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第11集,投機倒把是個筐

雷東寶採購不到預製板廠需要的物資,只好帶四寶去省城想想辦法。汽車站上,偶遇賣饅頭花捲的楊巡。

《大江大河》第11集,投機倒把是個筐

雷東寶請宋運輝和宿舍同學吃飯,大家縱論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可是解決不了小雷家村的問題。

雷東寶找到虞山卿介紹的倒爺,覺得不明不白不敢做。

雷東寶找到省水泥廠,說有計劃安排,不能向村集體銷售生產資料。四寶嫌棄丟人,被雷東寶趕回老家。

《大江大河》第11集,投機倒把是個筐

雷東寶到處碰壁,直到穿著軍裝碰到了同是退伍軍人的李廠長,才僥倖解決了鋼筋和水泥問題。

《大江大河》第11集,投機倒把是個筐

雷東寶買了鋼筋和水泥回家,免了四寶的預製板廠廠長,交給史宏偉。

小雷家村的建築工程隊和預製板廠都幹得紅紅火火。

縣磚瓦廠等企業受到小雷家村企業衝擊,集體向縣委宮書記告狀。宮書記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小雷家村的問題。商業局邵局長把小雷家村定性為“投機倒把”。徐縣長也發言支持對小雷家村進行清查工作。

《大江大河》第11集,投機倒把是個筐

投機倒把一詞早期有泛政治化的性質,1979年《刑法》中的投機倒把罪基本擺脫了政治色彩,但規定比較寬泛和籠統,“投機倒把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

投機倒把的典型案例是溫州“八大王”事件。

改革開放之初,溫州湧現了一大批個體工商戶,其中比較突出的被稱為“八大王”,如五金大王胡金林、線圈大王鄭祥青等。

《大江大河》第11集,投機倒把是個筐

“五金大王”胡金林一家

1982年全國開展“嚴厲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的運動中,“八大王”都當其衝,都被定以“投機倒把罪”,或被捕,或出逃。

但隨之而來的是溫州經濟一落千丈,工業增速由1980年的31.5%下滑至-1.7%。“八大王”幸而平反,表明政府支持私營經濟的態度。

1981年,武漢工程師韓慶生,為鄉鎮農機廠設計圖紙,獲利600元。後來被判為“技術投機倒把罪”,入獄300多天。韓慶生出獄後到京上訪,後來得到國務院副總理批示才得以平反。

但“八大王”和韓慶生並非孤立現象,大多數人的結果是沒有這麼“幸運”的。

直到1997年,《刑法》才刪除了投機倒把罪。而1987年發佈的《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千呼萬喚之下,仍一直延續到2008年。

《大江大河》第11集,投機倒把是個筐

電視劇中增加了雷東寶和宋運輝及其同學的討論,普及了當年經濟體制的一些爭論。

1982年十二大的定義是“計劃為主,市場為輔”,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直到1992年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劇中在1981年就討論市場經濟,只能說學術圈比官方超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