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險企股權掛牌出售均延期 買家難尋、資本入局趨謹慎

曾經追捧保險牌照的各路資本,如今也在趨於冷靜,慎重“落子”。藍鯨保險注意到,年前,掛牌轉讓的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責任保險”)股權,在公告期滿未尋得受讓方情況下,目前已進行延期處理。事實上,虧損加劇、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長安責任保險,對資本而言,到底是“香餑餑”還是“燙手山芋”,或暫難定論。

經梳理發現,除長安責任險股權難尋接盤外,目前,包括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安財險”)在內的3筆險企股權轉讓,均在掛牌期滿後延期。

對此,業內專家向藍鯨保險分析稱,資本對險企股權標的多有考量,包括參與後的話語權、標的險企經營狀況、以及投資回報等,綜合從而做出相應決策,加之嚴監管背景下,行業門檻提高,資本目前或處再三思量,謹慎入局狀態。

欲入局需直面“窘境”,長安責任保險股權掛牌期後延

具體來看,2018年12月28日,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投資集團”)將長安責任保險2.75億股股份,作價3.3億元,於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掛牌期為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1月18日,要求受讓方在《產權交易合同》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付清轉讓價款。

然而,股權掛牌轉讓期間,並未尋得合適買家,根據交易所規則,若公告期結束時,徵集到的意向受讓方不足,則按照20個工作日為一個延長週期,最多延長13個週期。

從轉讓方來看,安徽投資集團持有長安責任保險16.96%股權,僅次於長安保證擔保有限公司,為第二大股東。截至2018年4季度末,長安責任保險註冊資本金為16.2154億元,股比對應的資本金約為2.75億元,在保險公司牌照“一證難求”的局面下,加之時間成本,溢價至3.3億元,溢價率約20%,或並非高價。

難以得到資本“青睞”的原因,也與長安責任保險目前的“窘境”相關。2015年,長安責任保險開展部分保證保險業務,受保證保險業務賠款墊付金升高拖累,長安責任保險償付能力急劇下滑。

截至2018年4季度末,長安責任保險成為財險公司中,唯一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的險企,從3季度的-41.5%跌至-152.6%,下滑111個百分點,風險評級也由2季度的B類降為3季度的D類。與償付能力相對應的,是長安責任保險進一步擴大的虧損情況,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其共計虧損1.95億元,2018年,虧損加劇至14.9億元。

2019年1月,長安責任保險收到監管函,被責令增加資本金,加快完成增資擴股工作;總公司及分支機構停止接受除車險和責任險以外的新業務(包括直接保險業務和再保險分入業務);停止增設分支機構。

不難看出,意向資本除了需要一次性付清股權受讓金之外,還要面對增資擴股資金投入,以及尚未扭虧的局面,種種情況,長安責任保險股權究竟是“香餑餑”還是“燙手山芋”,資本或有各自考量。

“險企股權並不高其他企業一等,經營不善的險企,股權儘管低價也難以出手”,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同時建議稱,對於部分經營不善的險企,可以嘗試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方式,緩解困境。

3險企掛牌股權均延期,存多考量資本三思而後行

值得關注的是,藍鯨保險梳理發現,不少年前掛牌轉讓的險企股權,在未能如願“脫手”後,目前,均進行延期。

舉例來看,2018年11月至12月期間,永安財險、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人壽”)、華泰保險集團(以下簡稱“華泰保險”)等險企股權,均被各自股東在產權交易所掛牌出讓。

具體來看,2018年11月9日,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所持有的,1130萬股永安財險股權掛牌轉讓,初始交易定價4232萬元,2019年1月7日到期後,進行延期,同時,將轉讓價降至3810萬元,相較之下“打九折”。

4险企股权挂牌出售均延期 买家难寻、资本入局趋谨慎

部分擬出讓的保險公司股權梳理情況部分擬出讓的保險公司股權梳理情況

11月16日,廈門華信元喜投資有限公司擬以17.85億交易價,出清所持有的長城人壽11.78%股權;12月12日,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轉手華泰保險2200萬股股份,作價1.969億元,佔比0.547%,上述兩則股權轉讓,在初始掛牌期滿後,均暫未找到合適買家。

為何股東擬轉讓所持有的險企股權?“一方面,可能是出於自身業務的調整;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股東,基於險企經營業績欠佳等綜合因素做出考慮”,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分析道。

而相應股權暫未尋到買家,除時間原因外,資本也有多重考量。“資本更多考慮股權標的質量”,宋清輝給出意見。細化來看,受讓方會綜合考慮其參與後的話語權、標的險企的經營狀況、以及投資回報等因素,從而對是否參與保險股權做出相應決策。

舉例來看,永安財險和華泰保險擬被轉讓的股權,由於佔比相對較小,內部股東接盤可以擴大其持股比例,加強在股東間的地位和話語權;而外部資本買入這類股權,卻難以真正謀求到話語權。

“但並不排除僅為擴大板塊佈局,謀求利潤”,上述保險業內人士指出,對於華泰保險等經營狀況較為穩健的險企,儘管不能拿到話語權,但也不排除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謀求穩定收益的想法;若短期內存有虧損,但在可承受範圍內,也有資本出於看好保險板塊的意圖,也願意先拿下保險牌照,事後平衡盈虧關係;而不願意承擔損失或風險的險企,則會“繞道”該類股權。

除險企股權標的本身的情況,以及資本的謀求影響股權受讓週期外,監管要求也是直接影響因素。自《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出臺後,銀保監會進一步嚴格險企股東資質審核,早前曾看好長城人壽股權,擬拿下保險牌照的華業資本(3.330, 0.30, 9.90%),就因無法滿足保險公司股東資格,包括收購資本來源不能被視為自有資金等原因,被監管拒之門外。

宋清輝分析稱,即使有實力受讓險企股權,但監管滿足保險公司股東要求的資本,也可能遭到監管限制。且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險企股權等涉及較大金額的資產轉讓,資本也更偏於謹慎,三思而後行。

4险企股权挂牌出售均延期 买家难寻、资本入局趋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