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在暴動之後,會怎樣發展呢?

幹彬


周王朝的暴動,最為著名和驚險的應該就是周人滅商之後,周朝剛剛建立,正處在百廢俱興的關鍵時期,但是作為周朝領導人的武王姬發卻在這個時候病逝了。

當時的周武王為了防止商人的反撲,讓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留在了商朝的祖地監視紂王的兒子武庚。讓自己的四弟周公旦就在了周朝首都處理政務。正是因為這個決定給後來的暴動埋下了伏筆。

武王死後,本欲將王位傳給周公,但是周公為了國家的穩定勸說姬發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姬誦,就是後來的周成王,當時的成王只有12歲無法妥善處理國家的政事,所以就有了周公輔政。

俗話說得好,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個男人一口氣,周公輔政讓處在殷地的三個弟弟很不滿,而此時的武庚也謀劃著商朝的復國大業,這三個二貨就這樣被武庚給策反了,於是爆發了長達三年的內亂,才有了後來的周公東征滅五十國。

在當時周人一直以小邦周自居,稱殷商為大邑商,所以周和商的實力懸殊是非常巨大的,周人之所以能夠打敗商朝是因為抓住了商人討伐東夷兵力空虛的機會,所以周族人的王位並不是很穩定,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暴動會影響這麼大,響應武庚的附屬國會如此之多。

也正因為周的以弱勝強,才使周人思考為何青睞商人的天命會拋棄商人,後來他們借周文王之口總結出了,天命的轉移與君王的德行有著關聯,正式因為周文王高尚的德行與商紂王的倒行逆施對比,才讓天命轉移到周人身上,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變革,把天命與人的德行結合在一起,而不是繼承商人的篤信天命的思想方式,從商朝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發現成為,天命不可違,民心不可抗,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執政理念。

周朝的禮制正是周公平定暴動之後創建的,如果這次暴動成功。又會回到商人的宗教治國中,那麼周禮就不會誕生,這個影響中國至今的民族文化基石就會消失,這才是真正恐怖的事情。因為孔子正是尊周禮,以周公為榜樣,暴動成功這一切都會不復存在,造成的後果不可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