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剎那”究竟有多久

"一剎那"究竟有多久

賀玉明

“一剎那”究竟有多久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一剎那"這個詞,來表示極短的時間,形容時間的短暫。那麼"一剎那"所對應的時間究竟有多久呢?也是說法不一。舊版《辭源》註釋說:"或雲壯士一彈指間有六十剎那";該辭典又引《呂氏春秋》注云:二十瞬為一彈指,依此說法一瞬當為三剎那。所謂一瞬,只是眼睛眨一下而已。

實際上"剎那"是印度古代語言——梵語的譯音,是佛教中用來表示最短時間單位的一個詞。

“一剎那”究竟有多久

椐我國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經回國後寫成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時極短者,謂'剎那'也。凡人一念有九個'剎那',一'剎那'時有九百生滅。百二十'剎那'為一'呾da′剎那'也,六十'呾da′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慄多';五'牟呼慄多'為一時,六時為一日一夜。"由此推算唐玄奘所謂的一時相當於現在的4小時;一"牟呼慄多"則為48分鐘;一"臘縛"就等於96秒,一"呾da′剎那"為1.6秒;一"剎那"等於0.013(1/75)秒。

《翻譯名詞集》中"剎那"解釋為百分之三秒,比七十五分之一秒長出一倍多。《翻譯名詞集》"時分篇"第二十四條載:一千六百"剎那"名"迦羅",六十"迦羅"名"摸呼律多";三十"摸呼律多"為一日夜。一日夜24小時,由此推算一"摸呼律多"為48分鐘,即2880秒;亦即與一"牟呼慄多"等於48分鐘相同。但《翻譯名詞集》又謂60"迦羅"為一"摸呼律多",1600"剎那"為一"迦羅";由此推算96000"剎那"為一"摸呼律多"。 一"剎那"為0.03秒即百分之三秒。

“一剎那”究竟有多久

《摩訶僧祗律》是東晉佛陀跋陀羅和僧人法顯共同翻譯的佛經(該書的梵文本是法顯在晉安帝義熙八年,即公元412年從印度帶回中國的)卷十七中載:"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據此,我們不難做出如下的推算:一日一夜24小時中有30個"須臾",每個"須叟"為48分鐘。那麼"須叟"與《翻譯名詞集》中"摸呼律多"、及《大唐西域記》中的"牟呼慄多"所代表的時間長度是相等的。再往下細算:二十"羅頂"為一"須叟"一"羅頂"就相當於2.4分鐘;一"彈指"等於7.2秒,一"瞬"等於0.36秒;一"剎那"為"一念"即為0.018秒。這樣算來,"剎那"所代表的時間與《大唐西域記》中的相差0.005秒;與《翻譯名詞集》中解釋的"剎那"所代表的時間相差0.012秒。但不管怎樣,"剎那"所代表的時間都是極為短暫的;也就是在一個心念的起滅之間,短暫得只是心念的一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