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十二帝像裡面,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頭髮不是金錢鼠尾辮?

號賣歷史


金錢鼠尾辮是清朝前期的髮型,當年滿清入關,多爾袞強制下發剃髮易服令,令全國所有男子統一變更之前的峨冠博帶為滿清特有的金錢鼠尾辮。

上圖是明清時期髮型的變化圖。可以看出,清前期的金錢鼠尾辮有多麼的醜。

但是,清朝統治者對於剃髮易服是非常堅決的,不惜大開殺戒也要推行,造成了江陰八十一日等慘案。目的就是為了將漢人變成滿清的奴隸,徹底消滅漢文化,推行滿文化,殺死漢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以便於世世代代統治中國。

雖然民族有異,但是審美觀差距不會太大,當時的滿族人由於在關外打獵生活,養成了剃髮留辮的習慣。滿清統治者和貴族由於日常都戴著帽子,也不太需要把頭髮剃成那樣,因此,留著金錢鼠尾辮的都是底層群眾。而滿清統治者強制要求漢族人民留辮,就是把漢人當做奴隸看待。外國記載裡也有對清朝初期辮子的描寫。

而看前期幾代皇帝的畫像,如康熙的畫像,都留有鬢角,到了乾隆皇帝,他酷愛漢服漢文化,除了是因為覺得滿清發型服飾醜之外,還能有什麼原因?滿清統治者自己不剃髮,卻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真可謂是隻準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


紅塵入世亦不閒


那是因為,努爾哈赤的父輩是明朝的臣民,都是留頭髮的,努爾哈赤自己隨父輩的方式,皇太極也是如此。

有錢有條件的人,可以比較從容地打理自己的頭髮,而低層貧民則往往採用簡單省事的辦法。韃子剃頭,其實是韃子中的下層貧民的方式。

因為北方高冷天氣使得他們在一年裡的很長時期穿厚棉衣、厚皮襖,戴厚帽子,頭髮長了極容易滋生蝨子,普通貧民階層沒條件經常洗澡、洗頭、梳頭等,所以他們採用簡單的辦法,乾脆把自己頭髮都剃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他們還需要長年頭戴皮帽子,為了透氣,皮帽子的頭頂上留一個小小的窟窿,所以他們剃頭時有意留下頭頂上的一小撮頭髮,紮成一根細細的辮子從那個小窟窿裡伸出來,既可以通氣又可以幫助固定皮帽子然後用珠子綰住小辮子(所以清朝人特別喜歡在頭上和身上戴珠子),這樣騎馬奔跑放牧時尤其打仗時,帽子就不會掉下來,可謂一舉兩得。

所以我們看,總體上而言,剃頭留小辮子,是滿清遊牧民族的特徵,尤其是他們的下層窮苦百姓的特徵。

多爾袞這個王八蛋,下令所有的漢人剃頭留辮子,其實就是為了向全國的漢民示威,告訴漢人天已經變了,如今你們統統是我愛新覺羅皇家的奴隸,所以我要你們一律剃頭留辮子、變成與我滿族百姓一個樣子。

可恨的是竟然有那麼多的漢族大臣幫助加強實施這種侮辱性的統治,而且還真的實行到底了。

………

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前輩總愛說“災難深重的中國”嗎?因為曾經的中國人被徹徹底底地殖民過一次,留下了深深的心理烙印。……當然,現在的中國人,幾百年下來混血也混得差不多了。


TeaC


當年滿洲人的髮型不是剃調半個腦袋,剩下的頭髮梳個大辮子,而是幾乎把頭髮全部剃去,只留一小塊,梳一個很細的小辮子。當時滿洲人把這種髮型稱呼為“金錢鼠尾”,即留下的一小塊頭髮只有銅錢那麼大,梳成的辮子只有老鼠尾巴那麼細。滿洲人檢驗髮型是否標準,就把一個銅錢套在辮子上,要求辮子能夠穿過銅錢,銅錢能夠蓋住腦袋錶明上所有的頭髮。 滿洲人在廣州屠城之前在城外貼的剃髮令,首先提到了“金錢鼠尾”這個詞語。陰陽頭是清末,也是慈禧那時候慢慢演變的,但清初至乾隆年間仍是金錢鼠尾式髮型


風水大師神四


這種髮型不是一直都有的,他是出現於清朝中後期,所以努爾哈赤當然不是這種髮型了。。我認為這是統治者加強統治的一種手段,通過改變當時人的外在而讓人意識到政權的改變。


辰風起月落無聲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還沒有入關前,國號還是“後金”,明朝五行為火,金怎麼能克火,只有水才能克火,改國號為“清”才能入得關內,一統天下。至於髮型,可能是模仿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的政策,想真正統一漢人,就從“頭”開始,統一發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