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北方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

“冬至節”是中國24節氣之一,源於漢朝,沿傳至今,中國北方老人之間會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

據說在北方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

小時候每到冬至都能吃到熱騰騰的水餃,因為在農村住的七零八落的,學校都建在鎮上,所以從小學開始就是住校,然後有一次冬至沒吃餃子,就擔心一個冬天,一直害怕耳朵會掉了。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一種說法呢,是真的有人凍掉過耳朵嗎?

據說在北方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

其實啊,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換句話說,這並不是冬天的結束,而是冷的開始,中國關於一九到九九還有個諺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雖說從這一天開始,夜會越來越短,晝會越來越長,但是天也會越來越冷,因此從這一天開始更要注意保暖了,不然小心凍掉耳朵哦。

據說在北方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

餃子又名“嬌耳”,因為形狀酷似人的耳朵而命名的,餃子是有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北方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張仲景。相傳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退休的時候,正好是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他看到許多無家可歸的人因為沒有衣服穿,再加上天氣寒冷,都把耳朵都凍爛了,為了減少他們的痛苦,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藥治病,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藥就是“祛寒嬌耳湯”。大家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

據說在北方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

而醫聖去世的那天也是冬至,而且就埋葬在當年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人們為了紀念他還在墳前為他修了一座廟,這就是現在的醫聖祠。從此大家在冬至這天都要包一頓餃子吃,並且都說,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

據說在北方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

我記憶中的餃子是方葉的,就是把擀好的餃子葉切成梯形的,填好餡,從窄的位置向下卷兩下,變成圓柱型,然後把兩邊捏住,往上畫半圓,兩邊匯合後捏成一個整體就行了,包好就和一個元寶一樣。上班後發現,大家都是擀的圓葉,包的方法也不一樣,本來一個會包餃子的人,也變成不會了。成功從一個做飯的變成一個吃現成的了,不過現在小編有在學。那麼冬至這天,你們吃的是餃子嗎?你們那的餃子是怎麼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