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摸摸霍去病祈求健康」談民俗信仰的產生

首先,讓李樂的霍去病來鎮樓。

从「摸摸霍去病祈求健康」谈民俗信仰的产生

這幾天霍去病又火了,春節期間,甘肅蘭州五泉山公園迎來數以十萬計的遊客,不少人還在霍去病雕像前排起長隊,撫摸銘牌上的「去病」二字,祈禱祛病消災,身體健康。

其實,遊客摸摸「去病」二字祈福,並非新聞,很久以前就有類似報道了。只是這次恰逢春節,去現場摸摸的人多,網上圍觀的人也多,所以話題就炒熱了。

从「摸摸霍去病祈求健康」谈民俗信仰的产生

對此,很多人科普說:霍去病本人只活了二十多歲,而且是感染了瘟疫而暴斃(說到這裡,不得不痛罵一下漢奸中行說);也有人說,為什麼不去摸辛棄疾?好歹辛棄疾長壽啊。

如此說來,我這裡還可以推薦兩位名士,那就是南社的創立者柳亞子(筆名「棄疾」)和陳去病。一樣可以去病棄疾啊。當然,還有海燈法師——俗名範無病。備選項很多啊。

起初,我覺得古人要求真低——去病、棄疾——只求別生病就行了,也不求大富大貴。其實不然,據說去病、棄疾都是仙家名詞,是指祛除了俗病凡疾,具備了昇仙的資格。

如此說來,去病、棄疾還真與神仙有些關聯的。當然,還有人不服氣的,霍去病本身就是病死的,怎麼能指望他賜予健康呢?

是不是這樣呢?話要兩說。

从「摸摸霍去病祈求健康」谈民俗信仰的产生

比如說,東南沿海地區信奉的保佑海上安全的「海神」媽祖,其歷史原型林默就死於海難;同樣,在東南地區保佑世人健康的「醫神」大道公,其歷史原型吳夲則死於墜崖。

林默、吳夲和霍去病一樣,都屬於非正常死亡,但他們在死後都被人不斷追憶,直至封神,其中就有樸素的民俗信仰。

林默生前就是當時海上救援的組織者,她是在一次海上救援時以身殉職;吳夲生前就是神醫,他是在上山採藥的時候以身殉職。所以後人感念他們的恩德,將他們一步步塑造成神明。

从「摸摸霍去病祈求健康」谈民俗信仰的产生

霍去病是漢代的「戰神」,由漢武帝領導,衛青、霍去病等執行的對匈戰略大反攻之中,霍去病建立了不世功勳:首戰告捷;再戰而令匈奴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三戰而「封狼居胥」。他保佑的,是萬千國人的安居樂業,向他祈福在正常不過了。

或許還有人問,媽祖、大道公執行的都是他生前的「遺志」,讓霍去病保佑健康算什麼?其實封神未必要專業對口。比如關羽,生前是一員大將,結果大意失荊州,人也因之殞命了。但在他死後,佛教、道教都請他出來當護法神,白道、黑道都求他保佑,還當上了武財神……試問,其中有多少是專業對口的?

从「摸摸霍去病祈求健康」谈民俗信仰的产生

民俗信仰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它自有一套邏輯,在某些人看來或許不合情理,但細細一想也能說得通。霍去病成了祛病禳災之神,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冷眼觀之,無可而無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