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中原,縱橫西亞,在歷史上,為何蒙古帝國卻始終打不下小小的越南?

用戶3708573157


橫行歐亞的蒙古人始終不能征服越南,主要原因其實和希特勒、拿破崙不能征服俄國一樣,都是當地的氣候幫了大忙。俄國是冬天,極低的溫度對外來的侵略者是非常大的限制;同理越南的地處熱帶,溼熱的環境對外來的敵人也是極大的限制。

歷代中原王朝想要對鎮壓越南的反叛,都要調集大軍,並做好防暑的準備,因為溼熱的氣候對大家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一旦在防暑上出現疏忽,就會在軍隊中產生大面積的瘟疫,這個比戰鬥本身對軍隊的危害更大。

越南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的溼度達到84%,最高的氣溫經常會超過35度,而蒙古人可是來自涼爽乾燥的北方草原,他們即使再無敵,面對這樣的氣候,也是沒有辦法的。氣候一項就限制了蒙古人武力的發揮。

越南的地形也是限制蒙古人征服的有力武器,越南地形狹長,境內四分之三的面積是山地和高原,北部尤其山多。蒙古人的優勢——騎兵在越南這樣地形下根本施展不開。地形的限制讓蒙古人的優勢完全發揮不開。


最後,蒙古人南侵的時候,越南也正是強盛時期,加上越南本身就民風彪悍,有全民皆兵的傳統,有這樣一個難纏不屈服的對手,蒙古人征服不了越南也就不難理解了。


西山濁酒


越南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都是中國的不安份的小老弟,蒙古橫行歐亞大陸,但始終征服不了越南(安南),究其原因可以概括為幾條:一是氣候,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溼熱,蒙古人生活在蒙古高原,習慣了冷冽乾冷的氣侯,到了越南這裡有很大的不適應。水土不服,更容易導致戰鬥力的銳減。同時,這種氣候下,叢林、森林,更易滋生蚊蟲,也許各位在單挑荒野這種節目中有這種印象。蚊蟲會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當時的衛生條件下,蚊蟲是引起非戰鬥減員的重要原因。

二是地形。越南國土狹長,蒙古鐵騎施展不開,不能發揮蒙古騎兵的機動性。另外,這種山高地狹的地形也不利於糧草轉運,一旦糧草被切斷,無疑會導致全線的崩潰。

三是人心。越南在蒙古出兵的時候,在國內樹立的是蒙古兵無惡不作的形象,雖然蒙古軍可以毀滅城市,但無法消滅有生力量,這些人鑽進叢林,開展游擊戰,襲擊後方、襲擊糧草,令前線蒙古軍頭痛不已。




仕初逍遙


做為橫掃亞洲征服整個大陸的大蒙古帝國,這些兇悍的蒙古騎兵就像狼一樣的,穿過了沙漠來到了中原。最終到達南方,可是讓人非常想不到的就是,蒙古的大軍發起三次戰爭,卻打不過小小的越南。

其天時、地利、人和一項不佔。

其一天時:做為北方的遊牧民族,其蒙古騎兵都是縱橫在草原和平原之上的。他們那裡四季分明,有明確的出兵和休息時間。而安南緬甸地處北迴歸線和赤道之間,又頻臨海洋,氣候溼熱,蒙古士兵怎能適應。


其二地利:環境所致不佔地利。蒙古是草原騎兵,征戰利於平原而不利於南方的丘陵山險,其優勢在安南緬甸多山地帶得不到發揮。蒙古騎兵的補給線也特別大長,不能有效支援戰爭。更不善長海戰,而偏偏第三次征伐安南時選擇海戰,怎能打過只能任人宰割。

其三人和:越南自古以來就是剽悍的民族,整個民族尚武。雖然被中國儒學影響兩千多年,但其骨子裡野蠻氣息沒有消散。卻依舊長期保持著“尚武”的民族傳統。這種民風的形成和傳承,和他們的生存環境以及獨特的文化背景有關。他們看到宋朝被滅國後慘狀,也絕了投降的念想,舉國之力對抗蒙古三次頂住蒙古鐵騎的侵犯。


古劍又輕吟


第一,南亞次大陸北部被高大山脈高原隔開,作為騎兵作戰的蒙古大軍,本來就難以越過進入。東部的中南半島和橫斷山脈也一樣,如果要繞入南亞,只能借道中亞邊緣。

第二,南亞和蒙古人無法征服的東南亞一樣,屬於熱帶,終年高溫溼熱,氣候方面讓蒙古人難以適應,到了地方還沒開戰,就已經病傷大片。更何況,冷兵器時代,印度人的“象兵”,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並不是那麼容易對付。

第三,當時印度的統治者德里蘇丹還是非常強大的,強龍難壓地頭蛇,加上天時地利,蒙古人就算攻入也不一定能佔到便宜。

後來蒙古帝國從元王朝建立後分裂,停止了繼續對外擴張,紛紛建立各自政權。不過,蒙古人並沒有放棄對印度的野心,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統治的伊利汗國就多次攻打印度。後來,中亞的蒙古人後代成功滅了印度土著政權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昊正說歷史


越南人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任憑蒙古人再厲害也拿它沒辦法如日本一樣,當時的蒙古能橫掃歐亞憑的主要是騎兵的機動性和戰術,歐洲人還處在傳統對陣的落後戰術自然要敗,而且蒙古吸納了大量工匠和技術人才靠著各類攻城器械所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狀態,對手早被威名嚇到了,但是越南的地形造就了蒙古騎兵無法展開有效的戰術和衝鋒,越南的士兵也找到有利地形阻擊,且戰且退,時間一長,氣候水土不服等問題又來了,當時的越南比起現在的越南蠻荒太多了,蒙古軍隊病死的比戰死的多看到沒什麼效果也就放棄了,日本也是靠著海洋季風的保護。


EM-迷失


首先是覺得無利可圖。廣東廣西在宋代統稱嶺南,是罪犯流放之地,當時就是讓中原漢族談之色變的貧瘠危險之地,地處更南方的越南就可想而知。蒙古在已經佔據了富庶的中國的情況下,對越南肯定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其次蒙古縱橫天下依靠的是騎射,而越南地處熱帶,基本上到處是熱帶雨林,馬跑不快,箭射不遠,優勢蕩然無存。

最後是蒙古人對越南的氣候、環境不適應。蒙古高原寒冷乾燥,越南卻是炎熱潮溼,正好掉了個個,蒙古軍隊戰鬥力勢必大打折扣。同時熱帶自古瘴癘橫行,不要說元朝時期,抗日時中國遠征軍倒在瘧疾等熱帶病下的人就不知凡幾。

所以元朝始終耐何不得小小的越南。


nx771204


高曉松曾經解釋過越南、朝鮮、日本、中國的民族性

尚武不善戰:朝鮮

尚武善戰:日本

不尚武善戰:越南

不尚武不善戰:中國

周邊國家面對一個這麼龐大的、昌盛的國家,而能保持獨立存在,必然有自己的“謀生之道”。

自從唐末天下大亂,安南從中國分離出去,就一路負重前行。那種頑強,是很可怕的。


參習處


連在中原和南方生活了那麼久的漢人征服越南都很難,長期駐軍更不習慣,不用說來自北方寒地的蒙古軍隊,一不小心水土不服全軍覆沒


鷹哥


因為南方氣候溼熱,蚊蟲太多。古代醫療條件不行。不用打仗光瘟疫就會死很多人。


南海打漁人


不是打不下,而是越南山多河網多,不適合騎兵作戰。可以佔領搶資源的地方廣大,先去搶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