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后和皇貴妃的區別是什麼?皇貴妃真的能威脅到皇后的地位嗎?

S和M是神馬


第一位皇貴妃的出現,就是因為皇帝想廢后,皇貴妃的起源就註定了這個封號是皇后的頭號剋星。

皇后為正宮,而皇貴妃就是實際上的“副後”。皇貴妃出現於明朝,在清朝也沿用設立。明朝時代,“皇貴妃”用於冊封皇帝最寵愛的妃嬪,而整個清朝,皇貴妃大多用於追封、或者在寵妃重病之際沖喜。中宮還在,不輕易冊封皇貴妃。

後宮妃嬪眾多,皇后僅一人,而皇貴妃也僅一人。若皇后仍在也無特例,皇帝動了冊立皇貴妃的心思,必然威脅皇后。


明朝的皇貴妃,從誕生起就是對皇后的威脅

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繼後孫氏。孫氏得寵,且為宣宗生育了皇子朱祁鎮,而宣宗元配胡氏只有兩個女兒。朱瞻基幾次三番想要廢黜胡皇后,卻因滿朝文武反對以及張太后的阻止而不得。

可是明宣宗始終不願虧待了自己的愛妃,怎麼辦呢?當時皇后之下,眾妃之首為貴妃,而貴妃有金冊沒有金寶,明宣宗破例賜給孫貴妃金寶,讓她像皇后一樣同時擁有金冊金寶,並且在“貴妃”銜之前加一個“皇”字表示尊貴。


成為皇貴妃的孫氏,冠絕六宮,之後不久,朱瞻基還是廢黜了胡皇后,將孫氏扶上了皇后之位。

之後的代宗、憲宗、神宗、世宗、熹宗等朝都出現有皇貴妃,非常著名的萬貴妃與鄭貴妃,其實就是皇貴妃之尊。

明朝的皇貴妃,都是當時盛寵無比的存在,可以說,“皇貴妃”三個字在明朝,就是建立在皇后的各種悲哀之上的。

真正意義上的皇貴妃冊封,清朝只有兩次

清朝的皇貴妃數量相當多,比如乾隆朝,做過皇貴妃的妃嬪就有7位。幾乎清朝歷代皇帝的後宮,都有皇貴妃。然而真正意義上的皇貴妃,清朝兩百多年也只有兩位——順治帝的董鄂皇貴妃與同治帝的富察皇貴妃。

與明朝第一位皇貴妃孫氏一樣,清代順治朝的董鄂皇貴妃,她的出現也讓當時順治帝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欲哭無淚。

順治帝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出身科爾沁部,也就是順治帝之母孝莊太后的母族。然而這個出身高貴而且美麗的皇后,因為喜歡奢侈且脾氣很差,更加是因為攝政王多爾袞緣故入主中宮,讓順治帝非常厭惡。

而深得順治帝歡心的董鄂氏,入宮就晉封為賢妃,僅僅一個多月成為皇貴妃。甚至在董鄂皇貴妃生子後,順治帝稱:“朕終於有了第一個兒子。”然而實際上,當時的順治帝已經有好幾個其他妃嬪所生的皇子了。

因為董鄂皇貴妃的存在,順治帝更加不願多看皇后一眼,最終還是將之廢棄。


同治朝,冊立阿魯特氏為皇后之後,同治帝載淳生母慈禧太后非常不滿,認為兒子違背了自己的意思,沒有選擇自己中意的富察氏,而偏偏選了當年顧命八大臣之一端華的外孫女阿魯特氏。

在阿魯特氏成為皇后之後,慈禧太后也是各種挑刺兒甩臉子,表示自己的不滿。而對於富察氏卻相當看中,接連冊封富察氏為慧妃、皇貴妃,光緒朝仍舊為皇貴妃。慈禧太后本身就屬意富察氏為皇后,所以各種抬舉,也就註定了皇后阿魯特氏的悲哀。

清朝在皇后之下,設立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以及四妃六嬪與無人數限制的貴人、常在和答應。皇貴妃與皇后一樣都只有一位,且位同副後尊貴無比。

按照宗法制嫡庶尊卑來看,皇貴妃再尊貴也還是妾室,皇后終究是正妻。可皇貴妃手中的權柄實在是太大了,與皇后相比只是差了個名分而已。更何況,對於皇后來說,威脅有時候不僅僅是名分,皇后地位並非永恆不變,所謂的“威脅”就是皇帝他動了改變皇后的心思。

就好像漢獻帝劉協與魏王曹操,劉協空有皇帝之名,尊貴又如何,曹操如同懸在其頭頂的一把利刃,這才是威脅。

清朝冊立皇貴妃,一般都是這麼幾種情況下:

  • 要麼,妃嬪死後追封榮譽;
  • 要麼,妃嬪快死了沖喜;
  • 最後一種,就是皇后地位受到了挑戰,有人想要改變這種情況。

最後一種也比較複雜,比如皇后失寵,典型例子就是順治朝博爾濟吉特氏皇后與董鄂皇貴妃;比如皇后名存實亡,典型就是乾隆朝那拉氏繼後與令皇貴妃;而同治朝的情況特殊,雖然載淳喜歡阿魯特氏,可是載淳的老媽不喜歡啊,因為老媽喜歡的人沒成為皇后,所以老媽不喜歡現在的皇后,也因為老媽不喜歡皇后所以自己也不敢去喜歡皇后。

簡單來說,對皇后而言,除非冊封皇貴妃的人要死了或者已經死了,否則自己還好好的,皇帝就要冊立一個能夠繼續以皇貴妃身份存在的人,那就是個天大的威脅。


澹奕


古代皇后制度始於秦朝,但秦始皇並未冊立皇后,所以真正實行皇后制度的是西漢;皇貴妃始於明朝宣宗,被清朝沿用。所以要討論皇后與皇貴妃的區別,就要從明清時期來說。

皇后是後宮之主,其地位和權力要高於皇貴妃。

一個帝國,只能同時有一個皇后存在,即皇帝的正宮妻子。皇帝是朝堂之主,那麼皇后就是後宮之主,管理著後宮六院,母儀天下,地位與皇帝平等。而皇貴妃雖然在嬪妃中是最高等級的,但終究也只是妃而不是後。

▲妃嬪向皇后請安

皇貴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以康熙朝為例,每日早晨後宮的嬪妃都要像文武百官上朝一樣到皇后的坤寧宮請安,而就是在這個時候皇后要宣佈後宮近來事宜的處理方法,她講完皇貴妃才能夠發言。如果兩人意見不一致則呈給皇帝斷決。不過一般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在皇后表述完自己的想法之後,皇貴妃等一干人等意見相左大多也是保留的。

另外冊封皇后會授予金冊、金寶,金冊就是記載立後文獻的詔書;而金寶也是皇后的御用印章,與皇帝的玉璽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這些東西皇貴妃一般是不會有的。

▲金冊、金寶

所以皇后與皇貴妃在地位、權力上的區別我們可以概括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區別。

按道理說,皇后作為正宮妻子,地位上皇貴妃是無法威脅動搖的,而皇貴妃就有被罷黜降級的危險。但凡事有例外。

清世祖順治帝就曾罷黜了他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將他降為了妃。

順治打心裡最寵愛的是董鄂妃,但是紅顏薄命的她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因為心中對皇后的不喜愛,而且博爾濟吉特氏是當年多爾袞為他指的婚。所以順治帝的這次廢后可以看做是強扭的瓜不甜,遲早的因果報應,並不是因為皇貴妃的干涉。

▲博爾濟吉特氏

只要皇后行事謹慎,沒有觸及但皇帝的底線,都是可以安穩坐在後宮之主的寶座上的,不存在因為皇帝過分寵愛皇貴妃而廢黜皇后的事。但是皇帝寵幸哪個妃子,皇后自然是無權干涉了。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興趣,歡迎評論點贊或關注,不勝榮幸!

土豆夜談


皇后是皇帝的正宮妻子,只能一個,統領後宮,母儀天下,身份尊貴。皇后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首先要相貌端莊,儀態萬方,且出身高貴,經過多方選拔考核。而且冊立皇后要昭告天下,普天同慶,舉行隆重冊立儀式,成為後宮之首,接受百官朝賀。皇貴妃雖位同副後,但其地位要低於皇后,其出身要經過後宮層層選秀,在各嬪妃中得到皇帝寵愛後才有可能封為貴妃。一般來說,皇后尚在,是不會封貴妃的,而一旦被封為貴妃,就有可能撼及皇后地位,對皇后是有威脅的。


張葆才


皇貴妃在後宮中的地位,相當於副皇后。如果皇后不在,皇貴妃可以代替皇后行使職權,統攝嬪妃,處理後宮事務。

皇后可以使用十人名額的宮女,而皇貴妃用八人名額的宮女。其他的月例、生活物品、衣帽服飾等,差距都極為有限。

但皇后是一國之母,代表著整個王朝的最高禮儀。每逢重大典禮,或者帝王出巡,皇后都會陪同。皇后不得擅自廢立,是國家大事。

皇后是妻,皇貴妃地位在高也是妾。一般情況不會影響威脅皇后地位。



大海卡推


其實怎麼說呢。

別說皇貴妃,皇帝真喜歡的話,比如漢武帝的衛子夫,宋真宗的劉娥,唐高宗的武則天,如此身份一樣可以當皇后,關鍵還是看皇帝本身是否強勢。

皇貴妃出現在明代,因之成為僅次於皇后的特殊地位妃嬪。本來,貴妃在宋代已經從普通妃中晉升為高一等級的妃號,加皇字屬性就又拔高了一個等級,地位顯赫無比。

不過,大部分時候,皇貴妃是皇后缺位情況下的代行皇后權力者。是否晉升皇后還得看皇帝的意思。

比如康熙的表妹孝懿仁,皇貴妃當了8年,臨死前一天才冊封皇后(沖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