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2018年,常德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務實創新,努力形成政法工作常德特色,雪亮工程建設等經驗和做法被中央政法委在全國雪亮工程建設培訓班、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級媒體推介。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一、以預測預警預防為關鍵,注重工作基礎夯實。

探索“防範化解、動態管控、風險防控”工作機制,強化預測預警預防,破解矛盾化解、漏管失控、源頭防範等難題,夯實政法工作基礎。

一是完善基層矛盾防範化解機制。完善“微信群+網格”模式,強化矛盾排查、政法宣傳、便民助民功能;深化“無上訪村(社區)”建設,堅持群眾工作日製度;開展司法所規範化建設,突出司法所調解主職主責,規範調解行為。

二是完善重點人員動態管控機制。規範建檔,開展動態軌跡收集和研判,有針對性開展走訪、教育、管控等工作。

三是完善社會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加強重點單位基礎研判,完善學校、醫院、廣場公園、集貿市場等重點單位“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措施;加強重點部位視頻研判;加強重點場所問題研判,組織大清查大整治專項行動。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二、以民心民利民憂為導向,注重工作特色創新。

探索“雪亮工程、眾創平安、掃黑除惡”特色創新,強化為民解憂、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破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足的難題,積極回應群眾新期待。

一是抓雪亮工程促社會平安。破解資金難題,探索市場運作,創新“政府引導、企業負責、群眾參與”建設新模式,全市2265個村(社區)雪亮工程全面建成,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破解動力不足,探索激勵機制,激發鄉村組織、部門協作、群眾參與動力,推廣農戶家庭探頭2.2萬多個,讓外出務工人員不再擔心,讓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不再寂寞;破解應用滯後,探索運維機制,發揮實用效能,協助破案637起,化解了一批矛盾。

二是抓眾創平安促全民共享。引導群眾自願參與,搭建眾創平安志願信息平臺;聚焦專題服務,確定每月19日為全市眾創平安志願日,每月一個主題;健全長效機制,探索信息化考評,開展優秀志願者評選、表彰、宣傳活動。

三是抓掃黑除惡促群眾滿意。突出“三四五”線索摸排管理,壓實“三大責任”摸排線索,落實“四長簽字”核查線索,嚴格“五個一要求”管理線索;突出“6+1”專項打擊整治,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亂源;突出大要案件“掛圖作戰”,健全專家指導、掛牌督辦、案件會商、執法執紀監督等機制,全市打掉涉黑組織6個、涉惡團伙68個。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三、以實戰實用實效為根本,注重工作任務落腳。

探索“中心調度、考核獎懲、隊伍整訓”制度體系,強化實戰實用實效,破解政令不通、動力不足、精神不振等難題,提升政法工作執行力。

一是強化綜治中心實戰。建成全市統一完備的指揮體系,設立綜治中心專門機構,每個網格配備網格長、網格聯絡員和網格管理員,強化工作調度;全面推行網格化“四張清單”制度,確保“責權利效”相融合,將政法綜治任務壓實到網格;加強大數據應用,完善綜治大數據平臺,整合64個部門數據26億多條,推進“六個清清楚楚”實戰化。

二是強化考核獎懲實用。科學考評,建立平安指數智能考評體系;重獎基層,將綜治獎勵延伸到鄉村,市財政還拿出1100萬元,對“無上訪村(社區)”建設工作突出的鄉村組織進行重獎;嚴厲追責,對政法工作不力的地方和單位實行約談、掛牌督辦、一票否決。

三是強化隊伍整訓實效。注重重點問題整改,突出開展一年一度為期兩個月的政法隊伍集中整訓,實行責任連帶層級管理,整改重點問題785個,問責54人;注重隊伍執法質量,向司法改革要活力、要效力,開展“百案大評議”“千案大評查”“萬案大公開”活動,全面提升司法質效;注重正面宣傳,著力打造平安常德580新媒體、微信群每日群報新形式,宣傳曾祥富、肖俊等一批先進典型,講好掃黑除惡、雪亮工程、眾創平安等一批政法故事。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重磅】常德政法工作形成了哪些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