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會戰中德國有勝利的機會嗎?

談文論史


庫爾斯克戰役之前,按曼施坦因的設想,應該是小規模進攻,誘使蘇軍反攻,然後以防守反擊的姿態再次重創蘇軍,重演一次哈爾科夫反擊。

這個思路對於當時德軍的力量來說應該是適當的。哈爾科夫的攻勢剛消耗了德軍大部分坦克,可以說是慘勝,如果能以防守姿態與蘇軍交戰,顯然可以比較輕鬆地消滅其有生力量。

但是這個思路需要蘇軍的配合。在丟了整個第五集團軍,西南方面軍打得建制稀爛的情況下,蘇軍是否會上當,貿然以步兵發起反擊?個人估計不會,畢竟在43年斯大林與幕僚們已經磨合完畢,撤退與防禦變成單純的軍事行動,而不是政治決策了。

在雙方築壘增兵之後,無論哪方進攻都將付出重大代價。因此儘管雙方都有幕僚提出進攻意見,但是高層都認為需要忍耐積累更大的力量。到7月份,德軍無法再等,實際蘇軍也忍不住要進攻了。畢竟屯了3倍的兵力在庫爾斯克,其他方向資源會大受影響。

但是結果還是德軍發起了進攻。其攻擊力確實強大,在兵力1:3的情況下,攻擊蘇軍預設陣地,打出了2:1以上的戰果。

這裡可以考慮一下,假如機緣巧合,蘇軍發起進攻會怎樣?恐怕付出4:1以上的代價也不為過吧。德軍的重型裝甲本來就有利於防守,以普羅霍夫卡的坦克戰來說,第五坦克軍一戰損失了幾乎全部坦克,而且戰場被德軍控制,等於是徹底損失。而德軍的虎式坦克很多是戰損,本來可以修復。反而在庫爾斯克戰役進攻失敗後的潰退中,在修車廠丟了70-80輛坦克。

以防禦態勢,蘇軍在庫爾斯克也已經用上了預備隊。如果是蘇軍進攻,遭到重大挫折損失以後再轉入防禦,德軍反攻還真是勝負難料。


味冷


機會還是有的,就是讓甩鍋帝曼施坦因舌戰群儒,與瓦圖京、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進行嘴巴論戰,或者來個圖上作業,想必甩鍋帝更勝一籌,不戰而屈人之兵,德軍也就勝利。


歷史扒糞機


天要亡希特勒,誰也救不了,他改變了太多人類發展的進程,推動人類進步早發展100年,上帝都看不下去了,不把他招回去,難道還要讓他禍害人間嗎?


三隻小豬180901818


沒有任何機會,實力決定的。這種硬碰硬的決戰,絕無投機取巧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