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軍集團軍一級的編制有哪些?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二戰蘇軍的集團軍是戰役性兵團,通常隸屬於方面軍(戰略兵團),蘇軍集團軍的編成並不固定,而是取決於受領的任務,一般小於西方國家的集團軍編制,規模更接近於西方的一個軍。不過在重要方向上實施作戰的集團軍會得到大力加強,主要有如下幾個類型:



諸兵種合成集團軍

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是主要的野戰力量,從1943年開始,這種集團軍通常編有3-4個步兵軍、1個集團軍炮兵旅、1-3個坦克旅以及支援步兵的獨立坦克和突擊炮部隊。部署在主要方向上的集團軍,還會得到更多炮兵和坦克部隊的支援,甚至會獲得一個坦克或者機械化軍的加強。1943年底,紅軍共有55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

突擊集團軍

突擊集團軍最初設想是將其用於執行最嚴峻的突破任務,和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相比,突擊集團軍擁有更加強大的坦克和炮兵力量。蘇軍共組建了5個突擊集團軍。


坦克集團軍

坦克集團軍也是主要的野戰力量,第一批坦克集團軍組建於1943年1月,通常轄2至3個坦克和機械化軍、1個獨立坦克或自行火炮旅、2個炮兵團以及輕型防空力量,還有1個榴彈炮兵團和1個火箭炮兵營。各坦克集團軍的差異較大,實力大小總是取決於受領的任務。典型的坦克集團軍約有4.8萬人、550至77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650-750門火炮。

坦克集團軍的任務是擔任方面軍的快速集群,通常利用突破來完成戰役任務。蘇軍1943年組建了5個坦克集團軍,1944年1月組建了第6個。


空軍集團軍

空軍集團軍作為戰役兵團,絕大多數屬於方面軍,用於和地面部隊協同作戰,共組建了18個空軍集團軍。只有一個空軍集團軍例外,即第18空軍集團軍,由遠程作戰航空兵組成,執行縱深打擊任務,由空軍司令部直接指揮。每個空軍集團軍通常編有2-3個殲擊航空兵師、1個強擊航空兵師、1-2個轟炸航空兵師,約500架飛機。在主要作戰方向上,空軍集團軍會得到大本營預備隊的加強,飛機數量可以達到1000架到1200架。


戰略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歐洲東部戰場對法西斯作戰力量就是蘇聯,而蘇聯紅軍的地面作戰力量承擔了絕大多數的作戰任務。其陸軍的軍隊人數之多和編制裝備複雜也是歷史罕見的,並且隨著不同的作戰階段,其集團軍編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分三個階段,二戰前混亂的集團軍編制、二戰進入膠著期,集團軍編制嚴重縮水、二戰後期實力強大兵強馬壯的集團軍編制

二戰前根據駐地不同、作戰目的不同,堪稱大雜燴的諸兵種合成兵團

蘇聯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是在1939年組建的,其編制通常包括2-3個步兵軍、1個機械化軍(只有部署在邊界軍區的集團軍才有的)、若干個航空兵兵團(通常為混編的航空兵師)以及一些特種部隊。

實際上各集團軍編制差異很大,有的集團軍有兩個機械化軍,有的還有騎兵軍,沒有統一編制,根據駐地不同和作戰目的不同,配置差異很大。

特別是戰爭的突然爆發,蘇聯參戰的集團軍全部損失慘重。


二戰開始後,蘇軍慘敗,縮水嚴重的集團軍編制

面對德國的閃電戰,蘇聯準備不足,前期慘敗,損失慘重,集團軍編制也大幅的縮水,以1941年下半年-1942年底為例,蘇軍的集團軍主力作戰單位就成了師了,一般有5-9個步兵師(1個師只有2個旅),1-3個騎兵師,1-3個坦克旅,而且騎兵師和坦克旅只在重要的方向上的集團軍才有,集團軍也沒有成建制的炮兵,也沒有了軍屬的航空兵團,基本上變成了純陸軍部隊了。在情勢最危機的歲月裡,蘇聯作戰部隊甚至開始組建步兵旅。

此時的蘇軍集團軍是戰鬥力最弱的階段

二戰中後期,隨著戰局的改善以及美英的援助,集團軍編制擴充

到了1942年末以後,隨著美英援助的到來和幾次大規模戰役的堅守,戰局逐漸得到緩解,集團軍的編制也逐漸得到了擴充,迫擊炮、反坦克武器、自動武器得到大幅的補充。

蘇聯的火力逐漸增強、其集團軍的編制也逐年擴大,軍一級的編制逐漸恢復,到了1942年集團軍內擁有了自己成建制的炮兵、加農炮、反坦克殲擊炮、高射炮,各類火炮種類齊全。到了1944年,集團軍編制又增加了1-2個團的加農炮和1個獨立的坦克團。

到了戰爭末期,集團軍編制得到穩定,編制包括:3-4個步兵軍,1-3個坦克旅、1個加農炮兵旅、以及其他部隊,總人數高達10萬人。

突擊集團軍

除了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外,還有一些獨特的集團軍編制,如突擊集團軍,擁有3個步兵師、1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和大量炮兵部隊

坦克集團軍

1943年後,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大幅提高,1943-1944年生產了2萬多輛坦克和將近3萬門火炮,為了蘇軍擴大坦克兵編制提供了堅實的保障,1943年1月,蘇聯決定成了單純的坦克集團軍,由坦克軍和機械化軍組成。這些坦克集團軍直屬於大本營,只在作戰時加入方面軍。


坦克集團軍編制由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1個高炮師、1個近衛火箭炮團、1個榴彈炮團、1個反坦克炮兵團、1個摩托車團保障部隊包括通信團、工程兵營、汽車團、2個修理營,新的坦克集團軍擁有更強大的戰鬥力和快速機動能力,可以對敵實施深遠突擊,是大本營手上的王牌。

到了1944年,用於突破的重型坦克團還換裝了IS-2坦克,實力更勝一步,

綜上所述,這就是二戰期間蘇聯集團軍編制


小油瓶侃歷史


通常,集團軍是由各兵種和專業的若干兵團及獨立部隊組成,並執行戰役仼務的戰役軍團。

二戰中,蘇軍先後共有70個步兵集團軍。毎個集團軍的編制,一般按戰役需要配置,或多或少。通常,蘇集團軍編制內在10萬人左右。比如:

蘇第10集團軍在二戰爆發時,下轄步兵第1軍、第5軍,第6、第13機械化步兵軍,第6騎兵軍,第115步兵師,第66築壘地域及炮兵部隊。1941年10月,重新組建,下轄第393、411步兵師,第38、49騎兵師和其他獨立部隊。

蘇第20集團軍於1941年11月再次組建,下轄第331、352歩兵師,第28、35、64獨立步兵旅,第134、135獨立坦克營。

蘇第43集團軍於1941年8月組建完畢,下轄第38、53、145、149、211、217、222、279、303步兵師,第104、109坦克師,炮兵直屬部隊。

隨著戰爭進程,作戰規模更大,交戰範圍越寬,立體性更強,分工更細,蘇集團軍細化,分為合成集團軍、裝甲集團軍、空軍集團軍和防空集團軍。

注2: 合成集團軍即野戰集團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