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朝康熙要收復自唐代以來中原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區?

出版社的文人


康熙可沒這個本事收復西域,他孫子乾隆撿了個漏,才收復西域的,也就是今天的新疆。

“西域”在不同時期指代的範圍很大,為方便敘述,這裡特指天山以南的“南疆”。因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原因,南疆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邊緣零星的綠洲上。因為彼此孤立,很容易被敵人逐個擊破。

天山以北的“北疆”是貫穿歐亞的茫茫大草原的一部分。單純依靠畜牧業,遊牧民族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需要從定居民族手中獲得必要的生活和生產物資。遊牧民族強大後,基本上都會越過天山,將南疆的各個小國逐一擊破。

中原王朝強大後,為了孤立北方遊牧政權,同時也為了保障絲綢之路商道的通暢,通常也會將勢力擴展到南疆。中原和南疆都是定居民族,經濟上具有天然的親和性,只要中原王朝能夠提供安全保護,保證通往中原的商道通暢,他們樂於與其保持宗主關係。

基本上來說,南疆不是被遊牧民族佔領,就是被納入中原王朝宗藩體系之中。所以清朝能否收復西域,主要根據他們與遊牧政權的對抗。

唐朝以後,宋朝實力太弱就不說了,元朝有點特殊也不說了。明朝很猛,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但一直無法徹底對北元殘部保持壓倒性優勢。明朝僅在洪武和永樂年間把勢力延伸至哈密,但哈密只能算是新疆的東大門。

清朝和準噶爾汗國之間的鬥爭持續了三代人,前後打了近七十年。雙方都被戰爭拖得精疲力盡,遊牧民族最先沒撐住,搞起了內訌。清軍果斷出擊,幾乎是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準噶爾的老巢伊犁。

南疆是準噶爾汗國的後勤基地,而且又是中原故地,乾隆才進一步收復了西域。如果不是準噶爾汗國在於清政府的對抗中失敗,不管是康熙,還是乾隆都無法收復西域,所以很多人說西域是準噶爾汗國帶來的“嫁妝”。


史料不輯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要說句公道話,清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領土面積比較大的朝代了,雖然我們很多明粉都崇拜明朝痛恨滿清,可是不得不承認清朝確實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清朝在歷經順治、康熙之後,收復臺灣,北抗沙俄,西擊葛爾丹,使清朝的疆域達到了鼎盛。那麼為什麼自唐朝以來中央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康熙一定要收復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清朝時的西域已經比較發達,不管是經濟和軍事,而西域有一個葛爾丹汗國。看過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這個葛爾丹一直是大清的心腹之患,所以為了消除邊患對中原地區的威脅也應該收復西域。


第二,清朝起家之時,一直有蒙古人的支持,實行的滿蒙聯姻。而葛爾丹一步步的蠶食蒙古各部,所以清朝為了不讓支持自己的蒙古被葛爾丹統一,也會去收復西域打擊葛爾丹。




第三,那就是清朝前期的皇帝確實都比較有能力,開疆拓土的本領都很大,向偉大的康熙皇帝,對於邊界領土問題也是一點也不想失去。而且在清朝時期已經有了國土邊界意識,不像以前的王朝勢力強的時候就佔領,勢力不行就撤退,清朝是所有王朝裡面對西域控制能力最強的王朝,控制好西域,可以很好的解決邊患問題,再也不會出現北方的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區。



第四,西域的戰略位置也很重要,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於中亞國家接壤,收復西域可以震懾邊界上的國家,臣服大清,解決邊患問題。


第五,當時葛爾丹還和沙俄有聯繫,而沙俄一直想侵佔中國北方的領土,所以這是清朝擔心的。擊敗葛爾丹,收復西域,這樣沙俄也會有所收斂。


最後,說到底還是因為清朝前期確實明主比較多,開疆擴土能力強。要是宋朝絕對不想著收復這裡收復那裡,能夠平安的偏安就不錯了。再加上清朝時期西域確實經濟比以前發達多了,很多中原的文化也傳入西域,文化交流也比較多,收復就很有必要了。


楚風說歷史


西域地區脫離中國中央王朝的統治,最遠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準確的來說,自從安史之亂後,唐朝對於西域地區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了,西域地區至此開始脫離中央王朝的管轄,後來經過五代、兩宋以及元明時期,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西域地區脫離中央王朝統治已經將近千年了。康熙時期,清政府決定對實際上已經是半獨立狀態的西域地區實行武力統一,因為此時的西域地區存在著一個強大的準格爾汗國,準格爾汗國多次入侵清朝蒙古各部,對清朝西部地區穩定了領土完整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這是清政府決定收復西域的根本原因,清政府自身實力的強大是收復西域的客觀原因。

一、準格爾部,屢次犯邊:

經過清初的多年征戰,直至康熙時期,清王朝已經完成了對中原和江南地區的統一,而此時的西域地區卻被準格爾汗國佔據,相比其他臣服清王朝的蒙古各部,準格爾汗國顯得相當的不友好,不僅沒有向清政府臣服的意思,反而屢屢侵犯清王朝邊境地區,並對已經臣服清朝的蒙古各個部落進行打擊兼併,準格爾汗國的舉動讓康熙皇帝有所警覺,康熙皇帝看透了準格爾汗國的野心,於是決定以武力收復西域。

二、收復西域,保衛蒙古:

西域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向東連接河西走廊通往關中及內地,向西連接中亞地區通往歐洲。西域是清朝蒙古地區的屏障。我們都知道,清朝立國的基礎實際上就是滿蒙聯合專政。真正的滿洲八旗人數非常少,總共也就十萬人左右,想靠這麼少的滿洲人控制絕大多數的漢族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滿洲人就需要找自己信得過的同盟,而蒙古(主要指漠南蒙古)就是可靠的盟友。蒙古的歷史相對滿洲要悠久很多,社會發展程度也相對高於滿洲人,蒙古人的的人口、財力和軍力,也比滿洲人要多的多。再加上蒙古高原的地緣優勢,是滿清能牢固控制中原的支柱之一。所以歷代清朝皇帝才要不遺餘力的加強與蒙古各部落的聯繫,想方設法從上到下的嚴密控制蒙古人。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蒙古絕對不容有失。這也是康熙時期決定收復西域地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三、清朝盛世、軍力強盛:

康熙時期,清朝結束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開始復甦,農業開始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清朝綜合國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清軍經過南下滅明、剿滅李自成以及平定三藩之亂等多年戰爭的鍛鍊,戰鬥力也獲得了很大提升,於是,於是清政府便想趁機西進解決準格爾問題,這樣既解除了清朝西部的威脅,打擊了分裂勢力,同時還能給沙皇俄國以沉重打擊。

事實上,西域的統一問題在康熙一朝並沒有徹底解決,西域問題從康熙年間開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後歷時一百五十多年時間才徹底解決。清朝徹底解決西域問題,對維護中國領土完整,促進多民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西域的統一也使新疆等廣大地區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中,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


歷史課課代表


首先得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明末清初,漠西蒙古的貴族與西藏貴族通過聯姻以及宗教為紐帶,關係較為緊密。到清初,準噶爾汗國的王子噶爾丹少年在西藏達賴喇嘛處學佛,直到成年回國掌政。而方時的漠東蒙古卻與清滿蒙聯姻,名義上歸順了清國。實際上,蒙古也是出於分裂狀態。

其次,當時的現實情況是,新疆準噶爾汗國逐漸壯大,除了西藏,已經開始擴張到其他蒙古地區,甚至到康熙,可以直接威脅到北京的安全,所以,處理新疆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有現實需求。

此外,通過前期的休養生息,到康熙前期,先後平定了三藩和臺灣,國內基本穩定,有了進軍西北的條件。其實也是借平新疆之機也收復西藏打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