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生活照:騎自行車摔跤,和泰戈爾合影盡顯高貴!


1908年,年僅三歲的溥儀在萬人簇擁下舉行了登基大典,成為了大清王朝第12位皇帝,三年之後,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炮聲下宣佈退位,大清也隨之而亡。那時溥儀才6歲,被人稱為大清最後一位皇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 圖:辛亥革命時期的溥儀

1912年元旦,民國建立,退了皇位的溥儀雖然沒有了江山,但根據民國的《優待條款》,溥儀在紫禁城中依舊享有皇帝的尊號,而且生活照舊,每年民國政府還會撥出大量銀兩供溥儀使用,溥儀也正是因為《優待條款》,才可以在紫禁城過著無憂無慮且依舊奢華的生活。 圖:溥儀和陪讀玩伴的合影。

1919年,內務府給末代皇帝請了一個洋老師——莊士頓。莊士頓主要教授溥儀英文、天文、地理、數學,這讓溥儀覺得很有新鮮感。 圖:溥儀與陪讀玩伴和洋老師莊士頓的合影。

洋老師莊士頓的到來,不僅僅給溥儀傳授了新鮮的知識,還給他帶來了新鮮的玩具。 圖:溥儀在紫禁城騎自行車摔倒時的場景;當時紫禁城每一個門都有門檻,為了方便,溥儀下令把門檻全部鋸掉,所以現在紫禁城許多地方沒有門檻。

圖:溥儀赤膊上身打網球的場景;溥儀打網球的這個地方是建福宮,建福宮裡面藏滿了前朝皇帝的珍貴遺物,但由於太監偷盜行為嚴重,溥儀想派人清點,太監怕被查出,所以一把大火燒了建福宮,這才有了上圖溥儀打網球的地方。

1924年,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訪華,接待他的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等民國大文豪;後經人介紹,泰戈爾來到了紫禁城拜訪溥儀,事後兩人還一起合影留念。圖:溥儀和泰戈爾合影的場景;為了突出自己的身份尊貴,溥儀還特意的往石階上站了一層,所以花畫面中的溥儀比印度詩人泰戈爾還要高出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