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色彩語言在中國》英文版新書作者見面會” 在色彩中心實驗室舉行

文章期數|No.530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編輯按 | Editor's Note

中國色彩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當代國內藝術、設計、色彩等領域深受強調色彩科學認知的西方色彩學說、方法等的影響,而對於注重於色彩精神作用的中華色彩文化的觀念、成果等知之甚少,相關研究,尤其有影響的成果鮮見。中國色彩事業若想在世界色彩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不斷地研究、推介、傳承和運用本民族的優秀傳統色彩文化,就成為中國色彩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作為國內有影響力的色彩學術研究機構,北京服裝學院色彩中心官方公眾號(BIFTcolor)將一如既往地對此領域的最新學術研究、應用成果、專業活動等予以及時報道,推動國內傳統色彩文化的發展。此文是關於《色彩語言在中國》英文版作者周鈞先生在北京服裝學院有色彩中心實驗室所做“作者見面會”的專題報道。

見面會報道 | Meeting Report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論著簡介

《“THE LANGUAGE OF COLOR IN CHINA”(色彩語言在中國)》一書,是由我國資深色彩專家周鈞與英國知名學者蓋爾•泰勒合著出版的一本英文版介紹並探討中國色彩歷史、文化、成就的學術論著,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以及各個領域的色彩特點和應用規律等諸多領域,被國外專家稱之為“中國色彩的百科全書”。該書出版對於國外色彩、藝術、設計、時尚等領域系統地瞭解中國色彩發展歷程、文化內涵、藝術特色等都將將發揮重要的推廣作用,同時也代表著國外學術界對於中國色彩文化及其研究及其成果的肯定,這對於中國色彩研究成果及其色彩學者走向世界具有特殊意義。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會議概述

2018年11月3日上午,由崔唯教授主持的國內資深色彩專家周鈞先生的新書“《色彩語言在中國》英文版作者見面會”在北京服裝學院色彩中心實驗室舉行。本次見面會主要是分享周鈞先生近期在英國劍橋出版社出版的新書——《色彩語言在中國》英文版的寫作想法、論著內容和出版體會感悟。 見面會開始,崔唯教授一方面向與會師生介紹了周鈞先生自80年代至今在色彩研究方面的主要建樹和學術地位,特別是與北京服裝學院色彩中心和色彩專業的長期合作關係與貢獻等;另一方面,對本次交流會的主要議題、目的等進行了重點介紹。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新書介紹

見面會上,周鈞先生從出版《色彩語言在中國》的想法、內容和體會三個方面與參會的師生們做了充分分享: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首先,周鈞先生介紹為什麼自己要研究中國傳統色彩和編寫這此書的初衷。他認為,色彩的研究對設計從業者的工作、學習非常有意義,並指出中國傳統色彩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課題,而且是永遠都研究不完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也與國外的色彩體系研究的方法不同。他認為,國外的色彩研究是以自然科學與量化實驗為基礎的現代色彩體系觀和現代色彩理論;中國傳統色彩成因的基礎,就是建立在古代人探討人在這個宇宙中的位置和與自然關係的樸實唯物觀和直觀思維的傳統科學的哲學思想上,並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也是東、西方文化有著不同地域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及哲理觀念的必然結果。尤其指出,國外的色彩研究方法等也並不一定適應中國的色彩研究。他認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色彩的流行現象在我國很早就有所記載,例如從春秋時期的齊桓公的紫色到秦朝時期崇尚黑色,以及夏朝推崇黑色、商朝喜愛白色、周朝偏好紅色等都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所以說,研究中國的色彩,尤其是流行色一定要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中國傳統色彩結合起來,為具有本土特點流行色的未來發展等尋到根源,重要地是藉此對其予以發揚與繼承,讓世界瞭解中國色彩和中國文化。自上世紀末開始,周鈞先生對傳統色彩的研究,首先是將流行色與中國傳統色彩結合角度開始進行探索的,他在國外發表中國傳統色彩與流行色的相關論文得到了國外色彩機構、專家的高度重視與好評,說明他們對中國傳統色彩是非常感興趣。自此周鈞先生開始在此領域開展30多年的系統研究,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能夠將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系統介紹並將其傳播到國外,使其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們更加地瞭解中國傳統色彩歷史文化。他收集大量的文字與圖片資料,分析從人類的進化發展史到遠古時期各個朝代的色彩歷史文化的變化、發展,同時也對民間色彩和56個少數民族色彩文化等進行收集、分類、整理,並寫出《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研究與探索》的書稿。在此基礎上,周鈞先生與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蓋爾•泰勒合著英文版中國傳統色彩論著《色彩語言在中國》,最終由英國劍橋學者出版社於2018年8月1日正式出版此書,全球發售,廣受國外專家、學者和讀者的歡迎和好評。周鈞先生認為,中國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文化底蘊和歷史,需要對其予以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色彩研究內容非常豐富,希望作為色彩研究的學生和學者今後繼續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並且告誡年輕的色彩研究者需要有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目標。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周鈞先生在介紹完他為什麼要寫這本書的想法後,接著對《色彩語言在中國》這本書的內容進行重點介紹。他說,這本書的內容共分為八大部分。其中在談到色彩發展歷史這一章節時認為,在遠古人類的進化當中,由於火的使用,人類由生食到熟食,促進了人類大腦思維的提高和發展;人類自從有了思維開始便有了色彩的意識,並逐步認識色彩和應用色彩改造自然。他特別強調作為色彩的研究者必須要了解歷史,懂得了歷史才能更進一步理解文化內涵,才能有研究傳統色彩的基礎。他舉例中國色彩的起源,從山頂洞人開始,華夏民族的先祖們學會使用火,並將產生的黑炭演變成了中國最早黑色。另外在第三章中重點介紹了中國曆代色彩的演變,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色彩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色彩文化,逐步形成中國傳統“五色”體系的框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陰陽五色”學說正式形成。秦始皇是第一個接受“五德終始說”的中國帝王,自命水德,所以推崇“黑色”。漢武帝是第二個接受“五德終始說”的中國帝王,認為自己是以土克水得王,將黃色作為五色中最高地位的顏色,這也為黃色成為帝王專用色拉開序幕。另外,伴隨著漢朝染色技術的快速發展,又逐漸形成了中國傳統色彩的“七色”應用體系,隨之到了隋唐時期色彩逐漸豐富。與此同時,周鈞先生還對唐朝和宋朝根據統治階級理念不同而導致對於顏色豐富度認知上的不同性,以及元朝和清朝由少數民族統治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色彩與漢文化色彩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的聯繫和包容性等特點進行了講解。周鈞先生除了按照朝代講解中國色彩以外,還對該書的中國民間色彩、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色彩,如《紅樓夢》、《西遊記》、《金瓶梅》等章節內容進行了精彩介紹。總之,通過周鈞先生的介紹,可以感受到《色彩語言在中國》就是一本介紹中國傳統色彩的百科全書,可以讓外國人瞭解中國各個時代各個地域等不同的傳統色彩歷史文化,以及介紹幾千年的色彩文化歷程、特點和成就。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周鈞先生在對《色彩語言在中國》一書的內容介紹後,又對此次與國外出版社出版合作、寫作當中的體會與與會的師生進行了分享。他認為國外出版過程是非常嚴格與嚴謹的,對於書籍的內容和語言表述的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此書經過了多次的審閱與反覆的修改才得以出版,由此可以看出在做研究和編寫論著的時候要科學認真,要保證學術的準確性和精準度。還有一個體會,即是在研究與寫作過程中,出版社和論著審編對於書中涉及的內容要求具有擴展度,使讀者在閱讀此書時,還能夠對相關內容進行擴展性思考,並不是單純性的閱讀,能夠給人更多的閱讀啟發思考。周鈞先生通過出版這本書以及自身幾十年色彩研究工作的體會,將自己今天取得的成就總結為六個字:目標、努力、堅持。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互動環節

周鈞先生對於新書介紹後,在崔唯教授的主持下,進入此次見面會的互動環節。

多名色彩專業和其他專業的與會者,對與這本書以及其他一些感興趣的色彩問題進行面對面的討教和交流。其中,色彩專業研二的楊曌同學認為色彩學習與研究要結合歷史和文化,要對其文化的傳承進行全面瞭解,色彩是一個交叉的學科,作為該專業的學習者今後要加大對不同領域的學習與瞭解,為傳承本土色彩文化做出努力;色彩專業研二的張思婷對於傳統色彩與現代應用方面向周鈞先生進行討教。周鈞先生認為,傳統文化和傳統色彩在現代應用方面是將深入的文化理念轉化的問題,同時談及中國當代設計有很多運用傳統色彩很好的設計作品,既能體現傳統又能反映現代,如何運用並更好的體現傳統色彩需要後期的學習積累和文化提升;研一視覺傳達的一位同學提出關於當今漢服的顏色應用與傳統漢服顏色有偏差的問題,周鈞先生認為要將漢服傳承得當,作為設計者必須要在既能體現傳統文化又要符合當代流行元素方面進行多次轉化;色彩專業研一的張濤同學提出,當今中國色彩應用領域主要是應用是以西方的色彩體系和美學理念、應用特點作為主體,就如何將中國傳統色彩進行普及向周鈞先生進行討教。周鈞先生認為,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推廣需要熱愛中國傳統色彩研究的學者、專家通過不同途徑,尤其是藉助於與現代設計結合的方式進行轉化和推廣,同時認為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通過出版該書覺得現在國外對中國傳統色彩非常感興趣,所以推廣中國傳統色彩需要我們自身的努力,總之通過各方努力逐漸實現中國傳統色彩的普及與認同。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崔唯教授在見面會結束之前,他對與此次活動進行了總結性發言:一是再次感謝周鈞先生能夠親臨北京服裝學院進行交流與指導,二是認為書中的成果值得師生深入學習與借鑑,三是會上論述的許多觀點對於國內色彩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四是從專業的高度解答了學生們一些色彩學習中遇到的困惑;五是期待周鈞先生今後能夠與北京服裝學院開展更多的色彩交流和合作。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最後,周鈞先生與參加此次交流會的師生合影後結束。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見面會結束後,周鈞先生與崔唯教授相互簽字並贈送了各自論著。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在見面會之前,周鈞先生還對色彩專業研究生作品進行了指點。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推薦|Recommend Article|文章

Top 01 | 色彩語言在中國 | Articl

Top02|流行色與設計|Article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Top03|崔唯荷蘭色彩行|Articl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Top04|2019年最美色彩|Articl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Top 05|2020年家居色彩趨勢|Article

交流|“《色彩语言在中国》英文版新书作者见面会” 在色彩中心实验室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