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了生儿子,她生了三个女儿……

「原创」为了生儿子,她生了三个女儿……

其实不一样

01

我一个远方表舅,今年40多岁,目前有4个女儿,1个儿子。没错,儿子是最小的。20多岁结婚,十多年来,一直在生儿子的路上奋斗,为了躲避计划生育的罚款,他们夫妻俩辗转很多地方,一边流浪,一边打工,十来年基本没在家呆过。前妻为他生了三个女儿,实在不想再生了,他提出不生就离婚,然后就真的离婚了。现在的妻子,也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刚出生,就被他送人了,二胎生了一个儿子,高兴了几天几夜,儿子成了全家宝,被全家人众星捧月似的。

过年,我去外婆家,经过表舅的房子,他们一家终于回来过年了。表舅的脸上春风得意,但是家里的情况并不乐观。别人都是大楼房,小洋房,他家还是土房子,真的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了无限的恶性循环。但是表舅却毫不在意,似乎人生就此圆满了,他坚信有了儿子,就有了一切。

02

我师姐,一个毕业于全国排名前十的985高校的博士生,要颜值有颜值,要才华有才华,但是一旦提起她的父母,她就一副无可奈何的心酸相。

她曾经不止一次告诉我们,她读大学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挣得,她爸妈本来就不想让她读书,觉得她会读书简直是一种负担,因为,他们的钱是要留给儿子的。

前段时间师姐靠自己的努力买房了,首付东拼西凑了之后还差10万元,就想找父母先借十万过渡一下,结果父母死活不借,说这钱是留给她弟弟买房用的,不能动。让她自己想办法。我问她,你弟多大,她说读高三。

还有,她家里面是两室一厅的房子,弟弟没出生之前,她尚且有自己的房间,自从弟弟长大一些之后,她就被赶到了客厅,这让她特别想要有一个家,能住在自己的房间里。

在好多传统父母的眼里,生十个女儿都比不上一个儿子,似乎女儿就是生儿子之前的实验品,一旦儿子出生,女儿就可有可无了。 不管这个儿子是败家子还是杀人犯,能读书还是不能读书,因为性别,从一出生,就享有高高在上的权利。

03

我朋友来自单亲家庭,他曾经跟我说,别看我现在爷爷奶奶还挺疼爱我, 如果我不是个男孩,小时候根本就没人要。他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妈因为觉得带着孩子不好改嫁,所以根本不愿意要他,他爸爸那时候根本不成熟,三天两头不着家,爷爷奶奶本来也不想要他,就因为他是个男孩,也不舍得扔了,才活了下来。

其实,我又何尝不知呢。我自己的爸爸,也是深受重男亲女思想的影响,小时候,我就一直听爸爸对妈妈说,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后来在我妈妈37岁高龄,我爸爸为了完成他的儿子梦,逼着我妈妈生了小孩,这就是我弟弟。虽然我很爱我弟弟,但是我深深地同情我的妈妈。在我们那个乡镇医院,这么大年级生孩子,稍微不注意,就有生命危险,爸爸为了自己得私欲,不顾妈妈的死活,我觉得特别的寒心。现在我的妈妈,因为年龄太大,产后修复不佳,身材大大走了样。

04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示众》中曾经提到,看客心态是中国国民共同的病态。在《药》里,针对国人的愚昧无知和麻木不仁,他开出了一剂良药,意在拯救他们的灵魂,医治他们的精神。这其实从侧面揭露出了,中国的国人,存在着根深柢固,难以磨灭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深深根植于中国老百姓内心,并在五千年的悠长历史里延续下来,它有着肥沃的土壤,想要改变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早在农耕年代,男人因为是体力劳动的承担者,肩负着家庭的经济开销,所以,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普遍。《诗经·小雅·斯干》里有句话:“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孟子•离娄上》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由此可见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就有,直到今天,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乃至城市,这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实际上,这种极端的思想,在当今时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合理之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思想的日益成熟,男性在劳动中的巨大优势逐渐被磨平,男性的主导地位正在被一点点削弱。女性通过接受教育,参加工作,努力劳动,可以不再依赖男性而生存,也逐渐逃离重男轻女的枷锁。这其实向我们传达了一个讯号:重男轻女实际上不仅仅是思想上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问题。而我们要逃出这样的藩篱,除了要不断发展经济,提高工业化水平,还要靠教育,根本上消除一切封建陋习,培养女性自立自强的品性,自己独立撑起头顶的蓝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