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聲稱的千架噴氣戰機,能幫1945年的德國打贏二戰嗎?

龔鈺璟


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場一場打,希特勒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冷兵器時代,秦國為了滅掉山東六國,奮鬥了600年,好秦國西邊有大山、高原,沒有邊防壓力,東邊有函谷關,易守難攻,只有秦國開門迎敵,哪來六國合力叩關呢?


我到過德國很多次,在飛機上也俯瞰過大部分德國領土,結合地圖看,德國地處歐洲腹地,周邊都是鄰國,屬於戰略上非常被動的國家,除了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境內幾條小河流,其餘地區地形起伏不大,戰術上講,就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就這樣的地理條件,應該老實安分,可希特勒偏不,居然在四周都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侵略戰鬥,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更重要的是人員的消耗,500萬精壯青年殞命沙場,國內勞動力空虛,留守群眾加班加點生產軍火,國土遭到盟軍轟炸,工廠癱瘓,田地荒蕪,狼籍遍地。這個時候,就算打個響指,送給希特勒1000架F22,也是鳥用啊!沒有燃油,飛機就是玩具。還不如一支步槍。(到目前為止,德國都是一個貧油國家)


如果希特勒有幸造出3-5枚原子彈,毫不猶豫地投放到戰場,瞬間可以殺死百萬盟軍,可是這樣結下的仇恨,會導致盟軍將所有的化學武器傾倒在德國本土,到時候,99%的德國人就都上天了。


真的要好好看看軍事書籍,戰例分析,而不是幻想靠一兩件致命武器,橫掃天下。


諸葛小村姑


即使有了千架Me262、He162、AR234等型噴氣式戰機,德國人還是不能扭轉敗局,1945年的失敗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結果。

首先德國裝備噴氣機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德國的常規戰機已經打不過盟軍飛機了,即使是較新的Bf109G、FW190D等戰機,和盟軍的P47D、P51D、噴火MK9等對抗,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德國人只能用還不夠成熟的噴氣機意圖扳回一局。而同時期的英國流星式噴氣機並不用於實戰,因為現有的戰機已經夠用了。

而在1945年,德國已經陷入了全面的困局。德國空軍已經徹底喪失了制空權,即使有千架噴氣機,也沒有足夠的訓練有素的飛行員、油料等,無法轉化成戰鬥力。同時,即使有這些保障,德軍還要面對數量上處於絕對優勢的盟軍戰機,能打個平手就不錯了,勝利的希望渺茫。

同時,此時德國更麻煩的是地面戰場,德國本土已經開始被蘇軍和盟軍從東西兩個方向攻佔,德軍嚴重缺乏足夠的坦克、火炮以及訓練有素的士兵,地面作戰節節敗退。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這些戰機,也擋不住盟軍的鋼鐵洪流。


戰爭之王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德國有王牌飛行員總人數超過3000人,美國王牌飛行員只有700多人,說明德國的優秀士兵非常多,而且軍事素質非常高,但是到了1945年德國的制空權已經丟完了,所以說就算給希德勒一千噴氣戰機也沒有用。

在二戰的時候德國的戰機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把戰機作為輔助作戰,輔助德國的閃電戰術,但是他們的這種效果是非常的差的,為德國的閃電戰進攻非常的快,而戰機轟炸過去的時候,德國的地面部隊很難前進,錯過了很多的戰機。



雖然說有那麼多的飛機,但是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個石油很少的國家,而蘇聯有同盟軍的資源,美國是一個石油非常多的國家,在二戰的時候美國資源蘇聯非常多的物資,所以說當德國擁有1000架飛機,但是因為是有問題,他們就算有飛機也不能長久的在天上飛,所以說給他們1000架飛機也是沒有用的。


到了1945年,德國的陸軍作戰已經大大的減少因為長期作戰德國跟蘇聯兩個國家雙方非常慘重,而德國的後勤補給又跟不上青年參軍又比較少,而蘇聯在傷亡慘重情況下,因為人口眾多,很多青少年也加入了這場惡戰中,所以說蘇聯的軍隊雖然傷亡慘重,但是因為由於後面人數得補上,所以說他們軍隊的實力減少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德國的軍事實力卻大大減少。


風暴冰工廠


區區千架噴氣式戰機,不能改變二戰局勢。

梅塞施米特Me262於1944年投產,技術上仍有很多缺陷,與美軍裝備的活塞式戰機相比並沒有絕對優勢;由於物資短缺和盟軍大規模空襲,無法大量生產。

從時間來看,1944年盟軍已經勝利在望,開始縮減軍需生產。英國開發的流星式噴氣戰機僅比德國晚幾個月量產,最初型號就生產了3850架。以二戰期間的英美關係,美國如要生產噴氣戰機毫無困難。但大戰已近尾聲,生產一種新型戰機對後勤和飛行員訓練帶來很多麻煩,因此美軍二戰中沒有生產裝備噴氣戰機。

從數量對比看,二戰中美軍共生產飛機29萬7千架,其中各型戰鬥機10萬5千架;英國共生產12萬2千架;蘇聯共生產15萬8千架;德國共生產12萬架。區區千架戰機,再先進也無法改變局勢。


張三講史


不能。1945年的德國工業能力已經被消耗殆盡了,沒有了原料沒有了能源沒有了大工廠沒有了大量高效的勞動力,德國根本生產不出這麼多戰鬥機。即使生產出來了也不會有決定性的作用。

從一戰開始,大國之間的戰爭就已經不是單純的武器對武器軍隊對軍隊的單向戰爭了。大國間的戰爭,是生產力對生產力,國力對國力的總體戰,軍隊、武器的質量數量只是其中一個指標,代表不了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一個國家能不能支撐下去一場戰爭,看得是這個國家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人能上戰場,有多少人能留在後方生產物資;看得是這個國家有多少資源,資源能不能自給,國土能不能提供戰略後方;看得是這個國家的社會生產力,能產多少鋼,一年能生產多少架飛機多少輛坦克多少艘艦船。

德國為什麼打不過蘇聯? 因為蘇聯太能撐了。人口比德國多,國土比德國大,生產力比德國強,德軍就算武器裝備再好戰鬥力再強,如果有限的時間裡拿不下蘇聯就等於失敗,日本也是一樣。戰爭的機器開動起來,所有人、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油井車間都是戰爭機器的一部分,直到一方的戰爭機器磨損消耗殆盡,分崩離析。何況1945年的德國面對的不僅有蘇聯,還有美國這個生產力極其強大,整個國土遠離作戰前線的超級強國,德國能生產一千架噴氣機,美國能生產一萬架甚至十萬架,即便質量比德國差,十萬匹狼戰勝一千隻獅子簡直綽綽有餘。

德國從一開始進攻蘇聯就已經失敗了。德軍的高層沒有任何人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在德國國力支撐不住前全面拿下蘇聯。即便吞併了波蘭,西線戰場拿下了法國,德國的總體資源和生產力也沒有達到超過蘇聯的水平。何況英國還沒有投降,美國被拉入了戰爭,還有意大利這個豬隊友。日本也幫不到什麼忙,大量的日軍精銳正在中國的城市平原和山區農村被成千上萬中國人阻擊抵抗,遠東抽不出兵力,太平洋無法戰勝美國。

德國高層對蘇聯的傲慢和日本軍部對中國的不屑蔑視讓德國和日本深深陷入了令人絕望的消耗戰無法自拔。當最後一點勝利的光輝被戰爭泥潭緩慢又無可逆轉的吞噬,等待著這些軍國狂人的,只剩下了死亡的宣判。

弱小和無知永遠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深藍利劍


1944年夏末,德國將世界上第一款噴氣式飛機投入實戰,那就是梅塞施米特262(Me262)。噴氣式飛機在性能上確實領先於當時盟軍使用的活塞式飛機。然而大規模戰爭是綜合實力的比拼,此時德國面臨英美盟軍與蘇軍兩線夾擊,資源缺乏,兵員枯竭,大片工廠被夷為平地,可以說四面楚歌窮途末路,這是大勢所趨非幾件先進武器可以逆轉的。虎王救不了德國,v1v2救不了德國,一千架Me262當然也救不了德國,甚至即使德國研製出原子彈,除了加大盟軍的損失外也不能改變戰爭態勢,只會招來更慘烈的報復。

美國拍過一部《坦克大決戰》的電影,以德軍阿登反擊戰為背景。電影中描述了德軍帶著空油桶投入戰鬥,指望通過繳獲美軍囤積的油料來維持。這也是當時德國窘境的真實寫照。事實上當阿登反擊戰最後,大批德軍坦克不是被擊毀,而是因為沒有油料而被遺棄。同樣的,大量Me262因為沒有油料升空作戰,只能趴在地面坐等盟軍的活塞式轟炸機肆無忌憚地下蛋。


nx771204


如果德國當年真有千架He-262噴氣戰機,加上充足的油料,在V1和v2飛彈的配合攻擊下,有可能扭轉戰局,首先最新式的蝸輪發動機,比盟軍的螺旋漿發動機速度快,靈活自如,配合V2彈道飛彈攻擊目標,會給予盟軍沉重打擊。新式武器的開發在二戰德國的軍工到達頂峰。圖二戰機機翼下懸掛火箭動力發射系統~現代導彈機翼發射系統甶鼻祖!








血染的功勳


並不能,原因很簡單,此時德國已經沒有足夠的燃料來維持飛機的起降,部分精英飛行員也在戰爭中被消耗。即使是有飛機,那麼也只是地上的靶子。東西線戰場,區區幾千架飛機就可以改變戰局嗎?顯然不可能的。而且彼時的英國已搞出了流星,生產指日可待,德國的優勢又會被追平。

而且二戰德國自身噴氣機水平也並不是很完善,可能還有一些會損壞,改變戰爭的能力也就更弱了。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146590159


1944年德國就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架噴氣戰機,e263.它的戰鬥力是世界第一。可惜的是當時主管軍工的施佩爾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大批量生產。德國還是世界上第一臺火箭v1的生產者,諾曼底登錄後,德軍向英國瘋狂發射v1,造成巨大損失。這些武器都有的話,也不一定能挽回戰局。因為它進英的是不義的戰爭。失敗是遲早的事。


麥田5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