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所謂的“康乾盛世”?

國史館學士


我認為康乾盛世就那麼回事,康熙也是位明的主,是他奠定了清朝統治的根基,為民族融合穩定社會有所貢獻,康熙執政期間,注重與民休養生息,以高官厚祿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大量重用清官廉吏如:高士奇、陳廷敬、李光地、張廷玉、于成龍、熊賜履等。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康熙著手整頓吏治,避免暴力統治,注重以教化為先,尚德緩刑、化民成俗。康熙另一方面又大興文字獄,防範漢人、壓制輿論,禁錮思想。還施行片木不許下海,強迫沿海居民內遷政策,造成閉關鎖國,人民思想麻木,更可悲的是把此政策定為大清國策,造成大清朝無開拓進取精神,只會卑躬屈膝的奴才哲學,致使整個清朝成為吸食鴉片和精神鴉片的雙重扭曲的愚昧和麻木。

若說康熙盛世,有幾位大清官作為參考可見一斑,三湯巡撫湯斌,為官清廉,生活節儉,一日三餐常用豆腐湯當菜吃,老百姓送雅號"三湯巡撫",死時,躺在光木板上,查看他的遺物,只存俸銀8兩,還是朋友出資安葬。

苦行老僧陳璸,官至巡撫,任職二十年,很少吃肉。

清涼老圃熊賜履,經筵講官,吏部尚書,因窮困潦倒,親率僮僕鋤地種菜,死時連一擔米也沒有,是族人出資幫助安葬。

於青菜于成龍,電視演過,是天下清官第一,還是康熙御賜金匾,生活也相當慘淡。當官的如此拮据,為了生活就向朝廷借錢,到康熙後期大量官員都虧欠國庫。到雍正繼位後,才邊追繳欠款,邊設置養廉銀製度,調動了官吏的工作態度,扭轉了官僚隊伍的風氣,出現了較好的政治環境。

再說乾隆好大喜功,妄自尊大,揮霍浪費,在位期間培養包容了個和珅,資產上十億,確實在當時是世界首富。剩下的就是乾隆縱容貪官,賣官鬻爵,議罪罰銀,毀書禁言,興文字獄,乾隆窮奢極欲推行捐官制度,以致官吏貪剝肆無忌憚,官場貪汙成風,賄賂公行,取媚邀寵,爭權奪利,吏治敗壞,政治腐朽,以致斂怨殃民,擾累地方。遂使桀驁奸民,侵害百姓。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出現了反抗清朝統治的起義鬥爭持續不斷。

《馬戛爾尼回憶錄》中對當時的清朝有過這樣一句評語:大清是一個神權帝國,百姓活在卑鄙的暴政之下,他最終會走向墮落,野蠻和貧困的狀態。馬戛爾尼的隨員安德遜說:“我們的整個故事只有三句話: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斯當東男爵 說:“(清國)貧窮得令人驚訝,一路上我們丟掉的垃圾,會被生活在底層的百姓撿去吃”,所見的清國軍隊軍著也如同“叫花子般”。這一切的見聞使得英國看到了所謂的天朝只是一個夢幻神話。


德厚致遠


歷經三朝的康乾盛世,似乎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長的“治世”時期,號稱擁有150年的“盛世”。很多人認為,該時期中國實現了國家統一、真正為現代中國奠定了版圖範圍,且經濟發展迅速、人口達到了史無前例的4億。從康熙即位到乾隆五十一年,124年間中國人口實現了7倍爆炸式增長,達到了1786年的3.91億人。

看起來這似乎真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我們只要展開聯想,就會發現,有些問題難以迴避。比如,是什麼力量保障了清朝龐大的軍費開支,從康熙即位到嘉慶三年乾隆掛掉為止,清廷幾乎連年用兵,幾乎沒有什麼閒暇時期。同時,又是什麼原因促進了清朝人口的井噴式爆發?

而這兩個問題,似乎用一句“經濟空前繁榮”就能解釋,可問題真的是這樣的麼?

事實上,康雍乾三朝所謂取得的“發展”,只是對明末經濟的恢復性增長而已。時間到了1600年前後,中國人口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6億左右的樣子,而在此之後的44年時光裡,罕見的天災,連年不斷的戰爭,中國人口也未出現斷崖式下降,到1644年時期,實際人口也大致維持在1.5247億的樣子。進入清朝時期,經三藩之亂以後到嘉慶元年爆發川陝白蓮教起義,其間中原腹地再沒發生過大的戰亂,於是在紅薯、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的引進,中國人口前所未有的達到了3.91億的數量。這其間,其實中國的經濟根本沒有得到發展,與明朝興盛時期的經濟實力相比,其實還有差距。

康雍乾時期,實際上孕育了許多社會問題,無論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還是從人性解放的角度而言,這一時期的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差距越來越遠。在地球的另一端,以英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挑戰全球的工業文明正在萌發,一場偉大得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最終改造了舊世界。而彼時的大清,還沉醉在所謂“盛世”中不可自拔。

顧誠先生在《南明史序論》中說:“清朝統治的建立,是以全國生產力大幅度破壞為代價的,穩定後的統治被一些人大家吹捧,稱之為康乾盛世。正是中國處於這種盛世的一百多年裡,同西方社會發展水平的距離拉得越來越大。盛世過後,不到50年的時間裡,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隨之而來,一幕幕喪權辱國的悲劇,使大清帝國的腐朽落後暴露無遺。”

殘酷的旗人特權制度摧毀著這個帝國的生產物質基礎

自清軍入關以後,為了滿足享樂生活的需要和保障軍事供給,統治階層開始大量圈佔土地,僅北京內務府圈佔得莊田就達到九千頃,各旗王公宗室達一萬三千三百餘頃,整個八旗官兵的旗地達十四萬餘頃。大片被圈佔得土地被拋荒,用以放牧,致使生產倒退。而旗人們擁“鐵桿莊稼”,卻不事生產,八旗地主們開頭任意奴役漢人而不用付出任何代價,甚至連農民的妻女也可以任意姦淫霸佔,這種落後倒退的生產關係,極大的破壞了整個帝國的生產物質基礎。


對中原文化的野蠻摧殘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而自清入關以來,為了維持滿人的特權階級統治,大興文字獄,野蠻與專制顯露無疑。滿清將文字獄這種在中國歷史上消失許久的手段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其瘋狂極致歷朝無可比也。清朝的文字獄,不僅牽連極廣,危害劇烈,而且從建國道滅亡綿延不斷,毫無鬆懈,從來就不給中華文明以一絲喘息的窗口。其對中原文化的破壞和摧殘之大,使得今日之中國都遺留了一些後遺症。

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極其不利於社會的發展,使得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造成了人才的極大浪費。

實施嚴厲的海禁和閉關政策

從1662年鄭成功集團成功統治臺灣後,清廷下達了嚴酷的“遷界令”,自此清廷海禁政策開啟,期間雖有開海的的時候,但整個中國的統治氛圍,儼然已經被一種叫“天朝上國”的自大病所籠罩,海貿變成了清政府獨家斂財的工具,到乾隆時期,英國使團兩次訪華以求友好通商,皆被拒絕,中國失去了最後最寶貴的接觸日新月異的世界的機會。


無可否認,康雍乾時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這並不足以證明這是一個空前的“盛世”。因為沒有人會幼稚地認為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國家,其中最主要的民眾,生活在奴役和沒有思想的社會,這樣的社會算是一個“盛世”?

世界在不斷進步,而彼時的中國卻在殘酷地統治著國民,希望它的國民們,永遠只是奴才,永遠不會直起身子,抬起頭做人。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青年折緣


康熙開始,乾隆結束的清朝盛世。

主要功績是通過“永不加賦”和推動農桑增加人民手中的口糧,最終結果就是人口的瘋狂增長。從明末的8千萬變成了乾隆年間的3億。

漢人其實是比較溫順的民族,只要能活下去,會選擇苟且。明末人民是在活不下去了,四處起義。後來清朝入關消滅明朝和起義軍尊定了統治地位。康熙作為清朝第一個坐天下的皇帝,對人民最渴望的點了解頗深。康熙認為人民之所以反叛就是因為國家會不斷的增加各種稅目,最終導致人民過不下去了。因此,他選擇了永不加賦策略。

實際上,康熙的這個策略確實很有效,清朝到滅亡為止,人口一直在增長,從整體來看,康熙的策略是成功的。人口確實的在增長,百姓們確實很少會因為口糧不足而起義。清朝最終也不是因為人民活不下去而起義滅亡了清朝,而是因為世界大同,人民想要更好的生活而起義的。


金晶林


所有的盛世都有一個基本的標準:戰爭權。沒有主動戰爭權,否則談不上什麼盛世。有了這個對外的核心競爭力,對內而言,老百姓安居樂業,各得其所。經濟穩定,政治穩定,在社會組織六種狀態下處在建設上升的軌道。請不要用今天的標準去看待昨天的歷史,那樣沒辦法接近那個你無法到達但可以無限接近的歷史真相。記住:曾經的畫地為牢,夜不閉戶是真實發生過的。相比於現代高樓的防盜窗,加厚的防盜門………我們再過1000年未來的人們會怎麼評價我們這個時代?也許這才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去努力實現的!


智聖正道—侯聖景


那時有言論自由嗎?

那時有獨立媒體嗎?

自吹自擂

誰能提出抗議嗎?

當權的他們做虛假宣傳有可能。

1688年英國實行君主立憲改革

清朝還在開疆擴土留髮不留頭

1776年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公眾的國家

人民擁有國家主權

那時乾隆皇帝在文字獄裡夢想千秋萬代的統治

1799年美國第一任總統逝世

1799年乾隆皇帝駕崩

歐洲和美國因為人民主權的確立

而與世界其他地區拉開距離

康雍乾還在一口通商

閉關鎖國

避免世界浪潮威脅自己的統治利益。

如果康雍乾算盛世

那麼英國、美國、法國算什麼?


透視線


實際上是雍正中興,沒有雍正十四年辛苦支撐,滿清就百年而終了。乾隆之前,滿清都是被人打,只有錢糧充足的乾隆是他打別人,開疆拓土,見誰不爽就滅誰。


靜夜思160519196


看一下《欽定皇與西域圖志》就知道了。連俄羅斯都怕咱們。東北的肅慎誰不敬重呢!俄羅斯又叫羅義或者羅剎。和義渠有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