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27歲出山,在輔佐蜀國27年後去世,為何他的壽命比較短?

z劉紅


馬超47歲,周瑜36歲,魯肅46歲,郭嘉38歲,法正45歲,呂蒙42歲,程昱42歲,太史慈41歲,龐統36歲,曹丕39歲,從三國時期人均壽命總體情況來說,54歲屬於相對高壽的人群。

那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到諸葛亮壽命短呢?

首先,我們覺得諸葛亮是位忠貞正義之士,在老百姓的觀念中,忠貞正義的人就應該健康長壽,奸邪佞臣就應該是短命鬼。諸葛亮為報答劉備三顧之恩,一生以興復漢室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即使諸葛亮的壽命已經高於大多數人,但老百姓仍然想念這位一心為國為民的好丞相,就像新中國領袖毛主席去世的時候已經83歲了,遠遠超過當時的人均壽命,可老百姓捨不得他走,想讓這些真心為國為民的人永遠健康長壽。可以說,希望忠貞正義之人健康長壽是老百姓最樸素純真情懷的表現。

其次,諸葛亮為蜀國殫精竭慮,事無鉅細,親自過問。諸葛亮身兼丞相、錄尚書事、司隸校尉等要職,政事、民事、軍事、地方事宜及監察事宜都要管,特別是劉備病逝後輔助劉禪南征北伐,一刻都未停息。司馬懿曾向蜀漢使者詢問諸葛亮的睡眠、飲食和辦事多少,使者答道:“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司馬懿告訴人說:“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還能活多久呢!”所以,按照正常情況,如果諸葛亮不那麼操勞,也許他真能再多活二十年。

再者,演義中的諸葛亮仙風道骨,羽扇綸巾。在大多數人心中,諸葛亮洞悉天文地理,知曉陰陽變幻,活生生的道家神仙形象。神仙怎麼會離去?所以,他在五丈原的去世讓我們無法接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這些都是後世對他逝世的追思之情。


靖遠0204


先生完全是辛勞所致,乃至油盡燈枯。

諸葛亮27歲出山,受命於敗軍之際,挽狂瀾於崩塌之間。赤壁之戰,絞盡腦汁,方能站穩腳跟。

佔據荊州以後,強敵環飼,方寸之間,不能容身。一面強軍備戰,一面與東吳極力斡旋,可謂獨挑大樑。

西進益州,鳳雛隕落,諸葛亮馬不停蹄,再踏戰途。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其間辛苦,不可言耳。

關於大意失荊州,如斷一臂。劉備一意孤行,敗走白帝。諸葛亮安居平五路,解倒懸之危。

為北伐大業,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七擒孟獲,長定南方,心力憔悴。

六出祁山,王業不偏安,夙夜在公。奈天時地利不與君,奈劉備、關羽不聽君語!

五丈原慼慼,死諸葛嚇退活仲達,先生死後也用計,安然退兵。

一腔熱血報君恩,滿腹經綸有乾坤。


杜建鼎


第一,諸葛亮活到54歲才去世在當時的年代背景下已經算是長壽了。東漢末年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41歲。

第二,要為老劉家正名,諸葛亮沒有活過司馬懿主要責任在於自身問題。心胸狹隘,任人唯親,獨斷專政,絞盡腦汁打壓異己人員,急功好利等等等等都註定諸葛亮活不太久。能活到54歲也算是沾了劉備嫡系集團的光。否則怕是早已死於非命。對權利過於貪婪。不像司馬懿那般圓滑能伸能縮,拿起來就放不下。對他人始終戒備三分。事 親為。久而久之積勞成疾。雖說是為老劉家打工,其實是被自己活活累死。

第三,心理素質低下,抗壓能力太弱。跟司馬懿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甚至不如姜維。自入川主政以來總是患得患失。再加上急功好利的思想,一點挫折就趕到天要塌了。上方谷一戰更是顯露出鼠目寸光。如果上方谷不是老天爺幫忙,司馬懿活活燒死。諸葛亮極有可能直接命喪上方谷而非後來的五丈原。因為當時陸遜已經開始被孫權排擠,對蜀漢政權不具有毀滅性打擊能力。而曹魏一方能對蜀漢實施毀滅性打擊的也只有司馬懿集團,如果司馬懿死了,蜀漢將暫時沒有外部威脅。那麼諸葛亮的獨斷專權將會送他上斷頭臺。既是劉禪不殺他,益州利益集團也絕對不會繼續縱容諸葛亮。而此時嫡系利益集團中並沒有太多實權人員。頂多也算是張皇后。但會不會出面,站出來又有多大作用不得而知。

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多數都是後人神話的。就同關羽一樣。被成神了。再者三國演義早已深入人心。使得魏晉這段歷史被虛化神化太多了。


Find寶寶


一,積勞成疾,長年累月的事事親力親為,讓他患了一身病痛,這是身體所承受的折磨。

二,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以後,不成氣的阿斗讓諸葛亮更是勞心勞力。身體的勞力不算什麼,心力交瘁才是最傷身的。

三,三分天下已不易,一統江山更是難。光復漢室的擔子太重了,與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相比,沒有復興的人才可用,沒有充足的國力去完成北伐大業,無力迴天的失望,讓諸葛亮身心疲憊。

可以大膽的說,諸葛亮是被老劉家給活活累死的!


神算乞丐


古語云,人生七十古來稀,說明很少有人活到70的。那麼,這樣算來,60多歲絕對算得上長壽了。

因此,個人以為,諸葛亮五十多歲,雖算不上長壽,卻也是與當時的平均年齡相差無幾。

我們感覺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可能是因為以下3個原因:

1、“業未競,身先死”的遺憾,所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2、司馬懿活得太久,73歲。與諸葛亮的早逝形成強烈對比,讓人不禁產生遐想;

3、現代醫療條件的優越性,使得我們現代人平均壽命大大提高,活上70歲毫不稀奇,80多的有得是,90多的也不乏其人。


當然,我們為什麼獨獨對諸葛亮如此關心?

在民間,《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近乎神仙的能人,學入人心;

在真實歷史上,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後世忠君的楷模;

在當代,諸葛亮明知不可為,卻“偏要勉強”的鬥爭精神,更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悲情英雄;

……

諸葛亮真乃神人也!


壹棵稻草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說法,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大損陰德,必減壽命,然後七星燈續命,被魏延破壞,導致英年早逝。

其實,在我看來,一是古人的平均壽命比較低,尤其那種戰亂的年代,像諸葛亮這樣貨到50多歲已經屬於年紀比較大的人了。

這第二點,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殫精竭慮,太過勞苦。劉備在位時,就是軍師,基本考慮所有戰略部署,劉備去世後,又成為丞相,當時人才凋敝,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徵蠻夷,打曹魏,所花精力更是不同凡人。

試想,在這樣的辛苦付出下,必然影響身體和壽命。同時代的曹丕,也是壽命極短,就是因為過於勞苦。


史提峰lee


按民間傳說是,該輔佐曹操,結果輔佐劉備,減壽10年,火燒藤甲,又減壽10年,按我的估計是,蜀國能替他分憂的人太少了,嘔心瀝血,身體各方面肯定不會太好了,不長壽或許是正常的



勤勞的小貓熊


諸葛軍師為了完成劉備託孤之重,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為了蜀漢鞠躬盡瘁,熬幹了心血活活累死的!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令人唏噓不已!


隨遇而安44683523


《三國演義》中,在第六次兵出岐山時,司馬懿將俘虜的蜀軍叫到帳中,詢問諸葛亮生活後,說事多而食少,豈能長久?也就是說諸葛亮大大小小的事物皆親自過問,過於操勞,而進食又非常少,這是不能長久的活法。

其實,也正是這一點,為後世所稱道,成為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範。


勤勞的貝貝兔


先生完全是辛勞所致,乃至油盡燈枯!諸葛先生無論是工作能力,還是道德水準,跟執著追求都是幾千年來的模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那個時代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54歲而逝,卻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