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

恩施硒特樂


前一句是主張好色而不淫,後一句主張盡心行孝。

是人都好色,見美而心動,此即是人之常情。如果要求見美而不動心,則千古找不到一個這樣的人。

見美而不亂行,適可而止。此即是好人了。

每個朝代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如果指定盡孝的標準,一定要如何如何,這樣萬年難遇孝子了。在當代,父母或在家,子女在外打工,要求守在父母身邊,極不現實;父母或去子女身邊,但一般都幫照顧小孩同時做家務事,要求不勞動於父母也極不合理。

所以盡孝以心,不強責於行動。只要有心,讓父母開心。或一個電話,或一個視頻,或陪在父母身邊,都是可以的。


檻內小紅


第一次聽見這句話是我的一個網友,是個長輩。那時候我剛上班沒有錢,一個月只有一千多的實習工資,經濟拮据。家裡幼弟上學我沒有多少錢拿給他。有事的時候我拿出了所有的錢也沒多少。覺得幫不到家裡多少就很難過,隨口說了一句感覺自己很不孝。他跟我說了這句話。我心裡好了很多,覺得至少我還有一顆孝心可以後報。現在比那時候好了很多卻又在家帶娃了。每年只是逢年過節會多給一些。相信以後的生活會更好的。雙方的父母都老了,我們都該報答


2016溜圓兒521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品評家王永彬的著作《圍爐夜話》,大概意思是說:評判一個人是不是淫蕩,不能單單根據他內心想法去判斷,而要根據發生的事實去判斷。如果僅憑內心有邪惡的想法就判定這個人淫蕩,那千古以來都沒有正經人;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孝順,要看他是不是真有一顆孝心,而不能僅僅從他實際做出的行動去衡量。如果僅憑實際做出的行動去衡量,只怕千秋萬代都沒有孝子了。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點片面化了。為什麼說這句話有點片面化呢?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這句話比較片面,因為,評判一個人是不是淫蕩,不僅僅要根據發生的事實去判斷,也要根據他內心想法去判斷。試想,《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為何能和西門慶勾搭成奸,而不能和武松勾搭成奸?一個最本質的原因就是潘金蓮和西門慶都對彼此有淫邪之念,因而兩人一拍即合;而潘金蓮雖然對武松有淫邪之念,但武松對潘金蓮絲毫沒有淫邪之念。所以,據此可以判斷,潘金蓮和西門慶都是淫蕩之人,而武松不是。

2月22日上午8點50分,巴彥淖爾市“黑三輪”王換換被依法執行死刑,去年春節期間,王換換強姦殺害了乘坐他的黑三輪的女子謝某。據媒體報道,王換換是在拉乘謝某的途中產生了姦淫之念,所以乘機將謝某拉至僻靜處將謝某捆綁並堵上嘴,然後拉至自己出租房內多次實施強姦,後怕事情敗露,就殺人滅口。倘若王換換不產生邪念,這事最多也只是謝某乘坐黑三輪,被多訛詐了一些車錢而已。所以,王換換之流產生了淫邪之念,就會想方設法加以實施,如果始終沒有淫邪之念,又哪來的淫邪之行呢?有些時候,有的人之所以沒有成為壞人,只不過是因為淫邪之念不具備實施條件而作罷。所以,如果認為“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這句話是對的,就會大大鼓勵一些人認為我有淫邪之念無所謂啊,只要沒有做出淫邪之行就可以了。殊不知,腦子裡常常盤旋這樣的念頭,在某個偶然情況下,一旦具備條件,很有可能就會付諸行動了。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也比較片面,因為,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孝順,不僅要看他是不是真有一顆孝心,也要看他是不是有實際的孝順行動。因為衡量一個人是不是有一顆孝心,最終還是要以是不是有具體孝順父母的行為來衡量,而不是僅憑嘴巴說說就可以斷定他是不是真有一顆孝心。現實生活中,“說起來滿嘴仁義道德,做起來卑鄙無恥”的人大有人在。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為什麼近些年來這麼多老年人屢屢被詐騙分子騙了去買保健品或理財產品,結果遭受巨大經濟損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點:一是老年人對自己“老有所養”存在經濟上的巨大後顧之憂,不敢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手裡有錢,怕被孩子們以各種理由拿走自己的養老錢。二是老年人在精神生活上存在巨大的“空間缺位”。據媒體報道,目前中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子女長期不在身邊,老人的精神生活長期缺乏兒女的關心和照料,存在巨大的“空間缺位”,讓詐騙分子有了可乘之機。這兩點說明事實上真正有實際孝順行動的人並不多。


喬鞅


“淫”是人的本能,只要是健全人都離不開。俗話說“飽暖思淫慾"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淫慾是男、女體內自然產生的雌、雄激素通過血液進入大腦所產生的較難控制的意念,是客觀的,美好的,人類之所以繁衍、進步、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淫慾,若無淫慾人類社會早已終結。這是上帝造人時的特殊締結。所以說論“淫”千古無完人。但“淫"不能亂,更不能“穢",必須用道德來規範和意念去自我鎮靜,這樣才可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

“孝”是為人子女的感恩之心。父母給了你生命,讓你享受著生命的全過程,應該知恩圖報。人出生後如果沒有父母的細心呵護,沒有父母一口水一口飯,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有病及時就醫,任何人都無法自然長成。所以孝敬父母是一種感恩,同時也體現了一種家庭責任感。一個有強烈家庭責任感的人對社會也會有強烈責任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忠孝。由於社會責任的需要,人們無法常常呆在父母身邊盡孝,這就是事實上的忠孝不能二全。但應儘可能地擠時間去看望父母。所以說“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只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就夠了!


莫柏順


我是頭一回讀這句話,讀完後覺得真是高論。

分為兩部分解讀。

先說淫。

世上絕大部分人都是有淫心沒淫膽,所謂人心隔肚皮,他自己在那裡暗戳戳的意淫誰能知道?

所以說一個人淫蕩,只能看他做的事。

他付諸行動,做了“淫”事,我們才能說這個人很淫蕩,要是論思想,這世上的人就都有問題,誰能保證自己從來沒動過歪心邪念?誰能保證自己腦子裡一直純潔乾淨,沒有過半點齷齪念頭。

敢打包票的人大家就要小心了,這種人太可怕,違心話張口就來,還騙得連自己都信了。

哪怕是聖人,都很難杜絕一些雜念。

子見南子,子路不悅。

子路為啥不悅呢?因為南子是美女,還是名聲不好的美女。孔子去見她,此處省略八千字。孔子心裡想了啥?子路心裡又想了啥?

沒人知道。你也不能因為這個莫須有就說人家齷齪淫蕩吧?

所以說淫這種事情,不要拿內心、思想來評論,要是按著這個標準,從古至今就沒有什麼正經人了。

再說孝。

孝順這種事,不能光看表面,你得看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因為有些人不會表達,他是不知道怎麼去孝順父母的。

這裡舉一個電視劇的例子,《大宅門》,白家三兄弟和白老太太。

我記得一個細節,老大買的點心去孝敬老太太,跪在那裡,舉著點心求老太太吃一口。

老太太張口就說:我不愛吃點心。

然後老三拎著點心進來了。跟老太太說哪哪哪的點心,他覺得怎麼著味道不對,老太太就拿著嚐了,還告訴老三這個點心怎麼怎麼做,邊說邊吃了些。

老大在一邊舉著點心,希望老太太嘗一口,老太太就是一句我不愛吃點心,就把老大晾在那。

而老二自始至終沒出現,他壓根就不會想著買東西孝敬老太太,因為他不孝順嗎?不是,因為他是個實心眼,他壓根就想不到說買東西給老太太哄她高興。

白老太太為啥對老大這麼不待見呢?

因為老大給她買了一個女用的夜壺,老太太一生氣就給砸了。站在老太太的角度想想,老大這是孝順嗎?是嘲諷還是侮辱?

所以說人孝不孝順,不能看他做了什麼事。還是要看他的出發點,他是有孝心,但不會表達,不然這全天下都是白眼狼了。

---------丸----------


祁門小謝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兩句話:“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這兩句話是至理名言,體現了中國古人對於人性洞察。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哪怕你懷抱著美好的願望,最終也無法完美,只要你有那份心便夠了。同時人是善與惡的集合體,任何人都會產生惡念,這就是人性。如果認為必須毫無惡念才是善,那麼世上便不存在完美的善人了。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到孝,要看人是否有孝心,而不能看人為父母提供了哪些物質條件。因為社會中存在著貧富不均的現象,那些富人當然能為父母提供很好的給養,那些窮人就沒辦法給父母很好的條件了,那麼難道窮人就沒資格做孝子嗎?顯然不是。只要你有那份心,盡力做到最好,這就夠了。古代很多著名的孝子,其實都是窮人,他們沒辦法給父母提供很好的物質條件,但卻能全心全意的愛慕、孝敬父母,因此被稱讚為孝子。

事實上,哪怕你唯父母提供很好的條件,但如果內心沒有敬愛之情,也不能算作孝。比如《論語》中記載了這麼一段對話: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現在人說的孝,其實只是養活父母而已。對於犬馬,人們都可以養活它們,如果心中沒有對父母的敬愛,那麼養父母和養犬馬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這句話在今天依然非常有教育意義。現在很多人都富起來了,至少衣食無憂,而他們對於父母的孝只停留在物質層面,少了對父母的精神關懷,導致父母晚年非常寂寞。


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古人把淫視為萬惡之首,然而人們也承認男女之事是正常的人性,《禮記·禮運》中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任何人都不可避免會產生淫慾,比如在街上看到美女會心動。但是,這種淫慾只要不表現為實際行動,都是無害的。如果認為產生淫慾就是惡,那世上沒有不會產生淫慾之人,也就沒有完人了。

《孔子家語》中有一個故事:魯國有個男子獨居在家,隔壁住了一個寡婦。這一天下了暴雨,寡婦家的房子被雨淋壞了,寡婦想到男子家中避雨。沒想到男子說:“我們是孤男寡女,我不敢讓你進來。”寡婦說:“你為什麼不向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學習呢?”男子答道:“我看見你不能不動心,所以我不讓你進屋,就是在向柳下惠學習。”這個男子得到了孔子的稱讚。

因此,這句話說明了一個道理:要勇敢的承認心中的慾望、正視心中的慾望,這樣才能控制、引導慾望,不讓慾望發展為惡的行為。如果不敢正視慾望,那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最後會變成偽君子、假道學。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讀文史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這二句話出自清代文學評論家王永彬的《圍爐夜話》。初看,好讓人云裡霧裡,找不著邊際;細思,又讓人醍醐灌頂,一語驚醒夢中人。

先表淫字

古人曰:淫是萬惡之源。可悲的是,只要是正常人,都有淫心。見了美女,是男人都難免衝動,天生的雄性荷爾蒙在作崇。但是,如果你心動不行為,就成千古完人了?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被後人封的所謂聖人,為了成為千古完人,他決心戒色(淫心)。後來走火入魔了,視女人為”腹蛇”,遇到美色,於是避之遠之而逃之,否則,被美女咬(親)上一口,不死也得殘廢。

後來的蔣介石,年青時是登徒子。除了家裡的紅旗不倒,滿世界彩旗飄飄。自從某一日,膜拜上了曾聖人,決心效法之;再也不能隨隨便便的,到處拈花惹草了……但,有了江山,又遇見美人——宋美齡,既然魚和熊掌可以兼得,還做什麼千古完人?所有的毒誓,權當是兒戲罷了!

從古到今,大凡飲食男女,在淫字面前,大抵有兩種態度:第一種人,見了美女,飽飽眼福而己!然後呢,內心有些波瀾,起一些漣漪,同時又要裝著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或者是事後意淫片刻;第二種人,見了美色,既有賊心又有賊膽,譬如象《水滸》中的西門大官子,遇到美女潘金蓮,一下子打足了雞血,彷彿象蒼蠅見了臭蛋,餓狼嗅到了血腥,為了滿足原始的慾望,任憑覆水難收,可以不擇任何手段,一待東窗事發了,也寧可做刀下鬼,死也要死在花叢中。

所謂淫字,不管論事、論心,都是穿腸的毒鳩,刮骨的鋼刀;一旦拈惹上,便欲罷不能,很是受用。跟做不做千古完人,沒有一毛線的關係。

再表孝字

中國是禮儀之邦,特別推崇忠孝二字。而這裡的”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淺釋之:無非是說,作為人子,孝順你的父母雙親,只要心意到了,就不拘泥於任何形式。

譬如說,你正在遠方工作,忽然接到家裡的電話,父親生病了,要你回家看望,而你此時手頭有重要工作,一時又脫不開身,於是你講明緣由,父母都會原諒你的,只要心中有父母,也算是盡了孝順。

再譬如說,父母遇到了困難,急需一筆費用,而作為人子的你,由於經濟條件不好,一時又拿不出這麼多錢,於是你掏出了兜裡所有的錢,也算是孝子一枚。

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從小到大,付出了多少艱辛。作為人子,不管你能耐大小,怎麼樣回饋他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永運有父母雙親,隨時念著如何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這就足夠了!


譚明慶AbeI


莫非宜山先生寫過好幾個版本的《圍爐夜話》?非常的奇怪,為什麼這麼多人說這副對聯出自清代王永彬所寫的《圍爐夜話》?而據我考證,《圍爐夜話》中並沒有這副對聯。



這對聯的完整版出自清·王之春《椒生隨筆》卷六—— 閣學周荇農師嘗夢至陰曹,見一極大衙署,其門聯雲: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世間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事不論心,論心天下少完人。

在清·梁章鉅《楹聯叢話》卷四中也有錄,有幾個字不同,覺得其中的“貧家”比“世間”兩字用得更警:

百行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貧家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事不論心,論心終古少完人。

這副對聯,實際上是講述“動機”和“結果”的關係。動機,指的是促使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念頭。結果,是指事情發展所達到的最後狀態。

先看上聯,“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衡量一個人是否盡孝,最重要的是要看其是否有孝心(動機),而不應該太看重最後的結果。



我之所以說補述中,“貧家”兩字改得好,是因為不論“千古”也好,“世間”也好,都把事情絕對化了,使句子流於空洞,而“貧家”兩字使事情變得具象化,也更切實際。例如,一些父母患了重疾,子女無法承受昂貴的醫療費用。聯句認為,只要子女盡了孝心,儘管“有心無力”,但仍被視為守“孝道”。

再看下聯,“淫”念(動機)人人都會有,只要沒有做成後果,就不應該受到指責。這聯句的補述中,“終古”兩字也覺得太絕對,但一時又找不到什麼字去代替,大家可想想,有沒有更切、更具象的詞可用。

這聯句在邏輯上沒有問題,凡事問結果,不問動機。但個人覺得並不值得宣揚,因為在動機和結果之間差的往往只是一個契機。如果我們放任自己的“淫”念,一但出現契機,就會轉變出結果。



因此,戒淫先戒心,如何完善自我人格,從內心中減小“貪”念,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


詩詞書院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零五年左右,郭德綱在相聲中說的。

當時就覺得這句話說的特別實在。說出了人性。

一個人是怎麼想的,即使再厲害的超級電腦也無法預測。美女坐到柳下惠懷中時,柳下惠動沒動心?不可能不動心,因為這是由生理結構、激素水平決定的,太監都有性衝動,何況正常男人。這個心思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結果是,柳下惠“坐懷不亂”,沒有做出越軌的舉動,所以後人都把他稱作君子。

控制自己的行為,有原則、有底線,這是人和動物的區別。

之前有新聞,一個女子被別人非禮,過路男子路見不平一聲吼,打跑了流氓,在送女子回家的路上,這個好漢越看姑娘越漂亮,竟然把姑娘強姦了。正應了那句“放開那個姑娘讓我來”。

只看前半段,這個好漢無疑是個君子,但看後半段,就是個畜生。如果他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那新聞中就不是報道強姦犯,而是大英雄了。

這就叫“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再說下一句,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孝”並不是富人的專利,如果說只看表面行為是否讓父母過得富足,那窮人家就沒有孝子了。那窮人家的孩子有十塊錢,給父母花了八塊,你說他是不是孝呢?看表面八塊可能就夠給父母買個肉夾饃,但這個意義遠比富家子弟有一個億隻給父母花八百萬要大得多。

你說這個窮人家的孩子就是心甘情願把自己大部分錢給父母麼?我看也不盡然,但孝子用自己的意志主宰了自己的行為,意識裡告訴自己,奉養父母比把錢花在自己身上重要的多。

我的老家有個老頭兒,一生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就是因為他看到父母年老了,兄弟姐妹都不在身邊,沒人照顧父母,所以他承擔了照顧父母的責任,耽誤了自己的終生大事。

這個行為對不對我們不討論,但老家人都誇他是孝子,他自己卻是有怨言的,畢竟現在七十多了,一輩子都被耽誤。

人都是自私的,沒有天生的君子,不論窮富,父母的利益總會和子女的利益產生或大或小的衝突,孝順的孩子,會為了父母犧牲自己的利益,但心裡是怎麼想的?怕是不可能都甘之若飴吧。

所以說“孝字論事不論心,論心萬年無孝子”,對父母真正有份孝心,力所能及供養父母,不要等父母老去了,再大辦喪事,好像自己很孝順一樣,那不叫孝順,那叫出洋相,越是盛產逆子的地方,這些洋相越多。


老趙侃大山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出自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

前一句的意思是,看一個人是不是奸邪之人,要看他有沒有表現出來,而不能看他的心裡想沒想,如果看心的話,這世間就沒有完美無缺的好人了。

後一句的意思是說:看一個人是否孝順,要看這個人有沒有孝順之心,而不能只看表面上的行為是不是孝。如果以具體行為作為衡量一個人有沒有孝順之心的話,許多貧窮人家就沒有孝子了,因為他確實沒有能力為老人做太多事情,來表達自己的孝順之心。

第一句的“淫”從狹意上解釋是“淫亂”,廣意上應該是指“奸邪之徒”。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一個奸邪之人,總是能隱藏起內心的邪惡,只有時間長了,在他的行為中才能表現出來。同時人都是有兩面性,一個是君子之心,一個是小人的陰影。

也就是說,好人不一定總想著光明正大之事,而壞人也不會總是有奸詐邪惡之心。“正”和“邪”的鬥爭始終伴隨著人的思想。而人的具體表現是內心“善、惡”鬥爭的結果。

所以,如果用一個人的內心想法去衡量一個人,天下真的沒有完美無缺的人。

第二句的“孝”本身就可以代表一個人善的一面。也可以說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一定會是孝順之人。

即使一個人內心如何善良、有孝心,他的家庭條件不具備。假如一個連飯都吃不上的家庭,你讓他拿出更好的東西去孝敬父母,他能做到嗎?心有餘力不足啊!

同樣,自己沒有能力的人,再有善心也幫助不了別人。

所以,如果從表面具體行動上去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孝心,是否善良,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孝順和善良的人了。

每個人的心裡,都曾有過邪惡的念頭,這並不是惡,如果將邪惡的想法付諸於實際行動,那他就真正意義上的邪惡之人了。

但是,善良正直的人,每時每刻都在抑制著內心邪惡念頭的泛濫和膨脹,時刻警醒著自己,讓內心充滿光明,去照亮黑暗的一面。

而邪惡之人,卻放任著邪惡念頭的滋長衍生,最後走向萬劫不復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