝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等曹操利用完了,再搶過來也沒有太多的意義了;

2、個人能力方面。袁紹和曹操的能力方面,無需多說,從最初的18路諸侯攻打董卓,卻對董卓一點辦法沒有,一個華雄就把他這個盟主弄的焦頭爛額,再到他完全有機會得到漢獻帝,由於他的短見,讓曹操捷足先登,搶佔先機。由此可見,袁紹並不是一個明主。

3、團隊穩定性。眾所周知,袁紹的三個兒子一直在相互爭奪權利,袁紹的內部是各自拉山頭的,時間一長必然會生變的,這一點正是曹操希望看到的。對比之下,曹操這一點做的比較好,所有的權利牢牢的抓在自己手裡,自己的兒子和手下一直沒有這樣的機會。

綜上所述,袁紹不僅拖不垮曹操,而且完全沒有機會能夠戰勝曹操。


左岸黃昏工作室


首先你得弄清楚田豐的建議到底是什麼?

袁紹是在公元199年的6月,開始集結十萬精兵,準備南下,曹操聽到消息後,就開始沿黃河佈防,雙方處於準備及對峙階段。

在公元200元的年初,劉備在徐州襲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佔據徐州背叛曹操,曹操為了解除後顧之憂,親率大軍回徵徐州。消息傳來,田豐給袁紹提出第一個建議:建議袁紹乘曹操去徵徐州,發兵攻擊曹操的後方許昌。



袁紹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給出的理由是兒子生病了,當然以袁紹的能力,兒子生病只是一個藉口,袁紹能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征服北方四州,擁兵數十萬,成為天下最大的諸候,絕對不是平庸之人。

袁紹為什麼不乘曹操南征徐州攻擊許昌呢?

這不是個很好的機會嗎?許昌是什麼地方 ,是曹操的大本營兼漢獻帝的臨時都城,在袁紹看來,派兵去攻擊曹操的重鎮,沒有太多的機會,曹操一定會嚴加防備,因此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那田豐的建議是否有道理呢?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看田豐的第二個建議。田豐的第二個建議是關於袁紹與曹操對抗的戰略建議,是對袁紹提出打敗曹操的總體戰略方針。



田豐建議:不要急著發動官渡之戰,應該堅守為主,襲擾為輔,內部重農業並積極備戰,外部聯絡曹操的敵人共同對抗,派出精銳奇兵以聲東擊西的方法,攻擊曹操,使曹操疲於自救,不出三年,必擊敗曹操。

從田豐的建議可以看出,田豐與袁紹的爭議是戰略之爭,袁紹主張速戰速決,田豐主張堅守為主、襲擾為輔。

既然袁紹想速戰速決,因此袁紹覺得乘曹操南下徐州平叛之機去襲擊許昌沒有意義,反正要決戰也能擊敗曹操,當然這只是袁紹的想法。

田豐的建議是否可行?能拖垮曹操嗎?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田豐的建議完全正確。



從戰略上看,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南邊的孫策、孫權,西邊的馬騰、韓遂,東南方的劉表、張繡,周邊敵人眾多,曹操必須不停的征戰,是沒法安心發展經濟的,而袁紹不同,袁紹已平定北方,征服烏丸,只有南邊曹操一個敵人,相對來說,發展環境優於曹操,而且袁紹佔據北方四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用不了三年,袁紹的實力將會增強數倍,速戰速決只對實力較弱的對手有益,對於實力強的對手,拖也能把你拖垮。

田豐的建議並不是堅守不動,而是以奇兵出擊,襲擾曹操的,曹操本來就不能安心發展,而一再襲擾,曹操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弱。

舉個例子:比如曹操要和劉表開戰,田豐就會說,馬上派兵去打曹操的都城,曹操要是不救都城,就有危險,救了都城,劉表又打不了,這樣總有牽制,曹操就很難消滅其它勢力,一等到曹操要和其它諸候開戰,田豐就會說去攻擊曹操的後方,你曹操如何防守,田豐的這個建議簡直是十拿九穩,如果曹操受不了,來攻擊袁紹,那麼袁紹就能以逸待勞,總使自已處於優勢。

田豐的建議,又避免了拿袁紹的短處去和曹操的長處相比,田豐明白,曹操善用兵,兵雖少,但謀略強,總處於不敗之地,這樣就主觀上避免了袁紹的失敗。

包括袁紹的謀士沮授,也是建議以逸待勞,採取持久戰。

田豐的建議完全正確,只可惜袁紹不聽啊,要不然統一天下的,就是他袁本初啊!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袁紹聽取田豐的意見養精蓄銳,而不發動官渡之戰,我認為是拖不垮曹操。

先來分析下袁紹方的實力:冀青幽並四州,人口數百萬,帶甲數十萬,冀州富饒,幽州幷州緊靠塞外,戰馬數不勝數,文臣武將一大堆。

再來分析下曹操方的實力,兗豫二州遭受黃巾之亂,徐州天下糧倉但經過曹呂一戰也損失嚴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內部漢室老臣爭權奪利,文武雖不如袁紹多,但一個個都是人才。

乍一看,袁紹實力至少勝出曹操數倍,按照田豐的建議養精蓄銳,總有一天會拖垮曹操的。但仔細一分析,袁紹的實力就如水中花鏡中月,不堪一擊。曹操方面潛在實力很強。

君主方面——

袁紹此人好謀無斷,耳朵根子軟,可能會聽從田豐的建議一時,但不會堅持下去,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又聽別人的改變了主意,袁紹此人又是世家出身,肯定信任世家中人;曹操雄才大略,唯才是舉,善於聽從手下的意見。

人才方面——

袁紹手下派系林立,文臣方面辛評、郭圖保大公子袁譚;審配、逄紀保三公子袁尚;田豐、許攸、沮授中立。而且每個謀臣都有自己的缺點:田豐剛而犯上,一旦他得罪了袁紹,他的計策立刻會被否定;許攸貪而不知,太過貪財,做事不夠明智;審配專而無謀,過於專橫,大戰期間竟將許攸的家屬拿下,一般人可幹不出來,唯有一點忠心可贊;逢紀果而無用;至於郭圖,我還真沒見過他出過什麼好主意。

武將方面雖然很多,但可用的真不多。顏良、文丑武力很強,但都是莽夫(荀彧: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沮授: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張合、高覽相對來說還行,但張合是韓馥降將,應該不受袁紹信任,否則就不會被逼反了。至於韓猛、蔣義渠這些都是二流將領,作用不是很大。

反觀曹操這邊,世家寒門之才都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智謀高絕,不會相互扯後腿。武將方面,夏侯兄弟武力可堪一用,曹仁防禦無雙,張遼、徐晃都是大將之才,對比下來曹操人才方面完爆袁紹。

兵力方面——

袁紹方面雖然佔據四州之地,但除了冀州,幷州青州幽州經過黃巾之亂、公孫瓚袁紹爭鬥還能剩下多少人?號稱數十萬,但真正有戰力能有多少?而曹操這邊用棗祗的屯田策招來流民,又把青州黃巾的老弱去除,選其精銳組成青州兵,兵少但精,將少但優,何其不勝?

再加上曹操方面有皇帝存在,大義握在他的手裡,他打別人那是征討不臣,別人打他那是謀反作亂,用處不大,但效果好啊!

綜上所述,袁紹即使用了田豐的計謀也不會打敗曹操,只不過會降低失敗的速度而已。


熾炎之十月


在官渡之戰發生前期,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曾經勸阻過袁紹,不要發動官渡之戰,先養精蓄銳,然後再尋找時機去和曹操決戰。這個建議袁紹並沒有理會,反而把田豐抓進了監獄裡面。官渡之戰,袁紹果然被曹操擊敗,田豐也被迫自殺了。

這就出現了這個問題,如果袁紹不和曹操打官渡之戰,那麼袁紹能夠拖垮曹操嗎?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之前袁紹一共佔據了北方的四個州,其中北方最大的冀州也被袁紹控制,冀州是當時人口最多的一個州,袁紹在趕走韓馥之後佔領了冀州,之後又先後佔領了幷州和青州的一部分。在和公孫瓚的戰鬥中,袁紹佔領了公孫瓚之前統領幽州地盤。這樣袁紹一共佔領了不到四個州的地盤,幽州的四個郡被公孫度佔領,青州的絕大部分是曹操地盤。

再來看曹操,曹操的起步要比袁紹晚一些,但是曹操的實力發展非常迅速,曹操最初佔領了兗州,後來攻佔了徐州,之後佔領了豫州和司隸,這樣曹操也佔領了四個州而且還有大半個青州,曹操還滅掉了袁術,佔領了一部分揚州地盤,張繡投降之後,曹操更是佔領了一部分荊州地盤。當時雍州和涼州的軍閥馬騰和韓遂也都聽從曹操的指揮,在曹操和袁紹之戰中派遣了軍隊助戰,這樣看曹操實力實際上強過袁紹

袁紹已經不是第一次不聽取謀士的意見了,在曹操南下進攻劉備的時候,袁紹手下的謀士就曾經勸說袁紹去進攻曹操,但是袁紹拒絕了。袁紹拒絕的理由也非常的讓人瞠目結舌,袁紹說:我的兒子生病了,我現在沒有心情打仗。<strong>

如果袁紹在曹操和劉備爭奪徐州的時候進攻曹操,那麼曹操肯定是打不過袁紹的但是官渡之戰前期,曹操在實力上其實已經超過了袁紹,只是在參戰的軍隊上不如袁紹。可能是曹操太瞭解自己的老朋友了,知道袁紹手下都是一幫酒囊飯袋,袁紹本人也是一個庸才,所以派了7萬大軍就敢來挑釁袁紹。

曹操在政治上也有優勢,曹操代表著天子一方,在道義上佔據制高點。袁氏家族雖然有四世三公的基礎,但在匡扶漢室的大環境下還是理虧的。曹操手下大將眾多,許褚、張遼、于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而袁紹手下的將領就差勁多了,張郃打不過曹操就直接投降了,文丑顏良又輕輕鬆鬆就被斬掉了。

當時的天下,除了曹操和袁紹之外,其他的勢力都比較弱,曹操的勢力範圍剛好像一道門,封住了袁紹繼續拓張的道路,袁紹如果想要出來就必須要打敗曹操,否則不可能有發展空間。曹操在短短几年就發展的和袁紹一樣強大,現在袁紹不和他打,以後的曹操可能會更加強大,所以袁紹不得不打

綜上所述,如果袁紹養精蓄銳,那麼曹操也會養精蓄銳,曹操本身地盤不比袁紹少,個人能力遠超過袁紹,並且手下有這麼一幫能征善戰的能臣干將,拖下去袁紹肯定也是輸的。


鄧海春


不管是從三國曆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情節來看,田豐的建議是否被採納都不是勝負的關鍵。

要知道官渡之戰中曹操也並沒有全滅袁紹主力,實際上袁紹軍的傷亡不大,只是損失了許多糧草而已,就像諸葛亮的北伐,人還在只是吃的沒了,士氣受到了一點打擊。糧草沒了怎辦?不主動進攻就是了,就不會有運糧的損耗,這樣沒有勝也不會有敗。袁氏不是敗在缺兵缺糧,或者兵將不精。

那關鍵是什麼?個人認為袁氏還是敗在袁紹的廢長立幼上,廢長立幼以至於兄弟反目,袁氏四州,幽、冀、並、青分別被袁熙、袁尚、高幹、袁譚瓜分。曹操謀士郭嘉有言(沒記錯的話是他說的不太確定):四人在面對外敵時會同心合力,若無外敵則會窩裡反鬥。正如此言,曹操不動聲色坐山觀虎鬥,而袁譚為對抗兄弟而勾結曹操,引狼入室,最後四兄弟被逐個擊破。

所以可以假設:

1.袁紹長壽,採納田豐建議,那麼兵力更多糧草更足,即使再來一次烏巢奇襲,袁軍也有能再補給起來,容錯率高。

2.袁紹長壽,不採納建議,那麼即使有官渡之敗,也能繼續統合四州臣民,鹿死誰手仍未知

3.袁紹短壽,不管採不採納建議,都會廢長立幼,則彼必敗。

4.袁紹短壽,立長子袁譚,以此人的能力多半還是要敗給曹操。


0liver小牛


韓愈有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袁紹爭霸中原敗於曹操,似乎袁紹謀士團降了一個檔次,我觀之,若袁紹聽從田豐之言,打敗曹操,必然!

田豐之於袁紹相當荀彧於曹操,諸葛亮於劉備,張昭於孫權。袁紹帳下第一文臣,第一謀士。三國志中,袁紹戲份不多,田豐更少,但田豐水平非常之高,主要表現:

一、獻計消滅公孫瓚,袁紹用之。河北最大對手公孫瓚身死,袁紹成為當時最強諸侯。

二、獻計迎奉天子,袁紹未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曹操佔據政治正統制高點。

三、獻計趁曹操攻打徐州劉備,派兵攻打許昌,袁紹未用。袁紹因小兒發病未曾出兵,氣的田豐破口大罵。

四、獻計以車輪持久戰對付曹操,袁紹也未用!關鍵就在此,如果袁紹用之,定能打敗曹操!

田豐眼光異常精準毒辣,能夠發現曹操勢力最大的短板,後勤糧草!中原連年戰亂,從黃巾起義,董卓作亂,諸侯攻伐,曹操打袁術,打呂布,打張繡,打劉備,戰亂未停,糧草短缺。亂世異常艱苦,生存就是奢求。三國志記載董卓軍隊食人肉,曹軍程昱也為軍隊用人肉做軍糧。曹操打袁術糧草將盡,不得已殺糧官平軍怒。官渡之戰最關鍵時期也是糧草告罄,幾乎山窮水盡。曹操有詩《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寫盡中原慘狀!曹操以軍令許昌屯田,就是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必須設置的措施。

田豐對曹操勢力看的很透,曹軍雖少,但經過慘烈戰爭生存下來,嗜血好殺,曹操又善於用兵,不建議袁紹把所有軍隊孤注一擲。應當把軍隊分成數批,袁軍數量眾多,後勤充足,騎兵廣大,應當使用車輪戰,對曹操勢力輪番出擊,曹軍救援東邊,我們就攻打西邊,曹軍救援西邊,我們就攻打東邊,使曹軍疲於奔命,不得修整。大軍即出,生靈塗炭!殺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擾敵,破壞曹軍基地,消滅後勤糧草,如此,不出三年!曹軍必敗無疑!曹軍勢力弱小,我們就和他打消耗戰!

其實田豐這個戰法真的無解,曹軍沒有應付的措施,當年孫武伐楚,就使用這個戰法消耗楚國。但是袁紹未用。袁紹為人,外寬內忌、色厲膽薄、嫉賢妒能、好謀無決!在官渡之戰與其說曹操用兵如神,不如說袁紹用兵無能,步步皆錯。即使白起韓信復生又有何用?不聽!不用!




桃園情約


首先,不要把《三國演義》裡的人物袁紹和正史裡的比,真實的袁紹絕對不是昏庸的人,而是開疆拓土雄主,不過袁紹比曹操,缺的是氣魄。東漢末年,軍閥割據。袁紹和曹操為了對抗他們,結成了戰略伙伴,一個往北方發展,一個往東南發展,之後袁紹平定了華北,而曹操也征服了呂布,袁術等;他們兩人都清楚,他們早晚會有一戰,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到底是早打還是晚打好呢?對袁紹來說,早戰好,因為曹操鞏固的地盤的能力還是很強的,曹操是他們集團裡的主心骨,如果不趁曹操立足未穩的情況下,等他完全把地盤鞏固好,這時為時已晚。所以無論是田豐還是沮授的建議,不能說他們錯,而是他們辦法比較穩,對袁紹來說他心裡知道,他的內部凝聚力比不上曹操,所以通過壓縮曹操生存空間讓他們屈服,可以這樣說曹操在徵軍閥的戰爭中,和袁紹打是最吃力的。曹操滅袁紹集團用了九年的時間,可見袁紹的實力多麼強。事實也證明,袁紹戰略沒有錯,如果不是許攸的叛變,把重要信息透露給曹操,在發展下去,最先垮掉的肯定是曹操。袁紹可為一代雄主,一直開疆拓土,先後消滅了冀州韓馥,幽州公孫瓚等豪傑,這決不是昏庸的人能幹出來的。曹操雖然火燒烏巢,使袁紹失去了糧草,但根本沒有傷筋動骨,只不過袁紹把戰略進攻改為戰略防禦,不久袁紹病死,由於他沒有過早的立儲,導致他三個兒子為了爭權,禍起蕭牆。他們互相攻伐,這嚴重消耗了元氣,這才是袁紹集團真正滅亡的原因!


歷史怪獸小火龍


那是不可能的!袁紹只是軍力比曹操強,從人口以及國力上看並沒有比曹操強。所以短期打仗的話袁紹還有獲勝的機會,打持久戰的話袁紹肯定會被曹操給拖死掉。至於說雙方開戰初期會出現曹操缺糧袁紹兵多糧廣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兩者籌集糧草的方式。

當時的曹操是買糧,袁紹是徵糧。這一字之差天差地別。曹操買糧是買老百姓自己吃完有結餘的那部分,打仗第一年老百姓的餘糧不多,能夠賣給曹操的肯定不多,這是曹操缺糧的主因,但是也因為糧少價高,第二年老百姓的種糧積極性就會很高,那麼糧草產量就會多,所以曹操會越打越強的;

而袁紹就是不同了,袁紹用徵糧的,強行攤派糧草數額來徵收,搶走了老百姓的餘糧,雖然短期內袁紹的糧草很多,但是老百姓卻沒有種糧積極性了,因為種再多也是被剝削走。所以從長久性來看,袁紹肯定會越打越窮。

其次,內政安定程度曹操完勝!同樣是基於曹操的買糧方略,整個曹操在河南地盤上的經濟程度比袁紹在河北地盤上富裕得多,老百姓有收入,商業也發達,整體空前團結,比如,曹操在公元200年剛爆發官渡之戰的時候兵力只有34000人,到了公元202年,曹軍總兵力已經增加到了82000多人,這足以看到大家的參軍積極性了;

而袁紹方面,大量的破產老百姓,他們自己窮得叮噹響,肯定沒法安穩的。比如袁紹在官渡之戰後,河北地區便開始各種暴亂各種起義。


優己


袁紹麾下有許多出類拔萃的謀臣,如果他能像劉邦那樣用人,曹操豈是其對手呢?

在袁紹的謀臣中,田豐就是重要的一人。

田豐以前是冀州牧韓馥的手下,為人過於正直,所以也不受重用。袁紹得到冀州後,對田豐頗為重用,然而,袁紹只是圖個“招賢納士”之名,實則剛愎自用,聽不得別人的意見。在袁紹與曹操的明爭暗鬥中,田豐提出過許多建議,但大多數未被袁紹採納。

比如曹操與張繡爆發戰爭時,田豐就建議攻打許都。田豐認為,曹操控制漢獻帝后,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居於十分被動的地位。應該進攻許都,以武力手段奉迎天子。只有這樣,才能利用皇帝的詔書,號令海內,這是上策。

可惜的是,袁紹沒有聽他的意見。如果袁紹突襲許都,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這麼好的機會,他丟掉了。後來曹操大舉進攻呂布時,袁紹也沒去襲擊許都,而是北上進攻公孫瓚。可以看出,袁紹在戰略上是十分短視的,兩次大好機會都沒抓住。

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與劉備開戰,田豐乘機建議,應該乘機抄截曹操的後路,定可一戰而勝。袁紹身上最大的弱點,就是決斷力不夠,遇事遲疑,他居然找了一個弱智的藉口拒絕田豐的建議,說自己的小兒子生病,不能出兵。這下可把田豐氣得七竅生煙,他持著手杖狠狠地往地上砸幾下,痛心疾首道:“唉,這麼好的機會,居然因為小兒子生病就放棄,太可惜了,大事去矣。”

等到曹操擊破劉備後,大好時機已喪失。

田豐又一次向袁紹進言:“曹操已擊破劉備,及時回防,許都不再空虛。況且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窮,軍隊數量雖然不多,卻不可輕視。於今之計,上策是與他打持久戰,將軍據有山河之險,擁有四州之眾,外與英雄豪傑結盟,內則修農備戰,然後挑選精銳之卒,組成奇兵,不停地出擊其薄弱之處,騷擾河南。敵人救援左邊就攻其右邊,敵人救援右邊就攻其左邊,讓他們疲於奔命,百姓不得安居樂業。這樣,我不必勞師遠征就足以拖垮敵人,用不了三年時間,可不戰而勝。”

這一番話,是針對袁紹的弱點而做出的合適戰略。田豐知道袁紹這個人有許多缺點,若一味與曹操決戰,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不如揚長避短,打一場持久戰,以疲敵戰術而取勝。春秋後期伍子胥、孫武等人,正是以這種戰術拖垮楚國,最後取得偉大的勝利。

但是田豐的努力只是白搭,因為袁紹本就是剛愎自用之人,有謀臣卻不能用,自以為老子智慧天下第一。有一句話說得好:“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袁紹不懂得善待別人,因此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只是這一回,田豐豁出去了。他拼命勸諫,袁紹聽得耳朵生繭了,著實不耐煩,索性以擾亂軍心之罪,把田豐逮捕,帶上刑具關押起來。

剛愎自用的袁紹,終於在官渡之戰中敗給曹操。他沒有漢高帝劉邦那種知錯能改的氣度,而是說,我沒聽田豐的話吃了敗仗,他要嘲笑我了,於是殺了田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