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降清為什麼在後世名聲卻不差?祖大壽算漢奸嗎?

祖大壽是明朝將領,為著名歷史名人吳三桂的舅舅,與吳三桂一樣,早些抗擊清軍保衛明朝,後來投降了清朝。

人物檔案

姓名:祖大壽

別名:復宇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出生地:遼寧興城

出生日期:公元1579年

逝世日期:公元1656年

職業:總兵

主要成就:築大淩河城

代表作品:《祖大壽致吳三桂書》

祖大壽降清為什麼在後世名聲卻不差?祖大壽算漢奸嗎?

祖大壽是遼東寧遠人氏,家族是寧遠望族,父輩們都是朝廷武將,鎮守寧遠。祖大壽長成之後,也做了武官,保家衛國。他曾經參與了寧遠大戰和寧錦之戰,在兩場戰役之中貢獻極大。後來曾多次投降清朝,又復歸明朝,最後還是成為了一名降清將領。

在現代,大家都說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合成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但是在明朝末年之時,滿族和漢族絕不是一家人,而且當時政府是成敵對之勢,是敵人。一般而言,背叛漢族,投靠異族之人,都能稱之為漢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祖大壽是漢奸不假。

但是他這個漢奸卻不像一般漢奸那樣,引人厭惡。祖大壽雖然背叛了明朝,投靠了當時為敵人的清朝,但是在後世的名聲並不壞。雖然偶有幾個批評之人,但是言語也並不激烈。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祖大壽雖然投靠了清朝,但是卻都是迫不得已的。

兩次投靠給清王朝,都是因為城池被圍,城中糧草不足,外面援軍久久無法解困。在堅守很長一段時間內,面對清軍的招安,祖大壽都是嚴詞拒絕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圍困不解,城中糧食吃完了,能吃的都沒了,最後變成大家自相殘殺,食人為生。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說明城中已經走到了絕路。就算當時不投降,城中也會出現大亂,被攻破是遲早的事情。早一點投降,還能少死一點人。

而且在第一次投降之後,祖大壽還選擇了歸明,繼續抗清。第一次投降之後,他的親人甚至兒子都被留在了清朝。但是祖大壽卻藉口回家接妻子母親,回到了錦州。在回到錦州之後,祖大壽選擇了繼續抗清,保衛大明。然而當時,自己的兒子還留在清朝。祖大壽這一個選擇,實際上已經為了大義拋棄了自己的子嗣,顧大家而忽視小家了。

並且在歸明之後,祖大壽忠心耿耿,始終堅持抗戰,為國為民。而且第二次投降清朝,也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仍然是在錦州困守無助,城中彈盡糧絕之時,才選擇了投降。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雖然祖大壽頭像清朝,但是卻比一般為了個人私利,出賣國家利益之人好的太多。也因為這樣,後世對他的評價並不低,沒有對他惡語相向。

石廷柱:“第明國京都,倚祖大壽為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