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爐火純青”的歲月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老北京的平房和衚衕是緊密相連的,也是北京的標誌。說起平方的生活就會鉤起一連串的詞兒,比如煤球、蜂窩煤、爐子、煙筒、換房。因為那個時候,北京的樓很少,即便是有個三、四層的樓,老北京的大媽、大嬸們也會把它們比喻成“高樓大廈”。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您別小瞧這平房,因為現在住別墅、住高樓的人們,他們的老輩兒,說不準就是住平房的。那可是咱北京人與人之間親情、友情的發源地。不是有這麼句話嗎“好親不如近鄰”,那時候的鄰里之間,對門是戶的住著,就象一家人一樣,隨然也有因為煤球爐子放的不是地兒、洗的衣服,曬的被臥褥子晾的不是地兒而吵架、拌嘴的時候,但過不了幾日,那家兒有點新鮮的吃食,也得想著給對門送點嚐嚐。這是咱老北京人那點兒情誼。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在過去,那家住平房都得燒煤球爐子、或蜂窩煤。說起來還是燒煤球爐子的家兒多,這是因為煤球比蜂窩煤便宜。記得過去各家兒用的煤球,有的是買,有的是自己買煤面兒做煤球,做出來的煤雖然沒有買的那麼個頂個的圓,但它好燒、剩錢。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做煤球大人的活,但孩子也不會放過這“好玩”的事兒。那時大人做煤球,是先將碎煤渣兒或煤面兒和上土後,堆成堆兒,中間弄個坑,倒上水,就象山中平湖一樣。然後再用手和,等和瓷實了在下手攥成煤球,或把煤泥灘在地上,用瓦刀劃成田字形,當乾透了就用。到了冬天,準確地說是十月底、十一月初的光景,秋風乍起,天一日涼似一日,家家就得膛爐子、安煙筒、買風斗。不象現在不管是冷是熱,也得到了十一月十五號才有暖氣。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如果是買的煤球,那是煤廠做的,嚴格地說是煤廠搖的。搖煤球簡單,有點象搖元宵。搖煤球的關鍵就在“搖”上。大篩子放在小花盆上,把切好的煤繭鏟入篩中,兩手握住篩邊搖動,煤繭在篩中不斷滾動,逐漸變成光滑勻整的球形。道理和搖元宵一樣,只不過一黑一白。但其勞動強度和難度都比搖元宵大得多。光說那篩子,擱上煤繭兒少說也有幾十斤重,沒有驚人的臂力是這是說的煤球。到後來用了蜂窩煤,送煤的師傅蹬著平板車,走街串巷給各家各戶送煤。蜂窩煤碼的整整齊齊的放在車上,各家的大人見送煤師傅來了,就忙招呼著500塊、1000塊地買。有的大媽還給倒水送煙,為的是給自家送些幹煤。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賣煤的師傅辛苦,整日的黑頭土臉的,都看不清長的什麼模樣,好象是戲臺上的包公,生就了好身板才能幹這營生。他們終日拉著車蜂窩煤走,車上除了煤,就是他們的搬煤工具,一塊帶把兒的木板,把蜂窩煤齊整地放上,一哈腰,雙手較勁,以木板一側緊抵小腹,如小孩子一般高的蜂窩煤抵著胸腹,直至高高仰起的下頜,乍看上去,好像賣煤人用下頜與兩手就將小山似的煤搬起來。噔、噔、噔往前走,步履穩健,根本不用擔心他會摔跤。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買了蜂窩煤一般都會馬上就用,而是在院兒裡吹曬幾天,等乾透了會用。那時候各家兒存的蜂窩煤都放在自家房外的窗臺下,上面蓋塊塑料布並壓上幾塊磚。一次往屋裡拿進五塊十塊的放在爐兒邊,隨時取用。火爐在平房居民的生活中是佔有著相當大的地位的,因為人們不僅用它來取暖,而且還用它來做飯,燒水什麼的。有的時候還會在爐臺上烤上幾個白薯,那香味至今回憶起來都會忍不住流下口水。有的時候幾個街坊過來串門,也會一起坐在爐子邊上閒聊上幾句,那種溫馨的感覺比現在可是濃重多了。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現在搬進了樓房,有了既乾淨又暖和的暖氣,但是生活中卻似乎少了些什麼。沒了那又黑又沉的蜂窩煤,沒了那火爐子以及火爐上烤著的白薯的香味,當然,也沒有了那些圍坐在火爐邊上聊天的街坊們。有的時候我會站在窗邊,看著外面在寒風中搖擺的乾枯的樹枝,回憶起曾經有火爐子和蜂窩煤陪伴的日子,每到這個時候我的臉上總會浮現出一絲溫馨的笑容。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有煤球爐子的光景溫情的。外面大雪封鎖了道路,天寒地凍,進到屋裡卻溫暖如春。回憶那爐火純青的歲月,其實就是平房的鄰里情懷。咱老北京人的情誼。

(轉自新浪博客:惟我獨尊)

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老北京“炉火纯青”的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