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舞蹈與日常走路之間有什麼區別?

我看到一些人閉合位舞摩登,總是怕踩腳習慣走交叉,或者從閉合位離開玩花樣;更多的人投向拉丁,追求套路的繁雜動作的離奇。我還看到,有的人身架固穩、反身協調都可以,卻還是非走交叉不可,雙方摩合得很辛苦。

個別人在我吼聲中曾短暫地找到“將要傾倒、若危若安”的感覺;這種感覺正是在“腳隨身動”的嚴格要求下出現的每當此時,雙方的合作自然進入默契的境界,顯得揮灑自如,得心應手。一但這種感覺消失,馬上回到“萬惡的舊世界”。

新知丨舞蹈與日常走路之間有什麼區別?

帶著這一迷惑,我與胡宗翰先生進行過一次對話:

“遺憾的是,99%的圈內人,不要說什麼線條、張力,也不說反身、固架,就連腳隨胯動都做不到;誤以為腳先到必先出,不相信胯動應在腳動前,不知道所有的路線腳跡圖,都應該被這個“胯動應在腳動前”管。腳(腿)先還是身(胯)先,結果有天地之別,竟然那麼多人領悟不到,實在難以理解。”

舞蹈和日常走路的一大區別就在於舞蹈在多數時候總是處於臨界穩定狀態,通俗的說就是處於瀕臨失去平衡的危機狀態。這種舞蹈美學正是尼采哲學強調的生活在險境中的具體體現。尼采哲學認為人生最大的美、生命最大的美、最高層次的美,絕對不出現於安全穩定的狀態中,而只可能出現在危機中,出現在險境中

如果我們把早期馬科斯的舞蹈錄像進行慢放,可以看見腳隨身動(亦即腳隨胯動)實際上腳是後動先到,或者說是後發先至。後動,就是追求險境,追求不安全,追求危機,僅僅是在危機馬上就要變成事實的那一剎那間,在最後關頭,才由於人體自我保護的本能而自動先到““順便告訴你一個秘密…的所謂空中焦點概念是很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