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康波理論”來說,2019年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記得大約十年前,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論調鋪天蓋地,各路專家、學者更是旁徵博引日本、美國等等的眾多案例,侃侃而談。近幾年學術界又引入了“康波理論”,試圖為某些人對中國房地產的走勢預判找一個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唉……

本人對“康波理論”沒有深入研究,只是略知一二,絕對不敢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往什麼“康波理論”上生搬硬套。今受到“悟空問答”邀請,就勉為其難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吧。

2018已經過去,無需過多筆墨。

那麼,2019年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出現流動性危機呢?

筆者簡單闡述如下:

所謂的“流動性危機”,分為二個概念:流動性、危機。

任何市場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動性,非常必要。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無需多言。

但是,如果房地產市場過熱,流動性太大,好比一駕脫韁的馬車,一路狂奔,勢必造成人仰馬翻、車毀人亡的嚴重後果。

大道理不多囉嗦,講一個紅軍長征過草地的小故事(摘錄於《這是目前看到的關於長征最深度的文章》):

我到哈達鋪的鎮子上,他們當地的特產是鍋盔,這麼厚這麼圓的大燒餅,一斤一個。當年的小戰士到處買吃的。一個小戰士一下吃了三個鍋盔,吃完三個鍋盔以後不能動了,這怎麼辦?問連長。連長說,你一口水也不許喝,今天晚上不許睡覺,就在院子裡給我走,走到什麼時候消化下去了再說。這個小戰士聽了話,最重要的是沒喝水,就沒有脹死。總供給部部長林伯渠,終於可以買到糧食了,那匹戰馬跟著他走了兩萬多里地,過草地餓得皮包骨頭了,林老說,我得好好犒勞犒勞我的馬。買了一口袋麥子,20多斤。這個馬餓的,把麥子全吃完了,結果,當天晚上就撐死了。(摘錄完畢)

紅軍小戰士呢?經過這一晚上,緩過來了,就得救了。

我以為,中國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就好比紅軍小戰士在飢餓難耐時多吃了二個大燒餅,撐得有些難受。多溜溜腿、消化消化食,用時間換空間,熬過“今晚”就行,沒啥了不起的。

事實上,這二年的各種限購措施就是讓頭腦發熱的房地產儘快冷靜下來,避免大餅吃多了被撐死。畢竟,房子是用來居住的。

房地產這駕馬車在狂奔了許久許久以後,終於被“房住不炒”這根韁繩勒住了。

這一輪的房地產調控非常必要,也是非調整不行了。中國房地產的這駕馬車一路狂奔了整整20年,該歇歇了。喘口氣,養精蓄銳,後面的路還很長,任重道遠。

經過2017、2018二年的不懈努力,各地樓市基本上調整到位,調控措施成績顯著:

1)為中國樓市的長遠發展定調房住不炒,徹底打消炒房客的僥倖投機心理;

2)降低了金融風險和企業負債風險;

3)引導資金用於正常的企業擴大再生產,使國企和民企平穩、健康有序地發展、均衡發展;

4)引導超大城市和小城鎮均衡發展;

5)規範行業,規範行為,為中國的房地產從崛起走向強大積蓄力量,積蓄核力量。

紅軍小戰士熬過了今晚,就緩過來了。那麼,中國房地產的“今晚”,到底會持續多久呢?這個尺度如何把控呢?

1)首先需要高層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既要避免房地產市場發燒過熱,又要防止房地產市場“流動性危機”的發生;

2)在關鍵時刻收緊韁繩是必要的,適當放緩腳步更是為了今後的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3)經過了二年的“適當放緩”,我以為,歇息得差不多了。這不,近期的“允許部分優質房企發行企業債”、“央行降準釋放約1.5萬億資金”等各方面的政策信息已經佐證了這一點(在此不詳談了);

4)已明確提出“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其中含義,不言自明。

平穩健康、長遠有序地發展,才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硬道理。

回首過去,建國初期,我國和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一樣,走的是“計劃經濟”。許多年過去了,各有利弊。歐美國家,一直標榜他們的“市場經濟”,近些年來,其種種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在這裡不討論這二種經濟體制的優劣)

當今社會的中國呢,我們走的是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我們會在宏觀層面進行戰略佈局,在微觀層面則交給市場,實現經濟發展的自我調控、自我均衡、自我完善。至於什麼“康波理論”,是否可以套用在我國當前的“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恕我眼拙,沒看出來,所以,不敢妄加評判。不過,我以為,做學問當然很重要。但是,必須結合我們自己的國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深入探究,才是正路!

今後,只要我們嚴格把控,把這駕馬車的韁繩緊緊攥在手裡,讓它勻速慢跑。那麼,我們“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總之,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自己清楚,我們自己解決。而且,我們有能力,自己解決。

最終結論,2019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整體上不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