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遺藥殺韓非是真的嗎?秦始皇為何因韓非而發動一場戰爭?

zasdff2010


這兩件事都是事實。秦始皇確曾為得到韓非而發動攻韓之戰。韓非也確是李斯遺毒藥而死。《史記》寫的清清楚楚。

韓非是韓國公子。喜形名法術之學。為人口吃,不善言辭。與李斯一起就學於荀卿門下,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

韓非著有《孤憤》,《五蠢》,《內外儲》《說林》,《說難》等文章。

秦王(始皇)讀到韓非的文章以後,非常喜歡,說:“哎呀,我要是能見韓非和他交往,死了也沒有遺憾了!"當他知道韓非是韓國人以後,便急忙派兵攻打韓國,索要韓非。韓國被迫讓韓非出使秦國。秦王見韓非以後很喜歡,但沒有立即重用他。

李斯和姚賈嫉妒韓非,就在秦王面前誹謗他說:"韓非畢竟是韓國公子。終究是為韓國不為秦國。今大王不用,如送回去,是給自己找禍害。不如以一些罪名殺掉他。"秦王認為是這樣,便下令官吏把韓非關進牢房。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令其自殺。

後來秦王悔悟過來,派人去赦免韓非,但韓非已死了。

歡迎點評。


WM曉奇


徐勇先生認為是真的,後者暫且不談。這是他的看法


《 王 文》 引 用 《 戰國 策 · 秦 策 》 “ 四 國為一 將 以 攻秦 ” 節 來論 證所謂韓 非 “ 短 ” 姚 賈 問題 。 這 條材料 至今 仍是孤證 , 而且 漏洞百 出 , 大有 可質 疑 之處 。 龔維英 同 志在 《 試 析 韓非 之死 》 一文 中對此 已 有 詳細探 究 。

這 裡再 補充 兩點 , 一 是該 節 中有 “ ( 姚賈 ) 北 使燕 、 代 之間三年 ” 一 句 , 按韓 非於 前2 34 年入秦 , 而始皇 親政是在前 2 37 年 , 如果姚 賈 出使 恰好 在此三 年間 , 試 向 , “ 四 國為一將 以攻 秦 ” 出 自何 處 ?

二是假如 韓非 真打算 阻礙秦 的統一 , 等到姚 賈出使 四 國 “ 絕 其兵 、 止其謀 ” 回秦受封領 賞後 , 再 於秦王 面前 “ 短之” 又有何 用 ? 韓 非指責的並不是姚 賈 的外交使命 , 而 是他 以 前在魏 、 趙的劣跡和 貪汙珍珠 重寶 的事 。 這 些連姚 賈本人 也供認不 諱, 並在 《 戰國策 · 趙策 》 “ 趙使姚賈 約 韓魏 ” 節 中得 到了證 實 , 因此 即使 這條材料 有某 些參考價 值 , 也只 說明 韓非姚 賈之間存 在個人恩怨 , 不 能證 明韓 非有 “ 弱 秦 ” 陰謀 。 《 王 文 》 所 引 裴馴的 《 史記 集解 》 和姚宏 的 《 戰國 策注 》 也正是從這 個角度評 價的 。 秦 王政見 到 韓非 的文章 , 贊 嘆不 已 , 怎 麼會在他 入秦 後輕 易殺掉他?

作為一 名政 客 , 李 斯 確有其政 治上的 敏銳 , 他抓住韓 非建議先 攻 趙和 “ 短 ” 姚 賈的機 會 , 在 秦 王 面前 讒韓 非有 “ 弱秦 ” 之心 。 實 際上李 斯是 怕 “ 夫 秦 、 韓 之交 親 , 則非重 矣 。 ” @ 威 脅 到 自己的地 位 。 這 時 李斯 已 得到秦王 政的充 分信 任 , 而 秦 王 對剛 入秦 的:韓 非 雖 然 “ 悅 之” , @ 但還接觸 不 多 , “ 未 信用 ” , @ 一 加之韓非有 口 吃 缺陷 , 遠不 如李斯 的 巧言善辯 。 所 以在李斯等人 的合謀誣 陷下 , 秦王 同意 “ 下吏治 非 ” , @ 據 陳直先生 在 《 史 記 新證 》 中考證 , 秦 在雲 陽 有監獄 , 韓 非就被關在那裡 。 雲 陽距秦都鹹 陽約七十公 裡 , ⑥ 該處雖 有甘 泉宮 , 但前 2 3 年正是戰爭頻 繁的多事之秋 , 秦 王 政乃 好大喜功之 人 , 他不會 常在甘泉 宮閉住 , 更不會 親 自到雲 陽審 問韓 非 。而 當時李斯 已做 了秦國的 最高司法 官廷尉 , 很可 能是李斯等人先 逼死 韓非 , 再報告始 皇的 。 如果李 斯真是 出 以 公心 , 何不 奏明秦 王 , 公 開殺 掉韓非 ? 《 韓非 子 · 初見秦篇 》 雖不 見 得是韓 非所寫 , 但他在獄 中為 了活命想上 書 秦王 “ 自陳 ” 應是可 信的 。 李斯不 敢讓他 上 書 , 急 於派 人送 毒藥逼 韓非 自殺 , 能說沒 有 私心 嗎 ? 李斯所 做 的一 切 , 顯然是利用職 權 , 幹掉 自己 政治上 潛在 的對手 。 “ 秦王 後悔 之 , 使人赦非 , 非 已死 矣 。 ” L 這 就 印證 了韓非死時秦王 並不 知道 。 清代 張 澎 在 他 的 《 養素堂文 集 》 卷 十六 “ 李斯論 ” ` } , 說 : “ 夫 斯 與 一 作同學荀 卿 , 自知 其才不 逮 非 也 久 矣 , 設 非一旦 柄用 , 其措 施規 劃必有 大異 乎 已 之為 者 , 故與 姚賈 共排 之 以 下吏 , 又恐始 皇 終悔之而 赦之 也 , 急遺藥 以殺 之雲 陽 , 其伎心 尚可 問哉 ! ” 他 的這番議論極是 。 “ 秦 國雖殺 韓非 , 然甚 重韓 非 之上 書 。 ” ⑤ 韓非的 政見 後 來基本 上 都被秦王接受了 , 不 應 斷 言 : “ 韓非的 主 張是錯誤的 , 他 的路 線行不 通 。 ” 故而李斯的私心是註定的。

而後者目前筆者有機會細說。


日日滌新讀書會


個人認為應該是真的。

我們仔細想想韓非是誰的客人,是秦始皇的客人,就這個名號在秦國那也是橫著走,其他的人,誰要是敢動韓非,不僅不能把韓非給弄死,而且還有可能遭到秦始皇的記恨,除非是有人動了他的奶酪或者是威脅了他的生存地位,否則韓非不可能遭到其他人的暗殺。

那有人就會問了,會不會是秦始皇想要殺掉韓非,何必呢?人家都已經到你手底下來了,你說這個人還能幹什麼?還能掀起什麼的風浪,再說了,這個人之前還是你偶像啊你怎麼可能說你偶像到你手裡了,甭管它多麼落魄,怎麼可能動殺心呢?韓非反對秦始皇首先滅了韓國,但是誰都看得出來,韓國已經是張板上面的魚肉,任人宰割,韓非也作不出什麼變數來威脅秦始皇或阻撓秦始皇,秦始皇把韓非關起來,那什麼事兒都不用幹了,就讓他在那自生自滅就好了。想起哪一天,有時候統一六國了,有啥事情要請教他,到大腦裡面找一個活人,總比翻著死人的時候要好得多吧。

所以只有可能李斯,動了殺心,然後把韓非給幹掉,李斯和韓非同為師兄弟,雙方都對對方瞭如指掌,而且知道對方的才華究竟是什麼?李斯肯定是不如韓非的,(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但是秦始皇手裡,李斯究竟是幹什麼的?天下大事都過問宰相嗎?絕對不是。秦始皇一天到晚都在處理國家之間的大小事務,每天處理東西的那個竹簡那都重的一個人都抬不起來。

李斯主要做了件什麼事兒呢?制定秦法,這就是秦始皇唯一需要李斯的地方,問題就在這個地方。韓非是誰?法家的集大成者,你要問法律相關的事情,你要問去制定法律,那有誰比韓非更加專業?

別看現在韓國在那杵著秦始皇感覺貓撓心一樣,心裡癢癢想用韓菲卻又不敢用,等到韓國滅了,天下統一了韓非還不是乖乖的跑到秦始皇身邊,到他手底下認知,萬一那個時候韓非的能力超過了李斯?

那有人就會問了,李斯會這麼做嗎?我們去看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改秦始皇的遺詔,害死扶蘇蒙恬,趙高是怎麼勸李斯的?他就明確跟李思說了,他們兩個一個。威脅你的地位,另一個還看你不順眼,將來扶蘇登上秦始皇的位子以後,你有什麼好果子吃?就這麼一句話,李斯就叛變了。

在李斯的思想裡面,有一個是碩鼠,他自己覺得人必須要一直待在高堂之上,才能夠讓自己衣食無憂,確保無虞,過有人想把他擠下高堂,那他就把他視作一生之敵,很明顯,韓非有這樣的能力,李斯也有這樣的動機,只有李斯才冒著生命危險去殺一個已經沒有任何威脅的一個人,而且他自己也明白,韓非如果死了,秦始皇就剩一個李斯了,其他的人物再也威脅不到他的地位,秦始皇也不會因此殺了他。


漩渦鳴人yy


剛看完香港小學成語故事《作法自斃》,當年香港讀小學不大懂什麼叫《中央集權制》,想不到五十多年後才親身感覺到。就當此回答是這問題的前傳吧!

戰國時,秦孝公為了進一步改革政制,使秦國更加富強,決心變法,並任用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商鞅為宰相,制訂和執行新法。商鞅變法主要內容為:一、編寫戶籍,加強內部管理。二、一個戶主如有兩個兒子,到一定年齡必須分家,各自獨立生產維持生活,防止一家互相依賴。三、全國百姓都要努力耕種和紡織,如超出一般人的生產量,可免除服役,以加強秦國的經濟力量。四、重新規定爵位,取消貴族世襲的權利。五、普遍建立以縣為單位行政制度,形成中央集權制。六、廢除井田制,準許土地自由買賣。七、統一度量衡制度。商鞅變法內容,完全適合於當時秦國生產發展和軍事擴張的要求,所以不到十幾年,秦國實力更強盛。但由於這變法得罪了一些貴族,所以在秦孝公死後,秦惠文公繼立。一班反對變法的人便到秦惠文公跟前報告商鞅造反,惠文公曾與商鞅不和,便下令捉拿他。商鞅被逼逃亡至關下,想在客棧歇歇腳,那客棧主人不知他是商鞅,對他說:「商鞅的法律,凡客棧的主人不去驗明客人身份而收容他的,處以死刑。」商鞅聽了嘆道:「想不到為法的弊端,竟到這個地步!」作法自斃  商鞅(音央)在秦國擔任左庶(音樹)長時。推行新法令,其新法很殘酷,得罪了許多人。有人勸他說:「百姓和大臣都恨你,只是因為你得到大王的寵愛,他們才不敢作聲,如果你一旦失寵,那就會有生命危險,不如現在就隱居吧!」但商鞅不聽。不久,秦王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繼位。有人誣告商鞅造反,秦王就派人收捕他。商鞅只好逃跑。路上,他想到旅館住上一晚,店主對他說:「商君立法規定,收留沒証件的人住宿會被判有罪。」他長嘆說:「我自己製定的法律,竟反過來會害了我自己。」後來他終於被秦兵抓住,並被施以五馬分屍的酷刑。


文米高


韓飛作為法家大腕,最終被法家實踐家李斯收拾,說明光有理論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