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一家公司,對你的人生有多麼重要?

任何時候選擇都大於努力,職場發展之加入什麼樣的公司就是一道選擇題,同樣一個崗位,不同的公司對人的塑造也不盡相同。

談到選擇,並不在選擇事物的本身,而是選擇的“依據”或“原則”是什麼?

選擇公司就像選擇一隻股票,股票短期漲跌並不是選擇的核心原則,而是背後的漲跌邏輯。

選對一家公司,對你的人生有多麼重要?

選擇加入某個公司是單純的看是不是大公司?是不是百強企業?是不是央企還是民企?只考慮這些因素是不全面的,公司的大小,央企還是民企並不能決定我們的未來,先找到影響我們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邏輯是什麼?

在一個公司經過3-5年的歷練,我能掌握什麼樣的核心技能、這3-5年能讓我的視野有哪些更廣闊的延展、綜合能力能得到哪些提升,這就是“原則”。

關鍵是看把我們塑造成什麼樣子。是否能在市場競爭中是最有競爭力的人才。而不是公司是大是小、是否百強,即便你去了世界五百強,但在一個安逸的環境裡,不接觸有挑戰性的工作,3-5年後變成了在溫水裡煮過的跳跳蛙,可怕的是可能失去了彈跳的功能。

有一個80後朋友,法務專業,畢業後進入央企,做法務工作。豐厚的福利、沒有業績壓力的崗位、優越於當時年輕人的底薪,看似一切美好。但不料在工作後的第三年即趕上金融危機,當時他面臨的第一難題是有可能降薪或裁員,如果裁員“我該如何再找工作呢?如何寫簡歷呢?”,甚至暫時性的迷失了方向,也不知道去哪裡了。看似一個小問題,確折射出他失去了基本的“彈跳性”。不過最後結局是好的,他被留下了。

再到了第12年,因已到了35+的年齡,本身央企工資提升幅度不大,人到中年需要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房子、家庭等方面的壓力,隨之不幸的是又面臨新一輪的裁員降薪潮,這時候當他嘗試應聘一些市場化的企業時,面臨新的難題是多次的被“拒絕”。

也許這個曾經加入的大型央企,並沒有對他的未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核心的“彈跳能力”持續下降,不得不接受“被降薪”,安穩的在這裡繼續重複著熟悉的環境和安穩的工作,只是離自己夢想更遠了些,似乎他也不再去追求那個遙遠的夢想,活在當下是最好的選擇。

選擇一家公司要看對自己專業技能深度的打磨,綜合能力廣度的延展,有沒有讓自己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標籤,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下,具備立體感。如果在一個公司從業多年看不到你可以在未來創造什麼,甚至過去幾年、十幾年,你沒有過“創造的歷史”,你已然變成了一隻失去了彈跳力的跳跳蛙,很難讓人相信你能夠在新的平臺上跳多遠。

選對一家公司,對你的人生有多麼重要?

無論做什麼,找到選擇的“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