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第一次選舉,這個人當選首相,美國人說絕對不行

2009年9月16日,日本民主黨領袖鳩山由紀夫出任日本第93任首相。他的上任,不僅終結了此前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的“霸主”地位,也讓沉寂已久的鳩山家族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早在55年前,也就是1954年,他的爺爺鳩山一郎就曾帶領民主黨“異軍突起”,不僅把民主黨發展為議會第一大黨,還以75.8%的支持率當選為日本首相,也是迄今為止日本選舉歷史上民意支持率最高的首相。

日本戰後第一次選舉,這個人當選首相,美國人說絕對不行

有意思的是,鳩山一郎雖然是在1954年正式上任的,但其實早在1946年4月10日的戰後第一次選舉中,鳩山一郎所創建的自由黨(主要組成)就成為當時的議會第一大黨,而作為領袖的鳩山一郎,自然成了首相的第一人選。

然而,還沒等鳩山一郎喝完慶功酒,晴天霹靂就砸了過來——美國人不允許!

要知道,戰後初期的日本尚處於美軍佔領階段,還設有美國人主導的駐日聯合國軍最高司令部,基本上掌握了日本的“生殺大權”。而在拒絕鳩山一郎擔任日本首相這件事上,美國人給出的理由是:鳩山一郎被劃入了“公職追放”的名單。

什麼是“公職追放”呢?簡單來說就是美國人列出的“黑名單”,但凡在戰爭期間有過不利於美國人的小動作,統統榜上有名。鳩山一郎當年在他所寫的資料中存在“吹捧希特勒”的嫌疑,而且部分主張為天皇獨攬大權發展軍國主義提供了便利,因此也被美國人列入了“公職追放”的名單。

日本戰後第一次選舉,這個人當選首相,美國人說絕對不行

有這樣的黑歷史,想當首相基本上是沒戲了,鳩山一郎沒辦法,只好找個人來代替自己當首相。

不過,找誰來代替自己也是個大難題,因為當時政界稍有點名望的人幾乎都被列入了“公職追放”名單。鳩山一郎思來想去,最後把目光停在了吉田茂的身上。

吉田茂這個人咱以前做過介紹,算是在日本戰後重建的過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一位首相,但很多人不知道,此前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吉田茂之所以能一躍成為日本首相,多虧了鳩山一郎的“讓賢”。據說,為了請吉田茂出山,鳩山一郎甚至不惜放下身份,親自登門拜訪。經過一番推讓,吉田茂最終於1946年5月答應暫時接任自由黨總裁一職。

之所以說是“暫時接任”,是因為二人還私下定了個“君子之約”:一旦鳩山一郎解除限制,吉田茂就會主動辭職,把首相之位讓給鳩山一郎。聽起來是有些兒戲,但這對於特殊歷史環境下的鳩山一郎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最好情況了。

日本戰後第一次選舉,這個人當選首相,美國人說絕對不行

(圖:吉田茂)

事實上,在吉田茂的領導之下,戰後日本的重建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所以日本社會上支持吉田茂連任首相的呼聲也越來越大。面對相位的誘惑,吉田茂動心了,去他媽的君子協定吧,我就要幹首相!

因此,等到1952年4月,美國放棄了“公職追放”的限制後,得以重返舞臺的鳩山一郎和穩坐相位的吉田茂,就成了水火不容的大敵。養虎為患,大抵如此吧!

然而,上天似乎是不怎麼看好吉田茂,明明手握主動權的他,卻接二連三地犯下了低級錯誤,先是“內閣對話中的八格亞魯”事件,然後是“造船賄賂”事件,這些突發的意外狀況讓吉田茂的形象一落千丈,最終以112票對185票的巨大差距輸給了鳩山一郎。

自此,鳩山一郎與吉田茂的恩恩怨怨才算落下了帷幕。

鳩山一郎上任後,又持續連任三屆首相,促進了日蘇共同宣言的達成,打破了戰後日本完全依賴美國的困境。這對於日本之後的發展,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