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巨嘴鳥”墜機導致飛行員喪生 美國輕型攻擊機採購計劃或因此推遲

2018年夏天,新墨西哥州的一個轟炸靶場(Bombing Range,供航空兵訓練投彈和地靶射擊的靶場),一架A-29“超級巨嘴鳥”墜毀,造成一名美國海軍飛行員死亡。飛機墜毀的原因是飛行員在投放武器後在低速下轉彎太急,導致飛機失控。

“超級巨嘴鳥”墜機導致飛行員喪生  美國輕型攻擊機採購計劃或因此推遲

2018年8月1日,一架“超級巨嘴鳥”在白沙導彈靶場上空進行投彈試驗,投擲的武器就是GBU-12激光制導炸彈

海軍中尉克里斯托弗·肖特(Christopher Short)是一名經驗豐富的F/A-18戰鬥機飛行員,6月22日去世時,他正駕駛“超級巨嘴鳥”在“紅色里約”(Red Rio)轟炸炸靶場飛行。該靶場是位於霍洛曼空軍基地北部的白沙導彈靶場的一部分。他負責空軍輕型攻擊機試驗第二階段的部分任務。

飛行一直在正常進行,直到肖特從左邊的舷外吊架上發射了他當天的第一件武器,一枚500磅重的激光制導GBU-12。然後,他試圖向右轉180度,但飛機最終向那個方向快速滾動,然後進入失控的螺旋俯衝狀態。

肖特和他的武器操作員四次試圖控制飛機,然後試圖彈射。武器操作員在飛機落地前5秒從2600英尺的高空彈射出去,受了輕傷的他倖免於難。

但對肖特來說卻為時已晚。他在武器操作員彈射3到3.5秒後拉動了彈射手柄——在700英尺的高空,大約在撞擊前1.5秒。他還沒來得及彈射,飛機就觸地爆炸,肖特當場死亡。

事故調查委員會(Ac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主席肯尼斯·比布准將(Brig. Gen. Kenneth Bibb)得出結論說,飛機墜毀是肖特對飛機的過度控制造成的,這無意中導致飛機螺旋俯衝,並且無法恢復。

比布還發現,肖特在墜機前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在釋放武器的低速條件下試圖進行180的轉彎。

調查報告顯示,報道稱,肖特和他的工作人員計劃在執行任務的當天,在前進中進行180度轉彎。但機組人員在飛行前的簡報中承認,在最初的A-29訓練中,他們兩人都沒有進行過這種操作。

“超級巨嘴鳥”墜機導致飛行員喪生  美國輕型攻擊機採購計劃或因此推遲

德士隆公司研發的AT-6“金剛狼”輕型攻擊機

報告稱,在墜機8天前,激光攻擊實驗的參與者在另一架AT-6飛機上也做了類似的180度轉彎。AT-6機組人員說,這一飛行動作是“具有侵略性的”,包括90度的傾斜和重力加速度4倍的過載。

內華達山脈公司(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是“超級巨嘴鳥(Tucano)”的製造商。該公司的代表教肖特和他的工作人員,在釋放GBU-12後,應該將飛機旋轉30度,傾斜30到45度。

機組人員計劃利用左側GBU-12向正確方向運動時產生的動量,武器操作員預計飛機的傾斜為30至45度,但不超過90度。

A-29飛機上午11點多一點起飛。大約在11點26分,機組人員在準備武器釋放時,飛機以121節的速度爬升,比建議的145節爬升速度要慢。調查報告稱,肖特曾在飛行中表示他希望在發射前爬得更高,試著提高空速,但隨後他又說機組人員“可能不得不接受這種武器發射的‘有點慢’”。

聽覺警報系統發出“失速”警報時,A-29的時速為124節。肖特被允許投擲炸彈並將機頭向下推以加速並完成攻擊。此時,“超級圖巨嘴鳥”號的航速是132節。

11點33分,他們投下了炸彈,飛機果然向右滾動。然而,他們所經歷的1.47 g的過載使翻滾加劇了50%。

報告說,飛行手冊建議用左副翼來對抗這種右轉,但肖特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使用了右邊的副翼,同時把機頭拉起來,轉動右邊的舵。報道稱,飛機隨後迅速向右滾動,機頭迅速向下傾斜,並進入一個向下的螺旋。

報道稱,“超級巨嘴鳥”號投下炸彈時,其飛行速度比建議的要慢得多,為166節,比目標空速低44節。其他A-29機組人員釋放炸彈的目標空速是200至210節,通常不低於180節。一名機組人員確實完成了140節的釋放,但之後被困在了10到15度的斜坡上。

“超級巨嘴鳥”墜機導致飛行員喪生  美國輕型攻擊機採購計劃或因此推遲

2016年4月,一架A-29“超級巨嘴鳥”飛過阿富汗上空

比布還得出結論,機組成員發射武器的高度——遠遠低於建議的5000英尺高度——是肖特死亡的具體原因。

A-29的彈射座椅也設置為單動模式,要求每個機組成員拉動自己的彈射手柄。報告稱,如果將座椅設置為AFT模式,拉動一根槓桿就會觸發兩個彈射座椅(後排的人先彈射),可能還會挽救肖特的生命。此次彈射座椅設置為單動模式是由於之前AFT模式曾出現過問題。

2018年7月3日,在肖特死後,美國空軍宣佈不會結束其激光攻擊實驗的飛行部分,稱已經從A-29及其競爭對手——德事隆公司(Textron)的AT-6“金剛狼”(Wolverine)——那裡收集了足夠的飛行測試數據。

隨後,1月18日,美國空軍宣佈,由於領導人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實驗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推遲。

(《航空世界》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